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传播方式的历史演进分析

2017-06-21 21:47骈园园史辉
档案天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受众时代信息

骈园园++史辉

档案信息传播作为一种信息流动和共享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经历了辅助工具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及数字传播四个阶段的时代变化,未来它将有可能走向智能化的档案信息传播时代。

一、辅助工具传播时代

据《周易·系词》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原始时代,人类为了克服记忆缺陷而采用了结绳记事的方式来记录事件。结绳记事主要是通过结的大小以及绳子的颜色、材质和粗细来区分事件,是原始人类约定俗成、普遍使用的记载事务形式,但由于古代人类发展条件限制,结绳记事大多是以计数为基础进行的事件记录。

与结绳记事相仿的是图画记事。图画记事,是将图画刻画在岩石、树木、骨头等各个地方,示意性地展现事物及事件,与结绳记事一样都是为辅助人类大脑记忆而发明的记事方法。图画记事方法体现了人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机能的大大提高,为之后文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无论结绳记事还是图画记事,都是借助辅助工具进行的档案信息传播,对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交产生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但在档案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结绳记事或图画记事的记录符号需要特定记录人才能准确解读的限制,所以其传播范围较小,且容易造成信息失真。

二、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在图画的基础上削弱了图画性,增强了表意性,更好地适应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与辅助工具传播时代相比,文字传播时代消除了因记录符号解读差异造成的信息遗漏或信息失真问题,增加了传播过程中档案信息的可信性。

(一)手写时代

印刷术出现前,记录生产实践活动的方式主要是将文字镌刻或书写在甲骨、金石、竹简和缣帛等各种载体上,人类处于“手写时代”。手写时代,档案载体各有特点但又各有局限。其中,甲骨的耐久性较好,适合长期保存,但其记载内容较少且不易被查看;金石易于保存,内容不易修改,但其又不易被镌刻和携带;竹简,相比甲骨和金石,有了很大进步,其来源方便且经济实用,但受到数量限制,较多时就不易被携带、阅读、保存;缣帛材质柔软,且容易被书写和携带,但因其生产成本过高,而未得到普遍使用。

汉朝,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的出现,使得纸张迅速成为了人们思想交流、文化传播及信息沟通的强有力工具。纸质档案解决了长期以来由于载体来源受限、书写或镌刻不易、携带不便以及材料生产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档案信息传播问题,是档案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次历史性变革。虽然如此,纸张作为载体材料记载事件仍需要人工撰写,耗时长且人工成本高,这不仅极大地制约了档案信息传播受众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信息的传播范围。因此,就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档案信息的传播广度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一大难题。

(二)印刷时代

中国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印刷术的出现不仅使得纸张的印刷生产成本降低,而且还催生了报纸、书籍等各种纸质产品。这一时期,各种印刷纸质档案信息被广泛传播,不仅增加了档案信息传播受众的数量,而且扩大了传播范围,提升了传播速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

档案信息传播符号从结绳、图画到文字,传播范围由小范围的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扩展为大众传播,传播内容由以政治性为主导转变为侧重社会文化传播,实现了辅助工具传播时代向文字传播时代的过渡,这不仅是人类思维能力提高的体现,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档案信息传播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电子传播时代

档案信息传播的发展是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间接反应。19世纪末,广播的出现使得档案信息传播有了新的变化。广播借助模拟信号转变和多点投递的方式,通过声音将档案信息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受众不管身处何处都能接收到广播传来的信息,档案信息传播突破了空间限制。广播不僅传播迅速,感染性强,而且易于被受众接受。之后,电影和电视的产生,将听觉传播形式扩展到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传播形式,这使得档案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仅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且进一步增强了档案信息的传播效果。

伊尼斯认为,“媒介不同传播就会产生不同侧重点的时空偏向,同时,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的文明”。电子媒介的兴起对于传统媒介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因为这改变了传统传播媒介所固有传播模式,其运用声、像或声像结合的方式传播信息实现了一维平面传播模式向多维立体传播模式的转换,解决了传统媒介因传播者与受众知识水平差异所造成的传播障碍问题。如2009年2月,北京卫视播出了贴近百姓生活、展现人生百态的《档案》电视节目,该档档案类节目凭借其故事化的组织模式和影像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吸引了不少节目观众,而且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在当时全国卫视节目同一时段的收视率排名中曾经位居前列。

