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篇构建专题语文教学

2017-06-20 04:41刘玉娟
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冯先生专题学习珍珠鸟

刘玉娟

京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名家名篇。这些上好的“例子”以其文质兼美、语言典范历来被读者称道,也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何诠释这些精心挑选、意蕴深远的文章,使它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呢?很多教师进行了探索,或着力品味文章的精思妙语,或着力与文章真情对话……教无定法,与此同时,笔者也在思考:还有哪些教学思路,可以发挥经典之作的价值呢?下面以北京版六年级《珍珠鸟》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追求——从单篇入手,构建专题学习。

《珍珠鸟》教学价值再认识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情感浓郁、婉约细腻、蕴含哲理的佳作。这篇散文曾经被冰心老人赞誉为比他的“长短篇的小说和散文”都“光彩照人”。其究竟哪些地方在“熠熠闪光”呢?

一是情真。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简直与人融为一体。正是因为“我”对“小家伙”如同慈父对孩子般的娇惯,让这原本“怕人”的鸟感受到了这里没有伤害、没有烦恼,有的是自由自在、信任和理解。鸟我情深、真情满溢,读来足以使学生动容。

二是意善。《珍珠鸟》以细腻的笔触营造了一种幽美的意境。那意境,就像一幅幅工笔写意画,淡妆浓抹总相宜:吊兰“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儿“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这样一幅花鸟画,有工笔,有写意,“我”的良苦爱心尽在其中。“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形、色点染,活泼泼的“雏儿”跃然纸上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连动画面组合起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雏儿便浮现于眼前。“我”“鸟”交替而写,勾勒出了步步亲近的连续画面。肩头熟睡,祥和温馨的画面更是让人沉醉。读着、想着,真的像欣赏一幅幅花鸟画一样,美不胜收。冯骥才先生真是在用文字作画!像这样的作品对冯先生来讲又何止这一篇!若让学生徜徉在“话”与“画”中,该是多么惬意,既能学习语言文字又能受到美的熏陶。

三是文美。一篇文章,如能通过描写让人心生感慨,从中得到一点哲理来升华自身,则是精彩文章的一大极致。《珍珠鸟》正是这样。文章的结尾是哲学、理趣的升华,但却丝毫没有故意说理的痕迹,这缘于作者在细写“我”与珍珠鸟的交往过程、亲昵关系时利用“渐渐”“一点点”等词语将自己与鸟儿的情感发展进程逐渐推进。层层推进方得水到渠成,这种情节推动服务于哲理彰显的组篇之道正是冯骥才先生一些叙事散文的共有特点,也是六年级学生可学的习作章法。

像《珍珠鸟》一样,作者冯骥才同样令人折服:他的画中有文、他的文中有画,他在画家与作家之间甜蜜地往返;他用笔传承着津文化的底蕴,他用心、用行动保护、传播着民间文化。他是一个才华横溢、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对于《珍珠鸟》这样经典的作品而言,能否不局限于只學这一篇?若由这一篇作为引子,拓展学生的思维,把《珍珠鸟》与冯先生的一些其他作品加以关联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在大量言语刺激下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另外,就冯骥才这样的能“立”在读者心中的作家而言,能否不局限于只学他的作品?若能引发学生关注他的做人,学生将有最大化的获得。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这样做,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水平完全可以接受。所以,抓住教材中有冯骥才先生作品这一绝好契机,以《珍珠鸟》这一篇带出“读文识人,走近冯骥才”的专题学习的教学思路就成了我的追求。

专题学习,追求大视野

“读文识人——走近冯骥才”专题学习,以“识人”为该专题学习的轴心,向四周辐射、延展学习内容,形成一个“长学习”的路径,引领学生由文本走向作品,走向作家,走向做人。其目的是把一篇文章作为引子,为学生搭建广阔的、相关联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场所,使学生浸润其中,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在丰富的活动中提升素养。

具体讲,这个专题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展开,历时12课时。

第一阶段:赏画读文,感受“画中有文”。欣赏冯骥才先生的美术作品,阅读作品背后的故事。画面与文字关联,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冯先生美术作品“画中有文”的特点,认识到他真是一位大画家。

第二阶段:读文作画,体悟“文中有画”。走进冯骥才先生的文学作品,组织学生阅读冯先生的2组散文和小说《俗世奇人》,使学生浸润在大量文字中,充分感受其语言文字的魅力与“文中有画”的功力,捕捉到冯先生叙事说理散文的明显特色。

第三阶段:走访感受,了解“文化情怀”。阅读《守护传统文化之根》和冯骥才的《年文化》;查看“冯骥才人物专访”;走入天津民俗街、民俗馆,了解民俗文化,走进冯骥才的民俗视野。在阅读、走访等活动中,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冯先生对保护民间文化的执着,感受到了他是个胸怀民族、有责任感的人。

第四阶段:说写联动,畅谈“人物印象”。召开说一说、写一写“我眼中的冯骥才”活动,为学生搭设畅所欲言学习评价人物的机会。说与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静心思考、关联认知、提升认识,学生在尽情表达所思所感中丰盈。

以上四个阶段的专题学习,围绕“识人”这一核心,关联阅读、多角度地了解人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场”效应,促使学生徜徉在文字中,沉浸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一位能写善画、才华横溢、德艺双馨、有责任感、使命感的鲜活的冯骥才先生就深入了孩子心中。在喜爱、佩服和肃然起敬之中,像冯先生那样做有责任感的人便在孩子们的心头悄然萌芽了。这就是专题学习的魅力,是单篇课文教学所不能及的。

