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2017-06-21 15:04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预见性成功率心电图

汪 陵

(铜陵市立医院急诊科,安徽铜陵 244000)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汪 陵

(铜陵市立医院急诊科,安徽铜陵 24400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选择不同时段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急救时间(包括病情评估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心电图时间及总急救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急救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救治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预见性护理;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属于冠心病严重的一种类型,具有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由此导致的患者病死率也较高[1]。相关研究显示,约有40%-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后的几小时内死亡[2]。在临床救治过程中,采取快速、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能够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我院将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2.42±7.54)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20分钟-11小时,平均时间(48.61±10.62)分钟;病变部位:前间壁25例,前壁18例,后壁10例,下壁5例,心内膜下2例。以2015年8月-2015年7月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2.80±7.19)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30分钟-11小时,平均时间(47.93±10.26)分钟;病变部位:前间壁22例,前壁18例,后壁11例,下壁5例,心内膜下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典型心绞痛或类心绞痛症状(如晕厥、左心室衰竭等)持续时间超过0.5小时以上[3];②发病到就诊时间不超过12小时;③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水平异常升高。

1.2.2 排除标准: ①既往心源性休克;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③有溶栓禁忌者;④肾衰竭;⑤非心源性疾病,且预期生命期不超过1年。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院前常规急救护理方法: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观察心电图情况,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①准备好抢救药品、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及除颤仪,做好随时出诊的准备;当接到急救电话时,首先告诉家属或当时在患者身旁者,将患者就地平卧后进行家庭急救,不能剧烈搬动患者;如家中备有急救药物,可以指导家属等为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或速效救心丸10粒等[4]。②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立即给予患者吸氧、测血压、脉搏,检查心电图等,观察有无病理性Q波及ST-T改变[5]。根据家属介绍的病情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快速做出病情判断。由于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十分恐惧,对疾病治疗不利,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使其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态;对于剧烈疼痛的患者,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如杜冷丁、吗啡等,并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并妥善固定。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电话告知医院患者的情况,让医院及时做好接诊的准备。③到院后,开通绿色通道,给予所有患者先救治,后挂号、缴费等服务。分诊护士立即将患者送往抢救室,同时不间断实施急救。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详细地了解和判断,做好患者的心理、生理反应评估工作及相应的术前准备。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包括解释手术的目的、方法、效果及手术的可靠性,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缓解术前的各种不良情绪[6]。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急救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总急救时间)。

1.5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救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比较(±s)

附表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比较(±s)

急救时间(min)病情评估 静脉建立 心电图时间 总时间组别 例数抢救成功率观察组 60 56(93.33%)0.84±0.12 4.52±1.46 5.68±1.62 44.72±8.85对照组 60 47(78.33%)3.18±0.46 7.58±2.11 9.17±2.60 70.18±10.37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分为院前、急诊和ICU 3个重要阶段,及时、有效、准确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因素之一,但目前我国院前急救仍不能达到系统的预测和诊治[7]。而院前阶段及时、正确有效的救治措施,在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过程中尤为重要。

预见性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利用掌握的医学护理常识,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提前掌握预知可能的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救治成功率[8]。急诊护士根据预见性护理流程,采取规范的急救措施,有预见性、主动、快捷地实施救护,和医生密切配合,实现抢救时间最短化,明显缩短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急救时间明显缩短。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救治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袁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z2):204-205.

[2]曾英.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116-1120.

[3]韦笑云.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60-62.

[4]余霞,李睿,彭淑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4):24-25.

[5]王晓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9):256-257.

[6]严红柱.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10):904-905.

[7]李佩佩,孙杏梅.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5,5(5):114-115.

[8]吕晓芬,徐慧红,吴春羚.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5):49.

R472.2

A

1004-6879(2017)03-0225-03

2016-10-12)

猜你喜欢
预见性成功率心电图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