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信仰在海南岛的流行与传播及其当代价值

2017-06-21 00:22李一鸣宋可玉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海南

李一鸣?宋可玉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元明清时期妈祖庙宇在海南岛的分布和海南妈祖信仰向南海诸岛及海外的传播情况,探讨了海南妈祖信仰文化的当代价值。认为,海南妈祖信仰在当代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与文化价值:一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稳定,二是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经济发展,三是有利于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维护国家统一。

【关键词】 海南;妈祖信仰;当代价值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本为福建莆田林氏女子,“宋宣和中,朝廷遣使臣船海中流,适有风涛之变,赖神以免难。使臣路允迪以闻,于是庙中始知妃之灵验著于海也。高宗甫渡,绍兴丙子(1156)始有灵惠夫人之封。壬子(1192),加以妃号。元朝以海运足国,于是配妃以天”。[1]即是说妈祖信仰在宋代即已经开始出现,先是赐封为“灵惠夫人”,后又加封妃号;元代时候封为“天妃”。明清之际,朝廷多有赐封,妈祖信仰更是广泛传播至中国沿海各地区,包括台湾、海南岛等地,同时还传播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许多国家。

妈祖信仰在海南岛,亦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据明代唐胄所撰正德《琼台志》载,在琼州府所属琼山县(今属海口市)、万州(今属万宁市)、崖州(今属三亚市)和感恩县(今属东方市)等地有4座天妃庙,它们都是元代时候所建立。[2]明清时期,海南岛妈祖信仰达到高潮,在琼州府所属的13个州县均建有天妃(后)庙,据统计共有50座之多。“到了近现代,妈祖庙宇在海南有增无减。……在海南岛只要是有港口、码头和商埠的沿海地区就有妈祖庙,数量之多估计已经超过100座。”[3]所以说,妈祖信仰在海南岛具有悠久的传统,同时海南渔民还将妈祖信仰带到南海诸岛,海南籍华侨更是将妈祖信仰传播至所到的南洋各地。

一、元明清時期妈祖庙宇在海南岛的分布

据地方史志和相关文献著录,元明清以来,海南分布有大量的妈祖宫庙,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妈祖信仰之盛行。本文现试就所查阅的相关文献著录,以当时海南岛(琼州府所辖)的13个州县为线索,对元明清时期海南妈祖庙的分布情况做一简述。

琼州府本府及琼山县3座。琼山县是明清时期琼州府州治所在地,今属海口市。其时所建妈祖庙有3座,分别是:其一“在海口,元建”,这是明正德《琼台志》所载元代海南岛所建最早的4座天妃庙之一。其二“在白沙门”。张岳崧所撰道光《琼州府志》谓:“天后庙,一在白沙门,一在海口所。元建,明洪武间屡葺。”据其意,白沙门和海口所2座天后庙,均当在元代时候所建。如果张岳崧所言不虚,加上万州、崖州和感恩县的妈祖庙,元代海南岛当有5座妈祖庙。其三是“在郡城内总兵署前,嘉庆四年建”。[4]

澄迈县2座。其一,“初在城西下僚地,洪武丙寅知县邓春创建。永乐癸巳,知县孙秉彝重修。天顺甲申,同知徐鉴始迁于今海港。”这里认为天妃庙“初城西下僚地”,但是乾隆《琼州府志》则作“初在通潮阁右”,[5]道光《琼州府志》亦认为是“初在城西通潮阁右”。上述所言当是同一座妈祖庙。其二,“在那托都道僚铺”。[6]

临高县2座。其一“在县治东”,亦有文献载:“在城东郊外,明成化间建。嘉靖二十八年,县丞周鸾迁于临江桥东。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蔡嘉正重建。康熙九年,训导陆高古修复。三十一年知县史流芳、四十四年知县樊庶修。”简述其迁建、重修过程。其二所处地址不详,“光绪十四年,聂邑侯缉庆捐廉,谕令士民重修,越数月落成,酌定章程,春秋致祭”。[7]

定安县1座。“天后庙,在中街,东向。明万历间,广府南、顺、新三邑商民创建。”[8]“康熙三年,邑人梁、邓、刘诸姓拓基重建。”

