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2017-06-22 13:40
文史博览 2017年6期
关键词:匡衡天皇

新知

天皇在侵华战争中处于决策核心吗

杨津涛 《天皇在侵华战争中做了什么?》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实行所谓“兵政分离主义”。按照《日本帝国宪法》,一方面,天皇“总揽统治权”,内阁“国务各大臣,辅弼天皇,负其责任”;另一方面,“天皇统帅海陆军”,由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辅翼,实行“统帅权独立”原则,内阁无权干涉。因为内阁与军部互不统属,又几乎在所有重大问题上都存有分歧,为实现“国策统一”,他们只能听从天皇“圣裁”。裕仁正是利用利益集团间的相互制衡,使自己处于决策核心。

在另外一些方面,裕仁也是权力机构分立的受益者。比如情报获取,因内阁与军部,甚至宫中集团、枢密院、外务省、陆军省、海军省等,彼此合作很少,但都负有辅弼天皇的责任,只向裕仁分享情报。1942年6月,日军在中途岛海战损失4艘航母,内阁、陆军还被海军蒙骗时,裕仁已清楚地知道了真相。战时被裕仁信任,曾任内大臣的木户幸一披露,“天皇非常了解战局发展情况。所谓天皇被蒙在鼓里的说法不正确……所谓属下蒙蔽天皇、擅自作战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天皇的存在,压制了各机构对自身利益的过度追求,使日本需要一个统一决策时,就能迅速获得。但是自幼深居宫中的裕仁,缺少外交、军事经验,只能依靠宫中大臣与各种情报判断局势,很多时候的决断并不正确。同时,他也没有能力真正弥合政府与军部的关系,只是让两者保持表面上的“一致”,实则是暂时掩盖矛盾,为战败埋下伏笔。

匡衡:苦学成宰相却因贪腐被贬为平民

刘博文 《匡衡的人生怪圈》

汉代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因为苦学读书,匡衡后来成长为学问家,他励志求学的精神更是在朝中广泛传扬,甚至连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奭都拜他为师。

初元元年(前48年),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匡衡很快被提拔为光禄大夫,相当于高级顾问,出入在元帝左右,甚是风光。建昭三年(前36年),元帝又提拔匡衡担任丞相,为百官之首,并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汉制凡是封侯者,都要赐予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其采邑。匡衡当时的封地有3100顷,封地中的租税都归匡衡享用。

可当时因为土地丈量有误,偏偏给匡衡多圈出了400顷封地。这件事开始匡衡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问题的关键是当下属向匡衡报告这件事后,匡衡企图将错就错,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辨是非,不愿吐出这块到口的肥肉。地方官员畏惧匡衡的权势,也不敢得罪他,竟曲承其意,让匡衡得以侵占这原本不属于他的土地。《汉书》记载匡衡派仆人到这块地上收谷达千余石。

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后来有人向元帝举报匡衡侵占土地,尽管匡衡位极人臣,很得元帝器重,但像他这样明目张胆地违法乱纪,元帝如何能容忍?最终,匡衡被撤职法办,他的爵位和封地都被剥夺,并且被贬为平民。

这就是匡衡的人生“怪圈”:因为贫穷而奋发,奋发而有名有位,有名有位而忘形,忘形而身败名裂。

北宋为何不能建强大的骑兵部队

第五大洋 《北宋骑兵为什么不够用?养马所需的牧草太贵!》

很多人认为,北宋的军事实力孱弱,与没有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有很大关系。可是北宋为什么不能建立这样一支骑兵部队呢?宋朝是中国历代王朝中经济最发达的,为何供养马匹的能力,尚不及游牧民族?

答案就是城市规模的扩大,令饲养牲畜变得昂贵。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手工业最繁荣的时代之一,这种繁荣必然带来许多规模巨大的城市。城市规模的扩大与密度的提高,使未经改良的天然牧场变得稀少,牲畜只能在那些人工种植牧草的牧场上生存。牧草的缺乏与昂贵就严重限制了牲畜的数量。如果北宋强行增加牧草的种植面积,必然以国民的饥饿和工商业萎缩(粮食的昂贵增加了手工业者的生活与经营成本)为代价。

在历史上,游牧民族汉化以后,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骑兵部队迅速衰落,很多人觉得是“子曰”“诗云”的功绩,这些人认为,所谓的汉化,就是学习汉族的文化,是汉族的文化消灭了一个又一个游牧民族。其实,消灭游牧民族的,从根本上讲是汉族的生产方式——农耕,文化侵蚀当然也发挥作用,但居于次要地位。

蒙元不肯汉化,表面上看是不肯接受汉族的文化,实际上,他们是将大片本该用于农耕以养活更多人口的土地,用作了养马的牧场。虽然蒙古骑兵的战斗力保住了,但短短几十年,粮食短缺的问题全面爆发,他们只能撤回草原了。

朝鲜战争,我们究竟跟多少国家交过手

萨苏 《朝鲜战争中,我们究竟在跟多少国家交手?》

1951年5月,志愿军部队向北转移途中,遭到联合国军的大规模追击。63军指挥下属的187、188、189三个师在铁原城南方高地与敌交锋,经过13个昼夜的拼杀,最终成功遏制住联合国军的进攻势头。那么中国军队在这个小城的南边到底和多少个国家及地区的军队交过手?

从双方资料考证出来的,就包括美国、英国、韩国、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哥斯达黎加——8个国家,如果把范围扩大一点,还要算上法国和荷兰,都曾在铁原以南这片狭小的土地上和中国军队过招。另外参加过那次战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兵还有着一些无法考证的说法——

“土耳其旅,仗是挺能打的,敢拼刺刀,就是个儿小……”曾击毙过一个美军空降兵队长的唐满洋这样回忆道。

可是,根据土耳其部队的作战纪录,这一仗前后在朝鲜战场的土耳其旅依然在舔年初血战留下的伤口,并没有参战——土耳其旅在长津湖战役后“联合国军”后退的时候担任后卫,和蜂拥而上的志愿军拼了刺刀,有的部队甚至连军官带士兵没有一个能活着回来,以至其战斗纪录至今不能明了。

“国民党兵,主要是女兵,开着吉普车来劝降,标准的北京音,也有男的,跟我们交过火……”还有不止一个志愿军老兵说过在韩国跟国民党军碰过面。笔者曾怀疑是懂中文的韩军,但被采访老兵一口否认,“韩国兵劝降的时候喊的是‘中国士兵们……’国民党兵喊的是‘共军士兵们……’”

(责任编辑:叶筱)

(邮箱:wind.0116@163.com)

猜你喜欢
匡衡天皇
匡衡凿壁借光之后
匡衡:苦学成宰相却因贪腐被贬为平民
人生“怪圈”
匡衡勤学
凿壁偷光
日本人看到的天皇
凿壁偷光
天皇版“渔夫”
日本天皇的长寿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