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

2017-06-21 17:23赖晨
档案天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京剧报告

赖晨

雄安新区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杨继盛、李智超、高去寻、李万春、方殷、韩俊卿等。

铁肩谏臣杨继盛

楊继盛(1516一1555),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北河照村)人。出生于耕读之家。

其母早亡,其父杨富另娶,自幼生活孤苦,白天放牛,晚间秉烛长读。嘉靖二十六年(1547)得中丁未科进土。初任留都(南京)吏部主事,35岁调升京师,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任兵部员外郎时,蒙古首领俺答汗数次带兵入侵明朝北部边境,奸臣严嵩党羽、大将军仇鸾请开马市以和之,杨继盛上书《请罢马市疏》,力言仇鸾之举有“十不可五谬”,严嵩庇护仇鸾,杨继盛上书获罪被贬狄道(今甘肃临洮)典史。

杨继盛在狄道期间,根据当地的贫困状况,创书院、置学田,开煤山、肃褐市以及疏园圃、核户籍等举措,开拓了狄道吏治和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他让妻子张贞传授当地百姓纺织技术,着力改善民生。他在狄道办了几所学校,为了给当地百姓之子筹措学费,他还卖掉自己的马匹,其妻还变卖了陪嫁首饰。

一年后,蒙古首领俺答汗依然扰边,马市全遭破坏。明世宗感到杨继盛有先见之明,再度起用杨继盛,调为山东诸城县令。他离任到山东上任时,当地百姓千余人哭泣相送百里之遥。紧接着,又改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兵部武选司,半年左右连迁四职。

杨继盛忠贞不改,嘉靖三十二年(1553)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假传圣旨,将杨继盛投入死囚牢,三年受尽酷刑折磨,嘉靖三十四年(1555)被害,年仅40岁。

他临刑有诗日: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还有《言志诗》云: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美术教育家李智超

李智超(1900—1978),他于1900年6月20日生于河北省安新县南冯乡三义村,其祖父李云潭为清末秀才,其父李春林、二叔李春波、三叔李春元皆为私塾出身,他们都是李智超国学、书法的启蒙老师。

李智超14岁入叔祖李宏文创办的国学夜校,系统攻读四书五经。23岁考入河北保定第二师范学校。1926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齐白石、萧谦中、陈半丁、汤定之、王梦白等人。

1929年艺专毕业后入萧谦中画室工作。1930年经萧谦中介绍,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从事山水画创作及古代书画鉴赏。曾任北平师范学校、辅仁中学美术教师,辅仁大学美术系讲师,京华艺专教授,北平国立艺专教授,华北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他于1956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58年调入北京中国画院,任《中国画》杂志副主编。1960年到天津河北美术学院(现天津美术学院)执教,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讲授中国画理论、书画鉴定、中国山水画等课程。

他有《古旧字画鉴别法》《中国画论述要》《国画构图学》等著作行世。曾在北京、天津、南京举办个人画展。

1978年12月15日晚,李智超赶写《中国绘画史》最后一章,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北京家中写字台前,终年78岁。

考古学家高去寻

高去寻(1909-1991),中国考古学家,河北安新人。1935年北京大学毕业后,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参加安阳殷墟第12-15次发掘。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他毕生致力于殷墟考古与报告的编写以及台湾大学的考古教学。以42年之功校订辑补完成了梁思永未完稿《侯家庄》(第2-9册)。主要论著有《殷墟铜器之探讨》《李峪出土铜器及相关之问题》等。

高去寻去台湾以后,他的学术精力几乎完全被殷墟西北岗的11座大墓所占据了。依照殷墟发掘总指挥李济的计划,西北岗殷王室墓地的大小墓的发掘报告是由梁思永负责的。但是梁思永在抗战期间罹患了肺结核,西北岗的报告只拟了一个大纲并写了20余万字的本文。1949年史语所迁台梁思永没有跟来,1954年病逝。参加殷墟发掘的人跟着李济来台的只有石璋如、高去寻、李光宇、潘悫和胡占奎这几个人,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小屯基址和灰坑的报告落在石璋如先生身上,而西北岗王室墓地的报告便成为了高去寻的责任。在台湾这42年间,除了少数重要的论文以外,高去寻的全部精力便放在这些大墓的报告上了。自1962年发表的西北岗1001号大墓报告开始,高去寻一共出版了七部大墓的报告,即1001、1002、1003、1217、1004和1550号。这七本报告都说是“辑补梁思永未完稿”。但是梁思永原稿与辑补稿的排比根本不同,后者大部分是从头写起的。

凡是亲眼看过高去寻从事整理遗物、测量、绘图、照相、查号、查笔记、描写和校对工作的人都知道,这“辑补”的工作比他自己从头写起还要辛苦。在1968年5月21日,高去寻和朋友提到了写作报告的情况:“我自去年由美归国以后便受命筹备1001号大墓在故宫博物院展览事,10月10日勉强开幕了,才又整理旧稿1217大墓的发掘报告,到上月底才交去印,大约6月底可以出版。这个5月和下月的6月非把1500号大墓的报告赶急写完不可,否则便无法向国科会交卷要钱。现在每天都是描写破烂的东西,量多长多宽,枯燥无味已到极点,下班回家已筋疲力尽。”

