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北武陵山区白线树蛙特异性兼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纪录*

2017-06-21 11:05张雷周胜伦张娅芬罗露玲杨桂英冉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指指树蛙白线

张雷周胜伦张娅芬罗露玲杨桂英冉辉

(1.铜仁学院 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铜仁 贵州554300;2.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铜仁 贵州554300)

黔东北武陵山区白线树蛙特异性兼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纪录*

张雷1周胜伦2张娅芬1罗露玲1杨桂英1冉辉1

(1.铜仁学院 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铜仁 贵州554300;2.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铜仁 贵州554300)

在贵州省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白线树蛙(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该标本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白线树蛙标本具有稳定的一致性特征,与广西金秀白线树蛙(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 Liu et Hu)模式标本特征相似,同时存在明显差别。表现为:佛顶山标本指间蹼不发达,外侧2指具半蹼,第三指外侧及第四指内侧蹼未达吸盘基部,第二、三指指间蹼为1/3蹼,内侧2指即第一、二指指间有蹼迹;上臂背面米黄色;白线树蛙模式标本指间蹼发达,外侧3指间具全蹼,第二指外侧及第四指内侧蹼达吸盘基部,内侧2指指间蹼少;上臂背面为白色。佛顶山与梵净山同属于黔东北武陵山区,该物种为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新纪录,地区特异性显著。

武陵山区;白线树蛙;特异性;佛顶山;两栖动物新纪录

白线树蛙(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属于树蛙科(Rhacophoridae)树蛙属,栖息于山区竹林叶片上,数量极其稀少,目前仅在我国广西自治区、重庆市[1-3]及贵州省[4-5]有零星发现,国外未见分布。

2016年6月,在贵州省佛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动物野外调查时,于佛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尧上一带采集到一只疑似白线树蛙活体标本(图1),具体生境为通往该保护区核心区的油漆大路边,该路旁有一小片低矮竹林,处于道路与河流之间,地理坐标为107°59′~108°12′E, 27°15′~27°25′N。结合本实验室1985年在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发现的2只同类标本[4],发现本实验室这3个标本具有稳定的一致性特征,与广西金秀白线树蛙(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 Liu et Hu)模式标本的形态特征大体一致,即背部皮肤光滑,唇缘至胯部有1条白色线纹,上唇缘的白线纹较宽且与眼和鼓膜相连接,同时体型较小,体长介于35~50 mm[2]。然而,该标本的指间蹼和上臂颜色与模式标本存有明显稳定的差异。因未从分子角度做深入对比研究,该标本仍命名为白线树蛙。所有标本均保存于铜仁学院动物标本室。

1 研究区概况

佛顶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石阡县西南缘,是该省东部仅次于梵净山的第二大高山,该山与梵净山同属于武陵山脉,均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武陵山脉盘踞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贵州省四省市的交界地带,在贵州省和重庆市境内延伸到黔东北的铜仁、遵义地区以及包括秀山在内的渝东南地区。

2 研究方法

标本鉴定主要是依据刘承钊等[1]、张雷等[4]的研究结果和《中国动物志 两栖纲》[2]、《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3]检索的结果,以1985年采集的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2只白线树蛙浸渍标本和1962年的广西金秀白线树蛙模式标本度量数据为对照。本标本的外形量度数据均用不锈钢游标卡尺(力易得E0512,量程200 mm,精度0.02 mm)测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鉴别特征

该标本为雄性成体,体长48 mm;从吻端经上颌缘至体侧有一条宽乳白色纵带纹, 与眼相连接;上臂背面米黄色;外侧2指即第3、4指指间具半蹼,第3指外侧及第4指内侧蹼未达吸盘基部,与梵净山标本[4]形态特征相一致(图1)。

3.2 形态描述

佛顶山成体雄性头体长为47.5 mm,梵净山雄性标本头体长为48.45±0.95 mm(n=2),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1。佛顶山标本体扁平,头长与头宽略相等;吻端钝圆;吻棱清晰,颊部略向外倾斜;舌后端缺刻较深;瞳孔呈现横卵圆形;鼻孔近吻端;犁骨齿有2列稍微向内倾斜,与犁骨齿列长度相比,其左右间距要小,齿列没有超过内鼻孔后缘;鼓膜大于第三指吸盘宽度。

佛顶山标本指端略呈方形,均有吸盘和边缘沟,指腹面有明显肉质垫,指背面能看到“Y”形骨迹,第一指吸盘最小,第三指吸盘最大;指宽扁;指间蹼不发达,外侧2指即第三、四指指间为半蹼,第三指外侧及第四指内侧蹼未达吸盘基部,第二、三指指间蹼约为1/3蹼,内侧2指即第一、二指指间有蹼迹(图1);指长顺序为3、4、2、1;关节下瘤小;掌突2个,内掌突较大、明显,外掌突不太明显;掌部有成行小疣。后肢细长,全长约为体长的1.3倍,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前角,左右跟部重叠,胫长约为体长之半,胫宽约为胫长的1/5;趾间全蹼;第一第五趾游离侧具缘膜;关节下瘤小;无外蹠突,内蹠突卵圆形。皮肤较光滑,除手足以外,背面密布小痣粒;颞褶细,较平直;自咽喉部至体后端、股部腹面满布扁平小疣。