文昌县10座。文昌县今属文昌市,10座天后庙分别为:其一“在县南新安桥南,洪武庚戌(1370),知县周观创。”这当是文昌县最早的天妃庙。新安桥后改称便民桥,故曰“天妃庙,旧在便民桥南紫贝山麓”。其二为“成化甲午(1474),知县宋经移建(新安)桥北”。其三,“新天妃宫,在下市”明周观所创建天妃庙,虽有移建、重修,经久即废,故在下市新建天妃宫。其四为清澜天妃庙,“在所城外陈家市海边”。[9]其五“在邑南四十里陈一图龙朝村前,道光八年,耆老陈万卷、陈国玺邀建”。其六为“双龙庙,在邑北百里溪梅市。咸丰元年重修,内祀天妃诸神”,即双龙庙内祀奉天妃等诸位神灵。其七“在邑南白延市”。其八“在铺前市北,咸丰丙辰,职同知林玉辉、监生李基植等邀建”。其九“在迈号市南西边街,道光九年,陈绪、陈修业等合众建。咸丰七年,陈国屏合众重修”。其十“在东区清澜马头埠。清宣统三年,朱希颜邀建”。[10]

会同县6座。会同县今属琼海市。其一,“天妃庙,旧在县治东。康熙二十四年,邑侯胥锡祚捐资迁建于县治之东”。又,在加积市有天妃庙3座:分别为南顺天妃庙、东新天妃庙、福建天妃庙;在镇安市和黄藤市各有1座天妃庙。[11]

乐会县3座。乐会县今属琼海市,其一“天妃庙,在县北。洪武二年,知县王思恭建。正德丙子,知县严祚重修。”其二为明代“万历年间,移立于朝阳市之东”。[12]张岳崧谓:“天妃庙,在城东门东外,明万历间建。今改向南。”其三“天后庙,在城南门。道光十五年,知县吕华宾重修”。[13]

儋州5座。其一,“旧在城西五里军船厂。后废。丙寅岁,知州马尚德迁于西楼。又废。万历丁酉,吏目周行率商人创建于朝天宫。”[14]在周行创建朝天宫天后庙之前,在“城西五里军船厂”、西楼等地已经有天后庙先后迁建。其二,“天后庙,在城东朝天宫。”张岳崧以为:该庙是“明万历丁酉,吏目周行率商人创建”。其三,“天后宫,在销皮街。清初为福潮会馆。”该座天后宫原为福潮会馆,亦即天后宫与会馆二位一体。其四为“王五天后宫”,民国时“改为镇公所,内设中山纪念堂”。其五“在海头老市。重建于民国四年”。[15]既言重建,民国之前当以有庙存焉。

昌化县2座。昌化县今属昌江县。其一为明代所建,“附所治西。永乐癸巳,千户王信建”。其二“在城西小上,知县璩之璨等捐修”。

万州6座。万州今属万宁市,其一“在城东,元建。国朝永乐丙申,千户祝隽重建”。该庙为元代所初建,明朝时又加以重建。此外,据道光《琼州府志》载万州天后庙有4座:“一在城东迎恩街,万历中廪生曾绍科募建,知州范廷言捐修。一在东澳市。一在草子坡。一在朝阳街。”道光《万州志》则载在朝阳街有2座天后庙,一为五邑客建,一为潮邑客建。[16]另,道光《广东通志·琼州府》载:“天后宫,在城中迎恩街。”这里“城中迎恩街”疑为“城东迎恩街”之误,这一座天后宫应该是道光《琼州府志》、道光《万州志》所载的“城东迎恩街”天后庙。

陵水县5座。其一“在城南。康熙中,知县李聘率商人林久洲重建”。[17]该天后庙见载正德《琼台志》,可知明代已经建立。其二“在城北”,或作“在北門外,明万历三十五年知县沈应礼捐建,国朝康熙三十六年知县李聘率邑人重建”。其三“在上灶村”。此外,据乾隆《陵水县志》载,陵水县天后宫除了以前所建的“一在城南,一在城北”两座天后宫,在当时的“北门外”共有三座天后宫。可知,在北门外除了康熙三十六年李聘所重建的天后宫,另外还有两座天后宫。所以,明清时期,陵水县所建天后宫当有5座:一在城南,一在上灶村,在北门外有3座。

