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学校物理空间怎么变?

2017-06-21 10:32罗含情
中小学管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网络空间

罗含情

摘要 当前学校物理空间存在诸多隐患,其发展应突出“健康”“节能环保”“互动”“学生本位”的理念,重视学校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注重发挥建筑本身的作用并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学校物理空间利用应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实现学校物理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广泛参与,服务学校课程改革,服务社区发展,关照当地文化。

关键词 学校物理空间;学校建筑;教学空间组合;隐性课程;网络空间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7)03-0026-03

“空间改变的一小步。却是教育理念改进的一大步。迈向未来学校之路,从空间重建开始。”学校的空间设置直接影响着在其中学习和工作的人,间接影响着学校的安全、健康和持续发展。近年来。由于学校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不当造成的问题屡有发生。本文对学校物理空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进行梳理,希望能够为更多中小学管理者提供思路和借鉴。

学校物理空间是学校里固定或灵活变化的师生学习、生活、交流、休息及活动的场所,包括建筑、室内设备、公共设施、校园标识、绿化区域等场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整合课程、选课走班制、项目学习等实践活动不断推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微课、电子书包、3D打印技术等已进入中小学校。学校物理空间需要深度重整。如何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物理环境?如何创设开放、多样、灵活的学校建筑形式?如何建造丰富、多元、开放的校园空间?如何进行灵活、自由、多变的学与教的空間组合?这成为学校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物理空间发展的基本理念

无论是从空间的整体规划,还是多样性的空间设计等多方面。现代教育理念均对学校空间形态存在一定的影响。使其充满着地域性、文化性。也反映着时代性。

1.健康卫生

学校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运动,促进身体健康成长:开放式的空间、户内外相连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尽可能地处于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便于适应环境:设施要能满足学生的卫生和游戏需求,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机会。

2.环保节能

校园应具备安全、防火、避难能力,满足保护环境、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基本方针。节约建设投资。降低运行成本。学校在规划与设计中重视周边环境的保护,建筑设计采用自然光、自然通风,借助自然环境,进而节约能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环保节能方面的实践基地。

3.互动共享

学校在建筑中要创设与社区互动的平台。如可坐的矮墙、可共同使用的过渡区等校内外的互动空间。学校内的活动空间提供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活动。设置储藏空间、展示区、座位、黑板等。如荷兰的代尔夫特蒙台梭利学校鼓励用户参与,学校大厅就像公共街道,教室就像街道边的住宅。学校入口的过渡区则连接了校外的社会。为了发挥互动作用,大厅的空旷区域是图书馆,有独立的阅读台、图书展示区。

4.学生本位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从光、温度、色彩、声音以及空气质量等方面为学生创设舒适的物理空间,室内外设施依据不同年龄而设计,轻便、灵活,既能满足教学要求,更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中外学校物理空间发展的案例展示

1.重视学校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建筑与环境的良好协调能够促进学校物理空间的发展。学校建筑要亲切、不显眼,贴近周边建筑,注重多方面的参与以及与社区的合作:不给周围的环境带来压迫感,不追求高端大气,较好地把握尺度,融入周边的环境和文化。例如:中国的哈罗国际学校“中西”兼容,灰砖蓝瓦的色调融入到周边四合院村落环境中。校园中的多棵大树与环境协调。建筑内部根据师生的需要和喜好布置,随处可见“中式”装饰元素。

2.注重发挥建筑本身的作用

建筑是学校物理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的风景线。建筑本身的作用主要包括四类。

一是学校建筑注重整体结构与独特布局。建筑充满个性和童趣。例如:美国的威卡里斯小学把孩子喜好的颜色、巨人、饼干、石头、玩具、游戏、宠物、电脑等融入到了学校环境和建筑当中。使整个校园充满了童趣。

二是学校的空间布局能够保证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以及教学空间与室内外的连通,控制噪音,并注重色彩与学习环境、心理的协调。为各类学习、生活营造出一个更舒适的环境。如德国的工会学校和丹麦的斯瓦格奔学校。

三是将自然环境作为教育材料。增添学校建筑的教育色彩。应基于学校的空气、采光、照明、噪音控制、动植物等,进行教育建筑设计。例如: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在楼顶开辟了一个有机农场。为学生提供了36块实验田。

四是注重建筑风格与特色。有些学校力求在建筑造型上令人眼前一亮,每个教室、学习空间都具有独特性。并注重文化与建筑的充分融合。例如:北京通州区运河中学新校区中,建筑师特别为一处教学楼外墙设计了船头造型,以彰显运河中学与大运河漕运文化的关联。

