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鳍东方鲀与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池塘生态养殖试验

2017-06-21 15:09郑春波王海涛于夕有姜启平王华东
水产养殖 2017年5期
关键词:蟹苗梭子蟹对虾

郑春波,王海涛,于夕有,姜启平,王华东

(威海市文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山东 威海 264400)

红鳍东方鲀与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池塘生态养殖试验

郑春波,王海涛,于夕有,姜启平,王华东

(威海市文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山东 威海 264400)

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俗称黑艇巴、黑腊头、河豚。红鳍东方鲀体型肥大,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历来有“鱼中之王”之美称。日本、韩国人最为喜食,我国沿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食用红鳍东方鲀的习惯。为探索红鳍东方鲀在我国北方池塘的生态养殖技术,笔者于2013—2014年进行了红鳍东方鲀与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池塘生态养殖试验,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1 养殖条件

1.1 池塘条件

养殖池面积为2.333 hm2,平均水深1.6m,底质为泥沙底,设进、排水闸门各一个,池底向排水闸倾斜,进排水方便。

1.2 养殖品种养殖品种为红鳍东方鲀、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

1.3 放苗前准备工作

1.3.1 清池 12月份,将池水排干,对池底进行翻耕、曝晒、整修,最后反复冲刷。将池底滩面整平,到春节前后完成,然后进水20~30 cm,用生石灰900~1200kg/hm2消毒。

1.3.2 菲律宾蛤仔养殖台 在养殖池的底部建一个宽1.5m、高15 cm、长度绕池一周的平台,作为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台。蛤台建好后,再在上面覆盖网片并将网片固定,以防菲律宾蛤仔被梭子蟹吃掉,网片的孔径为1.0~1.2 cm。

1.3.3 用网衣分割池子 池子的一边,40目的聚乙烯网用竹竿固定,分割出一个面积约为0.133 hm2的围栏,用于标粗中国对虾苗;在池子的另一边,15目的聚乙烯网用竹竿固定,围一个面积约200m2的网栏,用于暂养三疣梭子蟹蟹苗。

1.3.4 进水 3月初进水,用80目的筛网过滤进水60~70 cm。

1.3.5 肥水 随着水温的不断回升,开始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使池内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30~40 cm。在虾苗、蟹苗放养前的20~30 d,放养体长1~2 cm的成熟蜾蠃蜚,放养量为15~30 kg/hm2。1.3.6 安装增氧机 在养殖池中均匀分布安装1.5 kW的射流式增氧机4台。

2 养殖方法

2.1 放苗

放养的鱼、虾、蟹苗,来源于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场家繁育的优质健康苗种。放苗时应选择无大风、晴朗的天气。购苗时要注意养殖池与育苗池的水质环境因子要相近,盐度差要在5以内,温度差要在3℃以内。

2.1.1 菲律宾蛤仔 3月下旬放养,选择无开口、无腥臭味、大小均匀、无杂质的优质苗。将蛤苗均匀撒播在覆盖网片的菲律宾蛤仔平台上。两年放养的蛤仔苗平均规格为641.5粒/kg,平均放苗量675 kg/667m2。

2.1.2 红鳍东方鲀 4月中旬放养,待自然水温持续稳定在12℃以上,购买室内越冬的鱼种。要求体色正常、无畸形、无病的健康鱼种。选择天气适宜的早晨,采用活鱼运输车用塑料周转箱装鱼种的方法运输。两年放养的鱼种平均体质量为184 g/尾,平均放苗量为2 250尾/hm2。

2.1.3 中国对虾 5月上旬,选择“黄海1号”优质健康苗。要求虾苗大小整齐、体表光洁、弹跳力强、逆水游动力好,经过检测检疫无病毒,体长0.8 cm以上,放养密度均为9万尾/hm2。为防止红鳍东方鲀吞食中国对虾苗,先将虾苗放养于提前准备好的暂养池中进行标粗,经30余天的标粗,当虾苗体长达到5 cm以上时将围网去掉,将虾苗放养于池中。

2.1.4 三疣梭子蟹 6月初放苗,要求变态整齐、活力强、肢体完整的Ⅱ期蟹苗。每年购买Ⅱ期蟹苗2.5 kg,蟹苗先放养在之前准备好的200 m2的围栏中,经过3 d的暂养,当蟹苗长到Ⅴ期后再进行计数放养,密度为1.2万只/hm2。

2.2 水质管理

2.2.1 换水 5月份之前不换水,养殖池水位逐渐添满。6月以后根据水质情况酌情少量换水,采取少换缓换的方式,每潮汛换水50~60 cm。进入高温期,特别是8月份至9月上旬,加大换水量。暴雨中利用排淡活动闸板及时排除表层淡水。

2.2.2 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施用EM菌调节水质,每10~15 d使用1次,每次用量为15 kg/hm2。

2.2.3 适时开启增氧机 6月中旬开始使用增氧机,每天开机2~3 h,7月份后根据水中溶氧状况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一般每天开机6 h以上。阴天、雾天、下雨后、无风天气增加开机时间和次数。

2.2.4 养殖水质指标 溶解氧保证在5 mg/L以上,pH值控制在7.8~8.5之间,氨氮控制在0.5 mg/L以下,水色保持黄绿色和黄褐色,透明度保持在40 cm左右。