高去寻花这么大的力气写西北岗大墓的报告,完全是出于对史语所李济,尤其是对老师梁思永的义务感和责任,而他自己研究的主要兴趣并不在此。但是这番努力的结果,使中国近代考古学上最重要的一批原始资料公诸于世,而且由于高去寻的细心和负责的态度,使那些“枯燥无味”的“破烂东西”转化为价值连城的史料,这几本报告也成为中国近代考古报告中的精华楷模。高去寻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不朽地位也由此而奠立。

京剧艺术家李万春

李万春(1911—1985),名伯,字鸣举,河北雄县人,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教育家。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

其父李永立,是著名的京剧武净演员,李万春自幼随父学艺,7岁登台,12岁到北京,用万春为艺名,与师弟蓝月春合演《战马超》,一鸣惊人,被誉为“童伶奇才”。此后他在文戏上深得著名老生余叔岩、马连良指点,武戏受教于国剧京师,武生泰斗杨小楼,又曾随梅兰芳多次演出,艺事更加精进。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委专程派人从江西把他接回北京,创建首都实验京剧团。1952年改为北京市京剧一团,他为主演兼团长,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59年全团支援西藏,建立西藏自治区京剧团,1961年从西藏返京途中,被留在内蒙古,建立内蒙古自治区京剧团,至1979年落实政策,调回北京京剧院二团,担任主演兼任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李万春毕生致力于京剧艺术事业,擅演《闹天官》《古城会》《武松》等剧目。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京剧武生的唱腔、念白、武打、服装、道具甚至脸谱各方面均有所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成功地塑造了猴王、武松、关羽、林冲、马超、黄天霸等艺术形象,以“活猴王”著称于世。早期创办“鸣春社”科班,至晚年仍然奔波于各地讲学、传艺,为繁荣我国的京剧事业做了贡献。1985年9月14日病逝于北京。

著名诗人方殷

方殷(1913—1982),本名常钟元,笔名芳茵。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值“国难方殷”之际,他为抒其爱国心境,改名方殷。

方殷是一位追求进步,探索新诗歌的文艺战士,上世纪30年代初期就步入文坛,以笔作武器,致力于新诗创作,一直战斗在文化战线上,成为一个为人民而引吭高歌的诗人。

方殷的诗歌作品不算多产,这与他一生迂回曲折的道路分不开的。解放前他曾几次被国民党关入铁窗,建国后又几乎以主要时间和精力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他坐牢和十年动乱大约失去了17年的宝贵年华,即使如此,他仍然为我们留下了近40余万字的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歌词等。

我们可以从其全部作品中,看到他光荣的足迹,他的气质、风貌和他的文学才华。特别是他那与现实联系紧密,独具特色,熠熠有神的诗篇,在全国文艺界,尤其是青年中有广泛的影响,他作为著名诗人是当之无愧的。

戏曲艺术家韩俊卿

韩俊卿(1916—1966),女,乳名大起,河北雄县朱各庄乡西柳村人,著名河北梆子戏演员、戏曲艺术家,曾任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

韩俊卿的亲生父母是谁?祖籍哪里?本姓是什么?她一无所知。只晓得出生不久,因家境贫寒无法抚养将其送与他人。养父母贪图发财、转运,故取名“大起”。5岁那年家乡遭灾难,走投无路将她托付给艺人韩月恒夫妇。

韩月恒是雄县朱各庄乡西柳村人,自幼学演京剧武生,妻艺名金宝玉,河北梆子青衣演员,常演出于唐山一代,收养大起后,领至戏班随姓韩,学名俊卿,自此河北省雄县即为她之籍贯。

“打戏打戏,不打不成器”是旧社会戏班的老规矩。养父母对她所学角色意见各异,养父欲意打出个女武生崭露头角,而养母不愿女儿遭受打戏之苦,则主张学青衣或者花旦,各持已见相持不下。“父母之命不可违”,韩俊卿只得两样齐攻,更是苦上加苦。

韩俊卿10岁即登台演出成本剧目,12岁成为能兼演青衣、花旦、武生、刀马、彩旦多行当的“老练”演员。经常在鲁西北、冀中、辽西、内蒙演出,所演剧目有《三娘教子》《喜荣归》《花蝴蝶》《翠屏山》。所到之处,无不拍手称赞,称之为“小坤角”。

韩俊卿名声广为传播。13岁时母女遭养父遗弃生活处于困境,幸得河北梆子演员银达子相助,加之个人勤学苦练,15岁时已成为功艺精湛之剧坛新秀。

1948年,韩俊卿到天津市中华茶园,和银达子、何玉亭等合作,重排《玉堂春》,深受观众欢迎。之后,从京剧移植《孔雀东南飞》《碧玉簪》,并移植程派名剧《荒山泪》《锁麟囊》,让河北梆子戏在天津重放光彩。

解放后,韩俊卿在天津成立了移风剧社,并出色地扮演了村姑刘巧儿。1952年,他主演的《秦香莲》荣获演员一等奖,得到京剧艺术家周信芳的夸赞。1953年10月,她参加赴朝慰问团,在枪林彈雨中走山路、冒雨雪为中朝军民慰问演出,深受中朝人民欢迎。

1958年,她创办了小百花剧团,从事教学工作,她耐心培养,严格要求,为培养青年演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韩俊卿一生简朴,但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多次慷慨解囊,抗美援朝一次捐款1000万元(1000元)。1955年国家发行公债后,每年认购1000元,1956年评定工资时,定为文艺二级,后经多次请求,到1958年降为文艺四级。领导多次让她迁居楼房,她谢绝了领导的关心,一直住在两间又低又矮的旧房子里。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京剧报告
红灯记(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改编)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京剧掀开新篇章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