崖州2座。崖州今属三亚市,其一“天妃庙,在州西南海边,元立。国朝永乐癸巳,千户史显重募建”。其二“在州治南海边”。

感恩县3座。感恩县今属东方市,其一“在县西,元乡人韩德募建”。这是海南元代所建天妃庙之一。其二“在县北”。其三“在城西北一里许”,光绪十八年,邑令蔡光岱“率邑人重建”。[18]

综上,元明清时期,海南岛的妈祖庙有50座之多。分布范围遍布海南岛的13个州县,即每个州县都建设有妈祖庙,由此可见妈祖信仰之盛。这里需要厘清如下两个问题:第一,妈祖信仰传入海南岛,与来自闽粤等地的移民、商人密切相关。宋元以来,由于中原家族南迁,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地狭人稠,因此闽南人(包括中原迁至福建的)大量往南移民,许多人即移民至海南岛。这些人带来了流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仰。因此,明清时期的许多妈祖庙,即明确记载是闽粤的商人所建,或者是妈祖庙附立于广东、福建商人的会馆。第二,海南岛的妈祖庙,一般多分布在港口、津渡、海边渔村等。这既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助推海南妈祖信仰的传播相关,也是因为海南渔民崇信妈祖,多在海边立庙祭祀。

二、海南妈祖信仰向南海诸岛及海外的传播

妈祖信仰在海南岛扎根后,随即在全岛流行。同时,海南人民还将妈祖信仰传播至南海诸岛与东南亚地区,这分别归功于海南渔民和海南籍华侨。

中国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海南渔民的“祖宗海”,海南渔民前往这些海域捕捞作业。文昌、琼海等地渔民多前往西沙群岛海域捕捞;有的则在西沙群岛停驻后,继续往南前往南沙群岛海域捕捞。他们或将捕获的海产品带回海南岛,或者前往新加坡,贩卖海产品。渔民们在海上风吹浪打,随时就有生命危险,故海南渔民多崇信妈祖、水尾圣娘、108兄弟公等海上神灵。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古时即建有妈祖庙,“西沙群岛最大的庙,是在猫注(今永兴岛),祀奉天妃,渔民们称她曰猫注娘娘”,“海神天妃娘娘或天后娘娘,在西沙、南沙群岛除了称她为‘娘娘之外,也称她为天后婆”。[19]在西沙群岛,其实还建有很多包括妈祖庙在内的海神庙宇,“这些庙宇历经多次的重建、增建、修葺,是东南沿海的渔民或疍家、过往商船、客商的避灾祈福之所”。[20]在南沙群岛也建有妈祖庙,据1977年所整理的海南渔民口述材料:“在黄山马(今太平岛),还看到我们渔民先辈所建的天妃(天后婆)庙,用珊瑚砌成低矮的小庙,我们到岛后都要去祈求保佑平安,这天妃庙建成至此至少也有百年以上历史。”[21]

大约在19世纪初的时候,海南藉华人华侨开始移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他们将自己的妈祖信仰也传播至海外。其时,海南华侨来到马来西亚各地经商谋生,所到之处凡是建设琼州馆,多是会馆与天后宫(妈祖庙)“二位一体”。清代以来,海南华侨仅在马来西亚所建妈祖庙,有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的马六甲琼州会馆天后宫、建于光绪八年(1882)的柔佛麻坡琼州会馆天后宫、建于光绪九年(1883)的霹雳州太平琼州会馆所附天后宫、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的彭亨关丹琼州会馆天后宫等。[22]据统计,至今“马来西亚海南馆联合会属下各州内的68间海南会馆,其中35间设有天后宫,46间供奉妈祖”。[23]

三、海南妈祖信仰文化的当代价值

海南妈祖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其影响之盛,远播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国家。时至今日,妈祖信仰在海南岛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妈祖信仰在当代仍然具有积极的文化与社会价值。

1、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稳定

妈祖信仰作为民间社会的海神信仰文化之一,在新时期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仍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妈祖作为一个地区共同信仰的海上神灵,是民间社会较为普遍认同和崇拜的精神偶像。共同的民间信仰成为社会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在海南岛许多沿海地区的村民、渔民,至今对于海神崇拜并没有减弱。反而通过定期的祭祀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海神信仰活动,进一步固化了身份认同。

其次,在妈祖信仰文化中,包括了仁爱、包容、锄强扶弱等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作用。如包容,进入现代开放性社会,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也必然增强,促进文化理解、交流与包容,可以有效地消除隔阂,增进社会团结。特别是海南作为多民族地区,以妈祖信仰为精神纽带,可以减少民间社会、特别是基层社会的摩擦,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稳定。