电子传播时代,传播方式变得多样化且传播滞后性减少、时效性增强。对于传播者,档案信息传播者的数量也变得日益增加,且其档案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对于档案信息传播载体,电子传播时代档案载体材料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材料成分更为复杂的胶片、光盘、磁带等。这些载体,相比传统的甲骨、金石、缣帛、竹简和纸张等,其具有存储密度变大、存储内容易迁移、载体与内容易分离、非人工识别性等独特特点。但也正因为它有这些独特特点,使其容易被修改,被迁移,且脱离计算机系统就很难被识别。

四、网络传播时代

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引领了信息传播的时代热潮。网络传播成为了这一时代新的传播方式,它不仅融合了多种传播技术实现了多元化传播,而且其借助传播技术实现了更广、更快地传播。

档案网站,各网页信息超链接形式的组合形态。公民通过对档案信息网站的访问,不仅可以了解档案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档案专业学术交流和探究,而且可以丰富其历史知识,吸收档案文化,档案用户对于档案信息的自主选择性增强。与此同时,公民还可以针对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这对于档案工作者而言,可以根据公民的反馈意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进一步完善。公民与档案工作者的双向交流,一方面对于公众来说可以实现其要求的满足,另一方面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可以实现其对自己工作的改善。在这一方面,上海档案信息网比较典型。上海档案信息网抓住上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创办了上海记忆版块,该版块包括申城变迁、海上人物、淞沪掌故、上海之最、图说上海以及上海史话六部分,从城市变迁历史、著名人物、历史事件和特色方言等方面来诉说上海,留住上海记忆,这不仅体现了上海档案馆特点,而且还容易引起社会公众共鸣。

网络时代,微信改变了公众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得公众开始倾向于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信息。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也使得档案类微信公众号成为了档案机构信息服务的一种新的应用潮流。档案类微信公众号是档案机关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创办的用于发布档案信息、传播档案文化以及交流档案问题的平台,它为档案机构传播档案信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传播途径,使档案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但如今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档案信息要想赢得受众的青睐就需要不断提升其信息质量,突出其信息特点,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与北京市档案局合办的“档案那些事儿”主要侧重于档案学术会议传播,不定期更新报道学术会议;“天津市档案馆”、“嘉兴市档案局”微信公众号以天津市和嘉兴市档案馆为依托,侧重当地特色档案宣传,传播档案文化;“档案小报”侧重于启发公众对档案的认知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问题解答,这些用于传播档案信息的微信公众号都各有倾向,各有侧重,形成了自己的传播特点。

档案信息网络传播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它保留了电子传播时代所带来的种种优点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放大,解决了电子传播时代中的一些不足(如丢失数据无法恢复、保密性差以及长距离信号损失大等)。网络传播借助数字信号提升了传播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使得信息传播更加稳定,提升了信息传播质量。在倡导文化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今天,档案作为文化的蕴藏者与代名词激发了大众传播热情,同时因网络传播的便利性,档案信息传播者数量增加,传播范围扩大。未来,网络传播仍将是档案信息传播中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传播渠道之一。

五、未来档案信息传播趋势展望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信息传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详、从低级到高级的时代变化,这一变化无不和一代代便捷的传播媒介有关。

在智能手机、智能搜索引擎、智能機器人等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用户的体验受到了重视,未来档案信息传播将可能走向智能化,届时档案信息传播将不断从受众的需求角度出发,分析受众心理变化,并根据受众的需求主动向受众传播档案信息。档案信息智能化传播不仅代表更高级阶段的技术,更是重视受众感受的体现,它将智能分析每一个受众的特点,制定出符合特定受众需求的传播策略,实现档案信息传播从“广传播”向“深传播”的转变。“深传播”与“广传播”相对应,“深传播”侧重于挖掘受众兴趣点,从受众角度确定传播内容及传播形式,并将实现传统的“传→受”模式向“分析→传→受→分析”新模式的转变。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增加了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进行则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将根据用户日常的行为数据分析其兴趣偏好,获取相关信息,并以此来制定信息传播策略。另外,新模式下的信息传播将在分析了受众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多点对一点的特定传播,并利用媒介融合的优势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档案信息传播,让受众深切地感受档案信息的获取体验,而当受众获取到档案信息时,其产生的各种心理和情绪变化,在新模式下,则有可能被物联网情景感知技术等获取后反馈给档案机构,档案机构可以根据用户这些信息重新制定传播内容,改善传播方式。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受众时代信息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订阅信息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展会信息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