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大猜想

2017-06-20 23:20王学华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套作作文题亲情

王学华

人生成长类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语云:“勿忘初心,方得始终”。留住初心,已成为一种时尚的、高贵的追求。然而,生活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初心只是人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所以,也有人认为,忘掉初心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时,放下初心,根据形势做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反倒是对初心最好的坚持。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猜想依据】

人生成长类作文常常受到高考命题者的关注。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就“三名候选人风采”的材料写一篇作文、2015年高考北京卷的“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2015年高考四川卷的“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2016年高考山东卷的“行囊与旅程”等就属于这一类题目。本题是对“初心”的思考,也是对人生成长的思考。在人的一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否定“初心”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思路导航】

本文题的核心便是“初心”。成长本质上是一个人逐渐失去最初自我、将其更替为新的自我的过程。在我们为实现初心而奋斗的最初的日子里,一切都可能是美好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之前被忽略的那些困难就在眼前,无法再躲避。当越来越多的细节性问题出现时,憧憬并不能解决这些实际的困难,初心也无法作为一种技术工具解决任何问题。此时,初心与其说是一种激励,不如说是挫败感的来源。这种反差使现实的丑陋让人更加不能忍受。这时候,忘记初心、专注当下似乎才是更好的方式。

参考立意:勿忘初心,方得始终;改变也是一种坚持;呵护初心,完善并发展初心;学会变通,找到人生新支点;忘记初心,专注当下;为初心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教育类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十大流行语当中,“网红”一词赫然在列。有人说,这是一个“红生万物”的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红人,出现“网红”产业,兴起“网红”经济。犀利哥、雪梨、Papi酱、呛口小辣椒、同道大叔……人们在不经意间,就会说着“网红”造的热词,购买“网红”推荐的产品,转发“网红”“生产”的段子。很多青少年,甚至将“网红”定位为将来最期望的职业。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猜想依据】

文化教育往往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和考生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社会意义,因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漫画作文“分数与评价标准”,2016年高考北京卷的“神奇的书签”及“‘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6年高考天津卷的“谈谈我的青春阅读”等,都同文化教育有关。

【思路导航】

考生在具体写作时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口,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多重的开掘层次,写出深度和广度来。可以说,对生活的观察是否独到,体验是否深入,思考是否深刻,是本作文题在内容上的区分尺度。

作为新事物,“网红”的出现值得关注,这是正常的现象。“网红”不是坏事物,但“网红”也绝对不该被“放置”于被崇拜的位置,淡然“围观”,冷静甄别,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参考立意:在这个流行时代,追求时尚有错么?多元文化社会,就该张扬个性,成为网红;摒弃泛娱乐化,守住心灵净土;我们要有理性思考,切记盲目跟风(不要被网红带入歧途);要辩证看待网红现象,分清利弊。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作家梁实秋说:“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一个人。”

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

——某中学某班班训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猜想依据】

突出思辨能力的考查,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鲜明趋势。命题往往涉及对立统一关系、是非取舍关系、并列共存关系、制约互动关系等。如2016年高考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2016年高考江苏卷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等,都充满思辨的色彩。

【思路导航】

这道文题所供材料实际上就是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梁实秋的名言,其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人生應该有闲暇去享受生活,享受一种有趣的人生;第二句话是某中学某班的班训,其主要内容强调的是不做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事,即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两则材料在意义上呈现出一种对立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正事”和“闲事”这两个相对立的概念之于人生的辩证关系。所以,我们在作文时必须把“正事”和“闲事”这二者的辩证关系揭示出来,做到既对立又统一地去看问题。最好是扣住“忙”与“闲”的关系行文,体现思辨的力量和独立的思维。

参考立意:“忙”与“闲”;做一些“闲事”也无妨;享受“有趣人生”;做闲事,享人生;忙里偷闲,享受生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世界是由层次组成的。云是有层次的,山是有层次的,塔是有层次的,房屋是有层次的,树和竹林是有层次的,人是有层次的。有时候,层次决定视野,层次决定影响,层次决定价值……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猜想依据】

我们生活在一个层次分明的世界里,有了这些层次,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如此丰富多彩。这道题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关注人性和人生价值,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便于考生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引导考生对人的生存与自身发展进行思考与探究。

【思路导航】

这道文题所供材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总说世界是由层次组成的;二是分说各种各样的层次及其表现形式;三是层次的影响与作用。考生写作时,最好把三个层次的意思综合起来,展开论述;也可以以某一层意思为重点,深入挖掘,用多角度、多侧面的发散性思维,旁征博引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有新意的观点。

参考立意:層次与价值;从“层次”看人生;“低层次”与“高层次”;提升人生层次;心有多大,层次有多高。

励志成功类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了一个“燃烧理论”,他认为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靠近火就燃烧起来的,属可燃性物质;二是接触到火也不会燃烧的,属不可燃物质;三是在自然状态下燃烧起来的,属自燃物质。据此,人也可以分为三种:自燃的人、可燃的人、不可燃的人。自燃的人,每天把自己烧得通红;可燃的人,虽然自己不会主动燃烧,但可以被点燃;不可燃的人,有了火种,也燃烧不起来。

对材料中所提出的观点,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猜想依据】

本文题强调人的核心价值和作用,弘扬正能量,凸显人本化、生活化和体验化的思维,特别注重引导考生关注自身体验、发展、成长和思想的完善等,涉及对生命本质和人生追求的思考,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励志价值,值得引起重视。

【思路导航】

这道文题所供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将人划分为三类,即自燃的人、可燃的人、不可燃的人。写作时考生要以此为依据展开论述,分析三类人的特征,揭示三类人的意义,并与社会现实相联系。自燃的人往往最先对事物采取行动,将其活力和能量分给周围人的人;可燃的人,是指受到自燃的人或其他已活跃起来的人的影响,能够及时活跃起来;不可燃的人,即使受到影响,也不为所动。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三类人都客观存在着,并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有些人不需要周围的环境给他什么影响,自己就能迸发出无限的热情,主动,积极;有些人不管周围的环境给他多少影响,他还是一丝热情也激发不出来。而我们的社会更需要“自燃的人”,能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传递正能量。写作时,考生最好把三者综合起来,展开论述;也可以以某一类人为重点,深入挖掘。

参考立意:做一个自燃的人;人生的三种境界;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不可燃者“可燃”。

为人处世类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押题依据】

在当今信息社会,智能手机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快捷便利;但另一方面,也使人际关系趋于淡漠和疏远,甚至侵夺了人类最为宝贵的亲情。这道文题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切入,揭示“为人处世”的道理,涉及到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家庭与生活等内容。

【思路导航】

这幅漫画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生活场景,在家庭聚餐上,大家各顾各地着手机,对家里的老人置之不理,于是老人气愤地说:“你们就和手机过吧!”可见,手机在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和亲情带来了危害。参考立意如下:

1.合理利用手机。手机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如果过分依赖,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

2.重视亲情。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亲情,珍惜亲情,不能因为自己的爱好而轻视亲情,否则就会损害亲情,造成家庭生活的不和谐。

3.“低头”与“抬头”。时时处处“低头”,不但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而且会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与疏远。只有经常“抬头”,才能使自己身心健康,家庭与社会和谐。

5.自制力。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自制力非常重要。一个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猜你喜欢
套作作文题亲情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永不凋零的亲情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套作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分析
清明话亲情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