2.3 饵料投喂

鱼、蟹、虾饵料的投喂,主要根据水质条件,天气变化及其生长、蜕壳等情况灵活掌握。

2.3.1 红鳍东方鲀 鱼种放养后的第2天开始投喂饵料,饵料主要是新鲜的小鱼及软颗粒配合饵料,采用定时、定点、定量投喂,日投饵2次。为了不浪费饵料和便于观察,在池塘中设点投喂,具体的投饵量根据鱼的摄食、残饵的多少、天气、水质等情况适当增减。前期按鱼体质量的4%~5%投喂,中期按鱼体质量的5%~6%投喂,后期按鱼体质量的1%~3%投喂。

2.3.2 中国对虾 前期适当少量投喂鲜活的丰年虫成虫,依靠池内的蜾蠃蜚为饵料。待池内生物饵料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再开始投喂。中、后期主要投喂对虾配合饵料,日投饵2次,早晨投喂量为日投喂量的1/3,傍晚为日投喂量的2/3,采取定点、定时、定量投喂。

2.3.3 三疣梭子蟹 蟹苗放养后,投喂活的或新鲜的丰年虫成体,以后投喂的饵料主要以鲜活的蓝蛤、寻氏肌蛤、贻贝等低值贝类为主,搭配投喂适量的小杂鱼。进入8—9月份,水温高,食量大,生长快,加大投饵量。在蟹蜕壳时,投饵量必须要充足,减少相互残食,提高成活率。

2.3.4 菲律宾蛤仔 主要滤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及有机碎屑,不需要投喂饵料。经常检查覆盖在蛤台上的网片,防止网片覆盖遗漏造成蛤仔被梭子蟹摄食。

2.4 疾病防治

注重疾病预防,从池塘的清整、曝晒、药物清塘、饵料培养、水质调节、使用增氧机等各个环节着手,为鱼、蟹、虾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2.5 收获

2.5.1 红鳍东方鲀 10月中、下旬进行收获,采用拉网的方法出池。

2.5.2 三疣梭子蟹 分两次收获,9月上旬到10月初收获梭子蟹雄蟹。采用夜间在池内放网,放网1 h后收网,将雌蟹放入池塘中继续养殖,雄蟹用皮筋捆绑螯足。雌蟹及漏网的雄蟹,在10月底11月中下旬收获,采用在池内放网和放干池水人工捉捕的方法收获。

2.5.3 中国对虾 10月中、下旬进行收获。

2.5.4 菲律宾蛤仔 在收获鱼、蟹、虾放干池水时,组织人力用工具采捕收获。

3 养殖结果

两年平均收获:红鳍东方鲀3 597 kg,平均体质量758 g/尾,单产1 541.4 kg/hm2,成活率90.4%;三疣梭子蟹1 578.7 kg,规格185 g/只,单产676.5 kg/hm2,成活率18%;中国对虾980 kg,规格36.6 g/尾,单产420 kg/hm2,成活率12.8%;菲律宾蛤仔6 569 kg,规格114粒/kg,单产2 815.4 kg/hm2,成活率82%。

两年总收入132.92万元,总费用72.40万元,总利润60.53万元,平均利润30.27万元/年,两年平均利润12.97万元/hm2,具体情况见表1。

4 探讨

表1 两年养殖收获情况汇总表

4.1 关于红鳍东方鲀与中国对虾混养防止虾病发生的问题

红鳍东方鲀是一种捕食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与中国对虾同池养殖,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体质健壮的对虾能够适应这样的生态环境而生存下来,而体弱有病的对虾将被红鳍东方鲀吞食而被淘汰,这样就切断了对虾发病传播的直接途径,达到了防止病情传染的目的,起到了防病、稳产的作用,确保鱼虾双丰收。

4.2 关于鱼、蟹、虾、贝生态混养改善生态环境的问题

在海水池塘中进行红鳍东方鲀、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生态混养,鱼、蟹、虾的排泄物及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转化为有机物,易使池水富营养化,导致单细胞藻类在池中大量繁殖,致使池水的透明度降低,pH值升高,不利于鱼、蟹、虾的生长,而在这种生态综合养殖池塘中,水中的有机物促进单细胞藻类的生长,既净化了水质,又为养殖的贝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进了贝类的生长。贝类滤食水中过多的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调节了水质,为鱼、蟹、虾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养殖品种达到生态高效循环养殖,提高了养殖池塘利用率,实现了对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饲料、环境调控等投入品的使用,大幅提升了渔业综合效益,这种生态养殖起到了生态互利互惠,充分挖掘池塘潜力作用,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016-12-23)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5.006

猜你喜欢
蟹苗梭子蟹对虾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一年只产2万斤白仔,渔美康“杂优一号”蟹苗唯“质”是图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急! 成蟹没销路,蟹苗运输困难,蟹农在线求救
“中国梭子蟹之乡”寻味之旅
蒸梭子蟹多加[1味]特别鲜
这只蟹苗不简单!1万斤上市1天就被抢空,卖价比别人贵还要提前预订(上)
反季养螃蟹仨月净赚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