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来一次“彩虹过肩摔”

2017-06-22 14:19聂伟
东方电影 2017年6期
关键词:彩虹爸爸

文/聂伟

《摔跤吧!爸爸》:来一次“彩虹过肩摔”

文/聂伟

著名学者、上海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电影产业与中国故事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代表著作:《华语电影与泛亚实践》《文学都市与影像民间》 等

对于宝莱坞出品的电影,坊间长期以来形成了“戏不够,歌舞加格斗”的刻板印象。然而,阿米尔·汗主演兼制片的《摔跤吧!爸爸》瞬间刷新大众对于印度影片的美学观感。这部以改善国民精神生活为己任的本土电影,竟然在历史文化同样古老的中国成为口碑与票房双赢的爆款之作。短短三个星期内,从最初的个位数排片量,逆袭到稳居同档期头筹,狂揽8亿票房,成为在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最卖座的非好莱坞影片。而那些引燃观看热情的情节点究竟具有怎样的艺术改编技巧与国族诉说价值?

从体育赛场上真人励志的生活故事出发,将其改编成符合迪斯尼叙事快感规律的轻喜剧,《摔跤吧!爸爸》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围绕时间叙事结构做足了功课。片中将两个女儿的受训过程加以轻松诙谐的喜剧化呈现—那位侄子如同人形弹幕亦为影片增色颇多,一方面植入宝莱坞电影喜闻乐见的歌舞动作与场景铺陈,另一方面又依照电影叙事的效果需要,对其进行非线性的改写。

训练中有一个画面是表现爸爸逼迫两个女儿从桥上跳入河中。背景依旧是欢快的音乐,两个女孩的摇头动作、面部表情与诙谐的配乐节奏之间形成了妙趣横生的协调感。同样踩着音乐的节拍鼓点,骤然停顿的音乐休止,女孩们咕咚落水的画面突变,声音静默与叙事间歇空白之间的紧密配搭,让观众们一直起伏高昂的情绪获得顶峰鸟瞰般的感叹和释放。然而,影片的叙事技巧之高在于,这里仅仅是初始阶梯,情节复合点形成了指向未来叙事的潜在结局,为人物命运的逆转,为故事情节的突转,为情感、道德、人物形象历史感的升华和塑造铺垫了一处结结实实的伏笔。

在下一个叙事单元开始前,女孩们在水中挣扎的画面切换为母亲为两个小落汤鸡擦拭湿发,那是温柔的、心疼的,也是无奈的、不满的。代表着爱与包容的母爱镜头与父亲的暴君式训练构成互补和对位关系。同时辅以逐渐弱化且趋于止歇的音乐尾声,将两个女儿的成长过渡到新的阶段。

经历了分离、重逢、隔阂、龃龉、挫折、悔恨、和解、反击等一连串变故,真正的情节高潮在终场赛事如期而至。长女吉塔背水一战,她频频回头张望,父亲却陷入阴谋圈套,未能如期出现在约定好的观众席上。与此同时,面目可憎的教练与神情倨傲的对手,似乎两堵密不透风的高压气墙,压迫得她方寸大乱。情急当中,镜头切向主观,由人物的自身回忆出发,找到克敌制胜的精神法宝。画面终于续接了桥上落水的一幕,两个女孩水中求生的画面与父亲的画外音构成对应:用你自己的头脑,爸爸不会永远陪在你身边……此时父亲的缺席犹胜在场,虎爸的吼声洞穿厚重的墙壁,撕开时间的帷幕,以回声方式不断放大。接下来是干净利落的平行蒙太奇,少年时代的女孩儿拼尽体力破水而出,青年吉塔冷静而坚定地寻找战机,全力施展出父亲倾力传授的制胜绝技完成终场绝杀。

其实,故事的结局早在进入影院之前就不难猜到,但观众依然因为故事题材的真实性和日常感而产生深刻的角色代入感。决赛前夕,父亲对女儿说:“如果你得到了金牌,你就会成为一个榜样,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孩子们将会永远记住你。”那穿越时空的纵身一跃,不是从高处跃下水中,而是自河底跃上水面,面对困厄从容地来一次“彩虹过肩摔”。

猜你喜欢
彩虹爸爸
彩虹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可怜的爸爸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