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大战

2017-06-20 23:23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机器大脑人工智能

機器换人

作为全球500强的企业,富士康正在对整个工厂进行调整,希望用机器人取代多数劳动力。富士康的恶劣工作环境曾经导致许多员工不堪重负,有些员工甚至跳楼自杀,并引发了著名的“N连跳”事件。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发生,该公司不得不在厂区安装安全网。

之前经常有传言称,机器人可能会取代人类员工,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恐慌。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一年,这个所谓的“传言”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工业领域成为现实。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取代司机,无人飞行技术取代民航客机的飞行员,甚至可以跟人类用户展开沟通的机器人让客户代表以及餐厅服务员失业。

1.发展与未来。就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的现状来看,“智造”升级,“机器换人”成为趋势。这一方面是因为用工成本不断升高,用工荒不断出现,企业必须做出应对;另一个原因是,就像当年汽车取代马车,电灯取代煤气灯,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不是科幻世界中的故事,而是真实可见的未来。

2.危机与转机。不仅是工人和司机可能会丢掉工作,事实上,无论你是一名医生、律师还是建筑师、记者甚至程序员,机器人都将历史性地接管你的工作。人类和机器之间将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人类将与机器人默契配合。那会是一个可怕的时代吗?当然不会。被机器人解放的人类,会有更多更好的创造,会去构想更多有意义的新工作。

人机大战

2016年3月,人工智能AlphaGo曾经在韩国打败了当时韩国专业围棋手李世石,震惊世界。2017年新年刚过,作为AlphaGo最新版的Master就先后在弈城网和野狐网上战胜柯洁、常昊、时越以及韩国世界冠军朴廷桓、姜东润等人,取得60胜的骄人战绩,在快棋领域,Master击败了几乎所有中日韩围棋界的顶级高手。

Master背后的谷歌团队Deep

Mind人员表示,DeepMind用了3000万棋谱样本来训练机器,这些棋谱来自业余和职业选手聚集下棋的在线服务器。同时,Master还通过和自己对弈,进行微调,从而能快速产生更多的训练数据。对此,一位备注为“未来知识图谱创始人”的用户表示,其变强的原因在于,“Master是在AlphaGo的基础上调整了算法和参数,而不是它下过多少盘棋,毕竟机器不会真的‘学习,它只是在重复使用人设定的算法,为优化参数提供数据。”

1.挑战。从1997年的深蓝电脑,2016年的AlphaGo,再到2017年的Master,20年来,人工智能已发展到新高度。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将为人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与此同时,Master也将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挑战更直观地摆在人们面前。此次人机大战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带给人类智慧的挑战与压力,有助于人类认清自身智能的边界,谨慎理解人工智所蕴含的机遇与风险。

2.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的是威胁还是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人与人工智能融合,也许是未来之路。如Master在围棋比赛中能找到新的规律,甚至打破人类既有的规律体系。只要运用得当,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帮助我们改善决策的方式,以前所未有的途径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不能像人类一样思考

人类之所以会害怕人工智能,是因为我们在用人类的思维去理解它,去解释所有人工智能的现象。但我们依然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比如,人工智能的智能产生方式。最初,人类一直试图通过模仿人类的思考方式让机器获得智能,却无一例外以失败而告终。直至上世纪70年代,工业界转变观念,认为机器未必需要像人类一样思考才算智能。于是转而尝试新的方法,即通过数据驱动加超级计算,来让机器获得智能,终于获得突破。这也是今天AlphaGo获取智能的方法。通过深度学习、借助海量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其关键在于获取数据间的模式,或者说相关性。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与人类完全不相同。

并非所有的科学家都放弃了通过完全模拟人类大脑的思考方式来获取智能,今天就有研究者试图通过机器学习来实现。尽管他们信誓旦旦地表示这并非不可能,但很遗憾,现实可能不是这样。理由也很简单,信息只是一种概率模型,它可以存储很多数据,但它什么也不是,它并不能存储人类的思想、情感,包括模仿人的思维活动。

——郑伟彬《新京报》2017年1月6日

人工智能的应用普及

2017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无人驾驶掀科技热潮。同时,本届CES还透露出人工智能加速融入日常生活的趋势。在各大家电厂商展区,人工智能在其智慧家居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世界各地的科技巨头们正在各出奇招,给智能手机和其他联网设备配备智能软件,让这些设备能像人一样思考和工作。例如,谷歌推出VR头盔等在内的多款智能硬件产品、微软语音助手Cortana、亚马逊的Echo家居助手、苹果公司优化的语音助手Siri和IBM公司的沃森(Watson)人工智能软件,就连百度也推出了医疗大脑Melody。

据悉,百度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已有时日,并在声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广告优化等领域有所建树。在2017年1月6日的《最强大脑》节目中,代表着中国人工智能最高水平的“百度大脑”现场挑战名人堂选手的“最强大脑”,在图像和语音识别等领域一决高下。最终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以3:2获胜,上演了中国版“人机大战”。

人工智能关键词

图灵测试

1950年,阿兰·图灵发表论文《机器能思考吗》,设计了图灵测试:若超过30%的人无法在5分钟内分辨出交谈对象是人还是机器,则认为该机器具有“思考”的能力。这一标准沿用至今。

“人工智能”诞生

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电脑大会上,麦卡锡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学者们就其基础问题展开讨论,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会后,美国形成了3个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IBM公司。

商业化

1983年“思考机器”公司诞生后,人工智能开始向商业化进发。90年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游戏软件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谷歌不惜花重金研发智能眼镜、自动驾驶汽车等。

奇点理论

2005年,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提出:2045年奇点来临,人工智能将完全超越人类智能。这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安全性的思考。

(选自《环球人物》2016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机器大脑人工智能
机器狗
机器狗
人工智能与就业
未来机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