最后,社会和谐,自然包括了社会个体的和谐。在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海神信仰文化在许多民众心中根深蒂固,海神信仰成为他们化解世间苦恼和获得心灵宁静的重要途径。如在海南的许多农村以及城市社区,一些上了一定年纪的人们对于妈祖信仰有着较为深厚的崇拜。妈祖信仰也成为他们化解邻里矛盾、祈求家庭和睦平安的重要方式。

2、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经济发展

妈祖信仰文化是海南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护好妈祖信仰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妈祖信仰文化承载了丰富的海南历史传统文化遗产。如海口多处天后宫(天妃庙)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海口的“天后祀奉”不仅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且还作为“妈祖祭典”的组成部分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保护好海南妈祖信仰文化,是推动海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要举措。

海南妈祖信仰文化作为具有较为鲜明的自身特色的本土文化,是以文化為灵魂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其旅游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而海南特色文化,包括海洋信仰文化,正是推进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海南旅游发展,必须要挖掘和利用包括海南妈祖信仰文化在内的海神信仰文化,树立海神信仰文化品牌,开发宗教文化旅游线路。

3、有利于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维护国家统一

妈祖信仰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民间宗教信仰形式,在东南亚各国,只要有海南华侨的地方,都可以见到妈祖信仰文化的痕迹。共同的民间信仰文化成为广大华侨、侨胞与祖国、与海南同胞沟通维系的精神纽带。因此,近几十年来,海南各地在逐步进行的重修妈祖(天后)庙宇、恢复妈祖信仰活动的过程中,也不乏看到海外华侨归琼参与其中。

因此,切实保护海南妈祖信仰文化,也是以妈祖信仰文化为精神纽带,促进海外华侨文化认同、增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诸如大型的公开祭祀活动、切实加强妈祖信仰文化文物保护等海神信仰文化活动,广泛吸引身处在世界各地的海南人前来参加,增进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同时,还可以通过华人华侨,以妈祖信仰文化为载体,更为广泛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同时,台湾岛与海南岛一样,与祖国大陆在血缘与文化上都是同根同源,在信仰文化上,其中就包括了妈祖信仰在宝岛台湾和海南岛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妈祖信仰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共同的民间信仰之一。因此,妈祖信仰文化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遗产,加大对妈祖信仰文化的保护,可以传承和延续共同的文化渊源,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

【参考文献】

[1] 吴南杰.(康熙)琼山县志[M].康熙二十六年本.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60.

[2] 唐胄.(正德)琼台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541-560.

[3] “天后宫”与海南妈祖文化[N].海南日报,2010-05-24.

[4] 张岳崧.(道光)琼州府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377-403.

[5] 陈景埙.(乾隆)琼州府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266.

[6] 陈所能等.(光绪)澄迈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14.

[7] 桂文炽,汪瑔.(光绪)临高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19.

[8] 吴应廉.(光绪)定安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88.

[9] 马日炳.(康熙)文昌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46-47.

[10] 李钟岳等.(民国)文昌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128-131.

[11] 于煌 等.(乾隆)会同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39.

[12] 陈宗琛等.(康熙)乐会县志(康熙八年本)[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49.

[13] 程秉慥等.(宣统)乐会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349.

[14] 韩佑.(康熙)儋州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21.

[15] 王国宪.(民国)儋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248-254.

[16] 杨士锦,吴鸣清.(道光)万州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343.

[17] 陈昌齐.(道光)广东通志·琼州府[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470-471.

[18] 卢宗棠,唐之莹.(民国)感恩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19.

[19] 韩振华,李金明.西沙南沙群岛的娘娘庙和珊瑚石小庙[J].南洋问题研究,1990.4.

[20] 陈进国.南海诸岛庙宇史迹及其变迁辨析[J].世界宗教文化,2015.5.

[21] 韩振华.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G].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425.

[22] 李天锡.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妈祖信仰窥探[J].八桂侨刊,2009.1.

[23] 苏庆华.马新华人研究[M].吉隆坡:马来西亚创价学会,2004.124.

【作者简介】

李一鸣,男,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博士生,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文艺学、海南文史。

宋可玉,女,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宗教学、海南文史.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海南
2022年“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海南好青年”名单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礼物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