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特封的传奇义井

2017-06-22 13:40朱诗慧
文史博览 2017年6期
关键词:古井堂弟挑水

朱诗慧

明朝皇帝特封的传奇义井

朱诗慧

在林林总总的中华名井中,有一种与井有关的水文化现象,就是许多井与女性联系紧密,如文君井、昭君井、文姬井等等。究其文化根源,一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井和女性都属阴,井与女子相联系,容易借此表示性别的象征意义;二是女主内,锅台、井台是女子生活的天地,井水照人,还可以用水为鉴,照照容颜,这些都与女子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我的家乡湖南汝城县城南,有一口与女性有关叫“义井”的古井,是一口富有传奇色彩、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古井。

宋朝的时候,这口井所在的地方叫南街(现叫新井),住着几代人丁稀贵的朱梦松一家,朱梦松只生有一女名余周。余周7岁时,父母相继病故,由叔父朱梦梅收养。15岁那年,叔婶又丧,遗下才周岁的堂弟云伯。面对这悲惨的情景,年轻的余周立志终生不嫁,抚养堂弟成人,以报答叔婶的养育之恩。

余周每天背着堂弟到村外江边去挑水,时间一长,有些不知情的人就嘲笑她未婚先生崽,是一个不守规矩的下流女人。这些冷嘲热讽,就像无情的巴掌狠狠地抽打在她的脸上,痛在心上。每天外出挑水的余周都是含泪而归。

余周不想再到村外挑水,可村内又无水可挑,怎么办?她利用空闲时间,在离家门不远的空坪上,天天用双手扒啊扒,扒掘出两个凼,边扒边哭边流汗。她的决心和毅力感动了龙神,这两个用手扒成的凼忽地冒出清泉。余周欣喜若狂,赶紧加以修整成为水井。从此,余周再也无须到村外去挑水了,再也听不到别人的闲言碎语了。

余周日耕夜织,云伯逐渐长大,余周送其入私塾读书。之后,余周苦心经营,家道日丰,为云伯娶妻置产,使云伯儿孙满堂,而余周终生未嫁,寿享85岁。至今,云伯后裔遍布汝城全县,人口几万。

余周辞嫁抚孤,义重如山,她的事迹经宋、元、明初流传了数百年,直至明正德十四年(1519),明朝福建布政使、宁夏巡抚范辂(汝城人)将朱余周的事迹奏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明武宗感其情义如山,特敕封余周为“靖一”,拨银百两建牌坊旌表,特封这口水井为“义井”。

现井前立有三块石碑,一高两低,中间身高2.02米的大石碑上镌刻着“明敕封义井”五个大字,旁边对称立着两块0.88米高的小石碑,右为明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敕封义井的诰敕,左为重修碑记。

当地朱姓后人称这口水井为“姑婆井”。保存完好的这口古井,很容易使人饮水思源,联想起“吃水不忘掘井人”这句老话,同时,也是对朱余周这种义重如山、感恩报德精神的最好的纪念,丰富了中华文化,后人从中可以汲取营养,滋润心灵。朱余周的这种精神也因为这口水井的存在而发扬光大,以昭后人。

(责任编辑:北鸣)

(邮箱: dyy1013@126.com)

猜你喜欢
古井堂弟挑水
古井里的青蛙爷爷
方言趣事
帮妈妈挑水
挑水
小小机灵鬼
周而复始
左脑风暴
我的聋哑堂弟
可爱的小弟弟
越王古井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