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发展等级之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2017-06-21 21:02唐惠忠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瓷器想象基因

唐惠忠

写作指导

作文“创新”要注意“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推理”针对议论文而言,求“独到”就要善于联想,并用好那些比较艺术化的论证方法(如类比论证、归谬论证),给作文增加亮色;“想象”针对记叙文而言,求“独到”就要大胆(但不悖谬),就要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

一、推理:着眼趋势,顺乎逻辑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写作中的推理具有以下特点:

1.着眼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触龙说赵太后》中老臣触龙由赵王及其他诸侯国国君的子孙因“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无法长保富贵这一事实,推出了只有令长安君“有功于国”才能使他“自托于赵”的观点。其用语精辟,符合事物发展趋势的推理(“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显示了行文的严谨,表现出纵横家逻辑严密、巧舌如簧的游说特色。

2.严格按已知条件进行。对已知条件不能随意作变动,否则推理就会失真、无效。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陈辞秦伯,为了导出“阙秦以利晋”的结论,先后引述了“越国以鄙远”“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等已知条件。这些条件均真实而确凿,成为相关推理扎实的根基。

3.以联想为基础,注重层次的掘进。联想是我们平日常有的心理活动过程,例如从这件事想到那件事,从这个人想到那个人,这样的联想大多处于散漫无序的状态。作文中产生的联想,则有明确的目的、清晰的过程,能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以联想为基础的推理,可以将两个事实联结在一起。我们应善于从内容的需要出发,选用恰当的联想方式,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或就现象看本质,就原因找结果,从而预见合乎逻辑的发展,推测合乎情理的结果。

如时文《为什么不守秩序?》剖析的是国人不排队、不守秩序的原因。文章在摆出事实后,先采用排除法,通过“乘飞机”的例子归结出“不守秩序并不是因为资源不足造成的”;接下来作者写道:

最近读了一本谈健康的小书,一位保健专家针对中国人迅速发胖、糖尿病急速上升的现象提出一个论点,认为与中国人的“贫困基因”有关。什么是贫困基因?他解释说,在一个食物缺乏保障的环境里,能够最大限度地存储能量的人,容易挨过饥荒,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就会被淘汰。久而久之,生存下来的人就都具备了存储能量的能力,由于这是贫困的生活环境所造成,所以称之为“贫困基因”。

既然长期贫困的生活能给人培育出“贫困基因”,那么,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不可能不给中华民族留下特殊的文化基因。作者以为:

恐惧,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基因。在封建专制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中国历史,从大的局面来讲。总是分裂多于统一,战乱多于和平。即便汉、唐、宋、明、清,这几个中国人可以引以为光荣的辉煌王朝,也都是诞生于血海之中。在这个苦难的生存环境里,人民没有任何权利和保障可言。这种状态下的中国人,只能是听天由命、朝不保夕、提心吊胆,如惊弓之鸟一般挨日子。一有风吹草动。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这样的人群,哪有秩序可言?逃得快的,还有可能苟活;犹豫一点的,顾及一点礼仪尊严的,早就成了乱军囊中的人肉干。几经淘汰,恐惧就进入了先民的基因。

文章通过关于“贫困基因”的类比论证,一层一层地深入挖掘,终于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逻辑思路——“秩序的混乱是由于人们内心的恐慌——内心的恐慌是因为深入骨髓的基因——基因的形成取决于我们祖先的生存方式——要改变基因就要改变生存方式——在一定物质条件基础上,以自由、平等、科学、民主的思想启蒙人民,是改造旧基因、迎接民族新生的光明之路”,本质性的原因就呈现出来了。或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作者的“一家之言”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还是能给我们许多启示的。

二、想象:文思洞开,心驰神往

想象是人类感知外界事物的最初动力,是人的大脑对表象(即头脑中保存的外界事物的印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形象思维的核心。想象有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指创造出个人尚未接触过的事物的形象,后者指创造出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或尚未存在的事物(如未来世界)的形象。

优秀的想象作文,一般具有两个特点:新颖性和统摄性。所谓新颖性,是指作者所创造的形象具有独创的特点。所谓统摄性,是指作者善于把头脑中贮存的生活表象统摄起来,进行组合,形成新形象。如优秀作文《心灵的审判》巧妙地将“诚信”虚拟为原告,抛弃诚信的“年轻人”虚拟为被告,“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则化成了为被告辩护的六位律师。作文描述的开庭审判,完全符合现实生活的场景;控、辩双方的出言吐语,也极具法律知识功底;为辩护律师创设的精彩辩词和语言神态,都吻合各自的個性……这是考生在创造新形象时,巧于把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积累、知识贮存充分调动、统摄起来的明证。

有些考生由于缺乏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训练,往往不清楚想象作文该如何下笔。其实,只要熟练掌握想象作文的构思方法,就可使文思洞开。下面介绍两种最常用的构思方法:

