“双学双导”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06-20 06:27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案自学题目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邓 云

一、“双学双导”教学模式解析

双 学(对学生):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双 导(对老师): 学案导学+ 问题导学

(一)“双学”之一: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即学生课前自学

(1)自主自学即问题前置。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关键部分。课前自学的好与不好,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其它教学环节。

(2)学生自学的关键点:老师将预先编写好的训练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自学(预习)。

2.自学效果检查、检测

(1)检查、检测结果(分数)要与学生的考评或小组的考评紧紧挂钩。

(2)如果检查、检测效果不好,老师及时点拨。切忌不能为了赶进度或完成教学任务视而不见,导致学生在基础部分欠账。

(二)“双学”之二: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问题预设

(1)小组合作学习,即学生在课堂中合作探究。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否则,将直接影响合作效果,或停留在形式层面。

(2)小组合作学习题目预设的关键点:抓住基础,符合学情,忌高、空、难。

2.小组合作学习题目分工

(1)合作,即整个学习小组为了某一个问题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得出一个最完美的结果。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过程。

(2)分工,即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各自有着不同的分工,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3)把自己小组合作的成果展示出来,让组内成员都有成就感。

(4)在小组合作探究和展示的过程中,老师恰当给予点评。点评要突出要点,抓住细节,重在揭示本质规律,也可由学生点评。

(三)“双导”之一:学案导学

1.集体备课(老师“自主+合作”)

(1)学案设计的总要求

首先,要充分体现先学后教的思想,把学生的“学”放在中心地位。其次,要解决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必须根据班情和学情分层预设学习目标、学习题目、训练题目、达标题目。其三,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否则,精心设计的问题就会落空。最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检测。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为下一个教学环节提供应对策略。

(2)学案设计环节一:老师自主备课

第一,备课组长把备课内容在组内整体、系统分工,老师各自负责一个版块(章节或单元)的备课任务,包括单元检测试卷。

第二,老师接到备课任务以后,将内容形成电子稿。

(3)学案设计环节二:集体备课(合作)

第一,集体备课之前,主备人提前把备课稿或电子稿分发给组内每位老师,以供大家集体备课时讨论和修改。

第二,集体备课时,主备人首先提出自己的备课思路,然后,每位老师对每个教学环节提出修改意见,着重要认真推敲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经主备人再次修改后形成定案。

集体备课的重点应当且必须放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检测题、知识拓展等问题的设计与推敲。尤其是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设计要突出、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4)学案设计环节三:老师二次备课(自主)

二次备课要求每一位老师把集体备课形成的定案再根据本班学情进行二次深加工,最终形成学案。二次备课可对集体备课进行适当增加难度或降低标准。

2.课后反思(教学后记)

(1)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地方不满意,需要做些什么调整?

(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为什么?

(3)学生自己否能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 有多少学生掌握得好?有多少学生掌握得较好,有多少学生还没有掌握?有何补救措施?

(四)“双导”之二:问题导学

1.精准预设问题让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好与不好,取决于老师对自学问题的设计是否符合教材、班情、学情。

(2)学生在自学时,根据老师的预设菜单细读教材,作好批注,并把重点及典型题目整理在笔记上或记录在教材上。

(3)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好友”间交流,实行“兵教兵”“官教兵”“兵教官”三管齐下取长补短,对共同性难题老师集中讲解。

(4)自学检查、检测,一是督促学生自觉学习;二是掌握自学效果;三是为老师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2.精准预设问题让小组合作探究

(1)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前,问题设计十分关键,尤其要注重一题多解题目、发散思维问题、学生在自学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语言文字要通俗易懂,学科性要强。

(2)问题设计要忠实于教材,突出重难点。要充分体现学、练结合的原则。

(3)问题设计要结合教材后面的练习,也可参照教辅资料的练习,特别要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切忌怪、难、偏;

(4)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上,教师应牢牢抓住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适时精讲、点拨。

3.知识拓展(考点链接)题目的精心设计

要立足教材精心设计拓展内容,以拓宽问题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为主,也可做教学内容的补充,忌“偏”。

要把问题从具体向一般拓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忌“难”。

要把所学的知识内容向考点延伸,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忌“怪”。

(五)当堂检测

达标检测的形式可采用试卷、学案中的原题、选择教材里面和训练册里面的练习题,也可利用小黑板和ppt提前准备好题目,当堂检测最好当堂评改。

(六)“双学”与“双导”的关系图解

二、学习小组的构建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划分要根据班级人数来定,一般采用4人或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负责,每个小组都有各学科的科代表。

在建立学习小组时,班主任要综合科任老师的意见,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差异等因素,做到组内异质,异组同质。

(二)学习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

1.选出组长、副组长,当好教师的得力助手,负责合作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

2.其他学生可安排为中心发言人、纪律委员、卫生委员、监督员等。

(三)定期总结、表彰

定期总结、表彰,目的是让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我加压下努力学习,积极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学案自学题目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关于题目的要求
乡愁导学案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比例尺(一)”导学案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