3.充分利用建筑空间

学校建筑需要安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并适用于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在不改变原有建筑风格与特色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学校的使用面积及容纳能力的扩充。美国的哈格特学校是一所公立学校,狭小而又紧凑。学校为扩充面积。在体育馆的四周设计了一个环绕的走廊,既是隔声的屏障,又是天然的观景台。柔和的自然光线通过屋顶的探测器反射进体操馆。光线舒适。探测器又能当楼顶游戏场的防护栏。简洁的教学空间提供了宽松、舒适、安宁的学习环境。

综合国内外的经验,可以看出学校物理空间发展的新趋势:利用声、光、温等物理条件创设学习环境:学校建筑为课程服务,充满趣味:学校根植于自然和社会生态。基于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空间设计坚持美育与文化并存:在教室内实现新技术的融合。增强课堂的交互性。

三、学校物理空间利用的建议

1.以学校办学理念领导物理空间

人们常用建筑风格来衡量一所学校独特的魅力。置身于学校建筑中,可以从中感受到学校的文化与发展。匠心独运的设计绝非只是反映建筑本身,它背后更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管理者要尽量让学校的墙壁会说话。学校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偶然出现的。应慎重对待孩子所处的环境。学校的每一环节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细节决定空间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研究物理空间的设置与利用。使其服务于所有身处其中的人。其是否能满足师生的心理和行为的要求,办学理念是否渗透到学校的建筑、周围环境及室内设施等物理空间,是评价一个学校物理空间利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2.多主体参与学校建筑规划与设计

国外不少学校的选址、学校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是由政府、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协商进行的。学校空间设计的参与者包括政府部门、设计师、校长、董事会成员、教职人员、学生、家长等多方。例如:美国的大多数学校在规划时,首先会评估其是否满足面积的大小。再考虑学生的步行可达性以及社区的连接性等条件。而在国内则主要是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参与学校的规划与设计,少部分社区人员参加:很多学校虽然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校园格局、建筑特色,但学校的学生和社区人员很少能做到全程参与学校建设。

学校物理空间的利用应凝聚集体的智慧:学校建设应注重学校物理空间的生态优先原则:学校从选址到建筑的整个规划设计,应征求校方行政人员、教师、家长、建筑师等多方面的要求与意见:学校建筑形式与教学空间的组合。应具有个性特色和共享互动的整体布局:学校空间利用以及扩建、改造时也应广泛听取意见。以师生的安全、健康、人际交流为基本理念。

3.灵活利用原有空间创设学习环境

—方面,从学校的规划与布局来看,学校的规模应该适度缩小。如果学校规模太大,则儿童活动空间则相对狭小,而有关儿童的安全防范措施又很不足。这不利于教师对儿童的关注,也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教育创新呼唤学校改造课堂教学的空间格局。为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参与课堂学习创造机会。但是我们不可能对所有学校全部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原有空间,创建灵活的学习空间:可适当增强室内外空间的复杂性、灵活性、透明性。并且相互连接,使学校的环境整体变得更加友好,为各种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一对一教学、小组教学、独自练习、集体教学等提供空间。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校还可以借助聲、光、温等物理条件来创设学习空间,如将周围的自然环境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强调学校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从建筑的布局到窗户的设计,均应该考虑天气状况、室内的采光、学生的视力保护、室内的温度等:为了学生的健康。学校应最大化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光线。

4.借助网络突破物理空间局限

网络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在教育领域里已经发挥出诸多优势,而“网络空间”的使用也促进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较好地解决了学校物理空间及时间的限制,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管理平台。

5.为课程与教学创新提供服务

学校建筑不仅是一个教育场所。更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隐性课程。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合作、欣赏、实践与创造。学校的每一个物理空间都充满教育的气息。例如:有些学校为课程配备剧院、影院和戏剧排练厅等。让孩子们能够更多地沟通交流,让建筑空间充满趣味。让学校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再如: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将学校的雨水收集系统全部在地面和墙面上绘制出来,让学生可以得到直观的环保教育、科学教育。

6.为社区与地方文化融合服务

未来学习环境注重绿色、环保、开放、安全等理念。学校物理空间要满足21世纪学习空间的需求。即真实的学习空间需求。文化传承是教育的功能之一,学习环境需要根据当地不同的传统文化特色来进行规划设计。例如: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充分利用原有的四合院建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 崔若峰)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中职校语文课堂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中国古代教育对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