1.时空转换法。所谓“时空转换”法,即跨越时空的限制,突破现实与环境的局限,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让时光倒流或“预支”,让天地浓缩或扩展。如优秀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23岁的霍去病英名传千古)》,考生将自己虚拟为21世纪穿越去西汉的青年,亲历了霍将军刚刚经历的一场残酷的战斗。漫天黄沙、遍地血腥等勾画出古代疆场的悲壮图景,让人回归到那短兵相接的古战场。作文先从相貌上突出霍将军“稚嫩”,这属于先抑;接着主要表现他对下属的关爱,并让“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句反复出现,这属于后扬。如此便把这位国家至上的将军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角色错位法。人生是个大舞台,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场合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如果“改换”其身份、地位等,让他变成与原来相反的另外一个人(甚至是其他生物),那么就可以导演出一幕幕新的人间悲喜剧,演绎出一个个新的“天方夜谭”。如优秀作文《幸福的n种感觉》自出机杼地变换视角,选取书签、汗水和羽翼的眼光来发现、感悟“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幸福”。考生娴熟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像“我是一个长跑运动员的汗水”部分写到“风在他的耳边呼啸,我从他的额头渗出,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我能感觉到他的内心在沸腾,那是一股灼热的力量,是对长跑的热爱与坚持”“又一次,我滚烫如火。我知道,这是胜利线的欢呼。他的内心在呐喊:‘我胜利了!我成功了!”),读来有声有色,现场感很强。

例文展示

烟火蓝边碗

□王知南

今早喝粥时我用的是一只素净的白底蓝边碗。你或许会问,如此平淡无奇的碗有什么好说的?错矣!此中考究可大着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新居落成,我与父母前往景德镇购买瓷器布置新居。

这里的瓷器种类繁多,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白瓷;有造型精致小巧的骨瓷;有绚丽多彩的斗彩……美不胜收,让人眼花缭乱。

买什么好呢?有人说,只要票子够多,尽管选造型独特的买,选显得荣华富贵的买,选细腻精致的买,这还不简单!

又错啦!器皿的选择体现着主人的生活态度,不可不慎重。

有的瓷器过于大且富丽堂皇,什么赤红、明黄、宝蓝,实在与我家简约的装修风格不符;有的过于小巧,而家人并无英国绅士贵妇那般品下午茶的闲情;有的瓷器上绘有泼墨山水、工笔花鸟,我们这一家人并无行家,不知该如何鉴赏……如此看来,竟无我们能买的瓷器了?

突然,这平淡无奇得突兀的蓝边碗闯入我眼帘。如此简陋的碗竟会摆在这里出售?我转头看到爸爸也在这碗前驻足。

为何?

只为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用的碗,这是盛放了父亲记忆的碗。

据销售人员介绍,这碗已对传统蓝边碗进行了细节上的改良与创新。我拿起一只仔细端详,发现手感极好,分量厚重,让人感到踏实。底足的角度略微加大,让碗显得端庄典雅又大气。而且这碗极易打理,妈妈也极喜欢。

蓝边碗没有繁复精致的花纹修饰,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复杂的工艺。可当你凝视它,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家人围在一起乐呵呵地吃热腾腾的饭菜的情景;就会想起苦日子里精打细算的不易生活;就会想起寻常百姓家人间烟火的温度……

蒋勋曾在《品味四讲》中说“纯棉衬衫就像爱人”,这句话让我感动了好久。一件物品使用久了,就会让人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对我来说,蓝边碗就是如此。

景德镇作为瓷都,常有瓷器新品推出,我却独爱这蓝边碗,并且要热情地赞颂它,因它注重细节上的改良,把创新的点子用在提升人们的生活上,而不是争一时的噱头。

距离生活太远的创意并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新鲜感過后便如失了灵魂般只能被束之高阁。

每日捧着这只蓝边碗吃饭,不但手感好,我还仿佛能听到它无声的诉说,谆谆教诲我认真踏实地生活,这才是它的精魂。

听我如此道来,你可有话反驳?

点评

本文为议论性散文,由事及理,由实入虚,寓丰腴于平淡之中,读来朴素而有韵味。文章标题“蓝边碗”前加上“烟火”二字,暗示对比,激发联想,实属灵光一闪的巧慧之举。本来面对一只素净的白底蓝边碗,应该是“无话可说”的,可该考生却从盛放记忆、改良细节、极易打理、谆谆教诲等层面,自出机杼地表达了富有启示意义的主题:选择应该适合自己,生活应该认真踏实。在行文表达中,考生以“错矣”“又错啦”“如此看来,竟无我们能买的瓷器了”“为何”等贯通上下文,可谓步步蓄势,层层铺垫。

猜你喜欢
瓷器想象基因
Frog whisperer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