佛顶山标本生活时,背面为绿色,从吻端和上颌缘经体侧至达胯部有一条乳白色宽的纵带纹,并在眼下方与眼相连,体侧带纹宽约2 mm。上臂背面米黄色;肘关节外侧、肛上方有明显的乳白色纹,而前臂外侧至第四指外侧以及由胫跗关节经跗部至第五趾外侧白色条纹明显。下颌腹面为乳黄色,体腹面为肉白色(图1)。

4 结论与讨论

图1 武陵山区的白线树蛙Fig.1 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 from Wuling Mountain Area

从标本形态特征及其体表量度数据可知,佛顶山标本与树蛙属特征基本一致。重新查证本实验室1985年在梵净山采集的白线树蛙标本,发现佛顶山采集的标本与梵净山采集的白线树蛙标本具有稳定一致性特征;与白线树蛙模式标本相比,虽2者大体上特征一致,但又有所不同,即本标本指间蹼不发达,外侧2指具半蹼,第三指外侧及第四指内侧蹼未达吸盘基部,第二、三指指间蹼为1/3蹼,内侧2指即第一、二指指间有蹼迹;上臂背面米黄色。而白线树蛙模式标本指间蹼发达,外侧3指间具全蹼,第二指外侧及第四指内侧蹼达吸盘基部,内侧2指指间蹼少;上臂背面为白色[1]。

对于在黔东南州剑河县和重庆秀山发现的白线树蛙,报道皆为上臂背面白色,外侧3指间全蹼,与广西的白线树蛙模式标本特征一致[1-2,5]。可见,从黔东北武陵山区采集的白线树蛙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异性,至于是否属于白线树蛙的一个新亚种,还有待于从分子角度进一步研究。

表1 佛顶山、梵净山白线树蛙标本与广西金秀白线树蛙标本量度的比较mmTable 1 Comparison of measurements among specimens of 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 of our labrotory and R. leucofasciatus Liu et Hu (Jinxiu,Guangxi)

该物种是佛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新纪录,此外,该标本具有独特的地区特异性,不同于白线树蛙模式标本特征,此发现对物种多样性、物种进化及该物种的动物地理学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致谢:感谢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野外调查提供方便。

[1]刘承钊, 胡淑琴. 广西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报告[J].动物学报, 1962, 14(增刊)∶ 73-104.

[2]费梁, 胡淑琴, 叶昌媛, 等.中国动物志∶ 两栖纲[M].中卷.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799-802.

[3]费梁, 叶昌媛, 江建平. 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M].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566-567.

[4]张雷, 陈红, 曾强, 等. 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白线树蛙[J].动物学杂志, 2010, 45(3) ∶ 159-162.

[5]陈继军, 潘成坤. 贵州省黔东南州两栖类新纪录——白线树蛙[J].贵州林业科技, 2015, 43(2) ∶ 33-34.

Speci fi city of 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s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ofNortheast Guizhou Province and New Record of Fodi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ZHANG Lei1ZHOU Shenglun2ZHANG Yafen1LUO Luling1YANG Guiying1RAN Hui1

(1. College of Agroforestry Engineering and Planning,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 Guizhou 554300, China; 2. Administration of Fodi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One specimen of 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 was found and collected in the Fodi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Guizhou provi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pecimen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R. leucofasciatus found in the Fanji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t has almost sam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specimens of R. leucofasciatus Liu et Hu except the web between fingers and the colour of arm. The specimens found in the Fodingshan and Fanjingshan display mainly 1/2 web between lateral two fingers and the beige back of the upper arm, whereas model specimens of R. leucofasciatus Liu et Hu po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ll web among lateral 3 fingers and white back of the upper arm. The Fodingshan moutain and Fanjingshan moutain are parts of the Northeast Guizhou Wuling mountain range. The species is a new record of amphibian in Fodi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has unique regional specificity.

Wuling mountain range; 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 regional specificity;Fodi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a new amphibian record

Q959

A

2096-2053(2017)03-0066-04

贵州省环保厅项目“贵州佛顶山生物多样性价值(生物廊道)研究”资助。

张雷(1979— ),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干细胞分化及其免疫调控研究,E-mail∶zhangandlei@126.com。

冉辉(1970— ),男,教授,主要从事两栖爬行动物分类,E-mail∶547210757@qq.com。

猜你喜欢
指指树蛙白线
魔法棒
缩略词
Taxonomic Revision of Raorchestes menglaensis (Kou,1990) (Amphibia:Anura),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from Yunnan,China
青丝与白线
树蛙VS变色龙,谁会赢
在失败中奋进
白线
树蛙的夏天
欢乐指指看
青丘白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