活动化设计,追求真学习

如果只是着眼于构建专题学习的内容,不考虑专题学习的内容如何开展,专题学习必会事倍功半。若依然碎片化教学、依然以“印证”“告知”主宰课堂,那学得越多,学生越会苦不堪言。所以专题学习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必须得考虑如何教学的问题。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语言学习更是如此。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中,就要强调学生主动运用语言的实践。语文老师的核心任务绝不是“讲”,而是帮助学生设计一套套逐步推进的、具有思维张力的“学语文”“用语文”的智力活动,使学生能在这足够大的活动空间中揣摩、体验、探究,使学习能够真正发生。

例如,“读文识人——走近冯骥才”专题学习的第二阶段中,在学习《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教师打破路径依赖,不再以自己的讲解“告知”为主,而是设计了如下3个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自主完成活动任务中揣摩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1:读文作画。

【活动任务情境】“老师读了咱们熟悉的《捅马蜂窝》,画出了连环画,看!(出示连环画,学生啧啧赞叹)诶,你们能把《珍珠鸟》这篇文章也变成连环画吗?(学生跃跃欲试)时间有限,咱们先做画面的简单设计,你准备画什么?用简单的语言写出来。”

【活动目的】以为《珍珠鸟》画连环画的任务情境引发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促使学生在设计连环画儿的活动中去碰触、揣摩、感受、读懂语言文字,在体验实践中感受冯骥才先生用文字作画的特点。在揣摩语言的过程中发现作者是通过“有形有色”“动词连用”“人鸟呼应”的写法,用文字作画的。

活动2:排序探究。

【活动任务情境】“一位同学做连环画时不小心把画面的顺序弄乱了,该怎样排序?为什么?”

【活动目的】透过这一简单的活动,教师的目的并非只是把画儿排序,更重要的目的是直指“我”的做法,诱发学生在排序探究原因的活动中理解语言文字,感受到鸟儿与“我”越来越亲近,正是源于“我”对鸟儿的喜爱、宽容、理解、尊重。另外,排序的过程促使学生从篇章结构的角度关注到文章内在的联系,认識到作者是通过情节的推动水到渠成地揭示了深刻哲理的写法。

活动3:据画补文

【活动任务情境】“《珍珠鸟》的原文中还有一段话,我读后依据这段文字画成了一幅画(教师出示画面)。这幅画就应该在这个位置(文章第12自然段与第13自然段之间)。原文中,冯骥才先生会怎么写这段文字呢?请你把这段文字写出来,看谁写得像是冯先生自己写的一样。”

【活动目的】让学生当“大作家”补写文章中的一段话,看似简单,只写一小段文字,实则不易,要写得像是冯先生自己写的,学生就要迁移前文中感受到的“有形有色”“动词连用”“人鸟呼应”的写法,还要联系上下文,关联整篇文章的顺序,揣摩、准确捕捉到这个节点(处于第12自然段与第13自然段之间)时作者的情感。多种角度揣摩后方可写出符合本文特点的文字,就在这揣摩的过程中,学生的关联思维、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得以充分训练。

活动任务,给了学生思维的张力,有效地减少了碎问碎答。当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后,教师就把“整块”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潜”下心来“会文”,集中精力分析思考问题,实实在在地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再集中时间开展师生互动,让每个学生从容地参加讨论,系统地发表意见,这种师生大间隙、动静交替的教学格局,对培养自学探究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此外,三个有意思的学习活动,每一个活动,都是对文本的一次进和出。学生在进进出出中对语言文字有了更为丰富更为深入的理解;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保证了语用能力的形成。这不难看出,没有实践、没有活动就没有语言能力,就没有语文素养的形成。

立体而丰盈,思想与言语双丰收

我个人觉得,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学习材料就可以“集中”,学生的“思考”就会深入。当学生的思想走向丰盈之时,学生的表达就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我为冯先生颁个奖”的交流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充分印证了这一点,畅所欲言,侃侃而谈,不知不觉中夯实了教学目标——学习评价人物。

可见,“读”什么决定了“想”什么,“想”什么决定了“说”什么或者“写”什么,“说”“写”的质量取决于“阅读”的质量,“说”“写”的高度取决于“思想”的深度,专题学习真的使孩子们开阔、丰富、精彩了。

专题教学的实践启示

实践证明,从单篇入手,构建“专题学习”是学习名家名篇的一条绿色通道。它可以使单篇的教学价值最大化,可以使课堂变单薄的“直线”为“立体”,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丰富而有生命力。

从单篇入手构建名家名篇的“专题学习”需注意:一是挖掘、筛选单篇的教学价值。聚焦单篇中具有生发性、辐射性的一个“核心”去甄选延展的专题学习资源;二是运用关联的思维与视野构建专题学习资源,即延展的学习资源不可随意拈来,不可贪多求全,需与“核心”一脉相承,具有高度的向心力;三是专题学习资源不只唯阅读,可以打破学科、链接生活,形成网状的、立体的学习内容。因为语文是生活。

什么样的课堂,决定学生什么样的发展。名家名篇,是我们终生享用的文化资源;专题学习,为学生提供生长的空间。二者携手,在“学得”与“习得”并进、单篇与多篇关联、学习与生活对接的专题学习中,名家名篇更为耀眼,它给予学生的更为丰厚、深远,悄然无声地,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在这“长学习”的过程中落地、开花、拔节了。

【本文系“北京市第三批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小学语文工作室”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猜你喜欢
冯先生专题学习珍珠鸟
President speech in foundation conference
可爱的珍珠鸟
省妇联召开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腰痛专题学习的必要性
物理专题学习的“分类+变式”设计——以直流电路动态分析专题学习为例
说谎的珍珠鸟
《珍珠鸟》文本解读
富川县安监局开展“ 讲道德、有品行” 专题学习研讨会
晴空一声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