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发展现状研究

2017-06-21 19:12罗玉霜杨涛
中国市场 2017年16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经济增长合肥

罗玉霜+杨涛

[摘要]在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转型期,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国务院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随之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扶持新型创新创业平台——众创空间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各地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呈井喷式增长。因此拥有“科教城市”之称的合肥在建设众创空间的浪潮中也不甘落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建设创新高地,但是在发展初期,合肥市众创空间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亟待解决。

[关键词]众创空间;合肥;经济增长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080

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众创空间发展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众创空间的发展以及其取得的成果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密切相关,因此在当前研究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合肥市众创空间总体现状

从“众创空间”概念提出距今两年左右的时间,合肥市发展众创空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6年度,合肥市共有省级备案众创空间16家,市级众创空间17家,众创空间数量远超过其他县市区,由此看出合肥作为安徽省会城市,在推动双创方面具有强有力的模范引导作用。

根据投资中国研究所的调研分析,从业务模式和形态角度来看,我国现存的众创空间主要存在以下七种类型:活动聚合型、培训辅导型、媒体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地产思维型、产业链服务型、综合创业生态体系型。根据调研情况来看,合肥市目前的众创空间大多为综合创业生态体系型,为创客及其团队提供包括培训、宣传、投资等全方位的服务;也有部分众创空间为活动聚合型、投资驱动型、培训辅导型和产业链服务型,即根据该众创空间的实际情况确定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为创业团队提供专业化服务;虽然截止到现在,合肥市以媒体驱动和地产思维型的众创空间几乎不存在,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众创空间的普及和发展,这两种类型的众创空间在合肥落地生根也是大势所趋。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研究根据众创空间的产生方式将合肥市的众创空间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自主创办,由专业机构运营的众创空间,如常青·创客梦空间、合肥科技创业苗圃等,这类众创空间以政府为依托,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半公益性质,并且享有较好的基础资源和政策优势,为大学生等创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资源。第二类是由本地企业、组织或社会团体等自发创办的众创空间如粒子空间、IE果园、合肥梦工厂、5F创咖等,这类众创空间又涉及多种发展方向,有科技主导类、办公空间类、活动组织类,这类众创空间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并且配备了完善的创业基础设施及其相关的服务,为创业团队和企业提供舒适的办公空间、便捷的创业条件及良好的创业氛围等。第三类是外地的企业或投资机构在看重合肥市的发展前景后建立的众创空间,如苏河汇(合肥)、道生壹(合肥)等,这类众创空间以投资驱动型为主,更加注重投资回报率,因此在筛选入驻团队和项目时相对更加严格,采取“投资+服务”的模式,在入孵后对看好的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行天使投资,并以此获取收益。

这三种类型的众创空间虽然各有特色,但是从众创空间的整体发展态势来看,都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并享受到了一定的政策优惠。并且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于众创空间的支持力度是逐渐加大的,支持的范围也在扩增,因此当前在合肥市建设和发展众创空间具有良好的氛围。

2合肥市众创空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驱动力不足,盈利观念淡薄。驱动力是一种激发和鼓励发展的原动力,它有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内化的精神追求;另一种是不断变化的物质力量,在合肥市众创空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新主体逐渐由精英走向平民,展现出了万众创新的积极态势,这体现出国家政策和政府资金的强大驱动力。但是当前,部分众创空间在运营中过于依赖政府的补贴和优惠政策,缺乏市场化导向,不能形成完整的自循环体系,只能依靠政府“输血”。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部分众创空间缺乏必要的盈利观念,与市场机制脱节,不能在市场中积极寻求长足的有效的发展源泉和驱动力量。

众创空间发展驱动力不足一方面体现在发展过度依赖政府;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缺少高层次专业化创业团队和创业人才。虽然合肥市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为依托建立了一批具有特色以高科技企业为主要孵化对象的众创空间,但是从整体来看,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合肥市的人才相对不足,具有专业化优势的高科技类创业团队相对稀缺。

(2)缺乏定位,盲目发展。由于政府每年都会对众创空间的资质和运营状况进行调查和审核,因此部分众创空间为了追求更高的等级,缺乏对该众创空间的科学评估和准确定位,尽力向审核指标靠拢,从而忽视了该众创空间整体能力的提升。众创空间定位不明也使得许多众创空间发展同质化严重,引进项目混杂,对创新项目和企业没有科学量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小组成员在对合肥市众创空间实地调研中发现,部分众创空间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严格遵照众创空间的定位要求,为了滿足审查要求,使闲置公位得到有效利用,众创空间在引进项目时也会允许一些并不符合条件的创业团队入驻;另外,在企业或团队入驻前的审查过程中,多数众创空间负责人表示并没有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指标来表明该项目有无发展潜力,因此是否允许项目入驻大多根据众创空间负责人的主观判断。

(3)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实体和网络信息平台。信息化时代,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具有公信力的网络信息平台是高效便捷的信息来源渠道,但是由于这种信息平台的缺乏,合肥市众创空间发展和运营情况与创客及有创业需求的人群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些被调查者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众创空间。尽管安徽省在2016年底建立了众创空间联盟,但是目前仍处于会员纳新阶段,尚未形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其微信平台功能也正在探索完善中,为创业者和各众创空间提供有效信息和自助服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3合肥市众创空间发展建议与展望

(1)转变驱动导向,促进共同驱动。随着众创空间发展模式的成熟,政策优势必然会逐渐减弱,所以要促进众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当前以政策为主的驱动模式,建立以人才和科技驱动为导向的动力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和科技的创新性力量。因此,合肥市可以在充分利用本地科教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高校创新性人才的重视和培养,积极引进外地优秀人才和高精端创业团队,同时注重引进和培育高端前沿技术,形成人才和科技为主,政策为辅的多重驱动发展模式,为创新创业提供不竭的源泉,为众创空间发展建设提供长足动力。

(2)建立自上而下、系统完备的众创空间体系。在实践中确立一整套标准化、合理化的评估机制,使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众创空间的数量形成合适比例。不仅政府对众创空间的资质审核要有一定标准规范,众创空间在引进入驻项目时也要使用规范合理的量化指标,对项目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以提高众创空间的整体孵化水平。众创空间在发展也要避免同质化,根据自身的规模、拥有的资源和孵化能力建设具有特色的众创空间,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体系完备、特色各异的众创空间发展格局。

(3)建立市场化为导向的盈利模式。众创空间的发展要充分与市场结合,与国外以兴趣集聚而成的公益性质的创客空间有所区分,我国政府引导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目的是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因此众创空间的终极发展目标依然是盈利。因此在实践中,众创空间要积极引导创业团队适应市场化机制,将好的创意和理念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把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和团队孵化为成熟的企业,发展实际生产力,在市场经济中形成良好的“自循环系统”,实现盈利,众创空间才能够保持长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众创空间在中国:模式与案例[J].国际融资,2015(6):47-51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经济增长合肥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生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