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路径研究

2017-06-22 13:32熊建新陈端吕彭保发潘芹芹
武陵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辐射力常德市常德

熊建新,陈端吕,彭保发,潘芹芹

(1.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

2.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常德 415000)

常德市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路径研究

熊建新1,2,陈端吕1,2,彭保发1,2,潘芹芹1

(1.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

2.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常德 415000)

常德市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既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优势,又面临着城市中心职能不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城市辐射力偏弱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应从构建现代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生产流通和服务功能、改善城市交通区位体系、发展城市休闲经济等方面寻求突破,以快速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路径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继长株潭、大湘南、大湘西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层面之后,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又一大板块。2014年4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函[2014]46号),标志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2014年10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湘发[2014]19号)。2015年1月,《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洞庭湖区为中心,建设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把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我省未来发展的三大战略支撑之一”,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为全国乃至世界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探索新道路。常德市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五条轴线中的中部横向发展轴和西北—东南发展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4个地级市的建设与发展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常德市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如何融合协调发展,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关注。但是,从目前相关文献来看,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绿化发展水平评价、县域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可持续发展构想等方面①,尚未具体分析常德市如何快速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路径。因此,本文分析常德市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中的地位及影响因素,提出常德市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具体路径,试图为常德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一、常德市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地位

(一)常德市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地理位置

常德市位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西侧,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有“荆楚要地”“黔川咽喉”“湘西门户”之称。如今在“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首先,洛湛铁路已成为焦柳线在常德形成的分口,石长铁路沟通了京广线、焦柳线、洛湛线,常德享有三大动脉交汇的交通优势。其次,公路交通具有重要的区际意义。长常高速、常岳高速、常张高速均从常德发脉,207、319两条国道贯穿常德市域,常德为湘西北最大的公路交通枢纽。再次,常德桃花源机场已扩建成为4C机场,能够起降大中型客机,直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海口、福州等城市。第四,流贯境内的长江支流沅、澧两水常年通航,西达重庆,东至上海。不难看出,常德市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这一宏观区位优势,对常德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起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无疑成为常德市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区位基础和宏观依托。

(二)常德市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地位

为了考察常德市在洞庭湖生态区的经济地位,我们选取权衡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经济实力、产业与企业、人力与科技、基础设施与自然优势、社会保障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5个一级指标和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等31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1],这些指标涉及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所包括的全部内容,能够说明各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方面,综合反映其竞争力的大小。运用熵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竞争力得分及排序(2014)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第一,从得分排名上来看,经济竞争力较高的县域依次为汨罗市、澧县、湘阴县、桃源县、华容县、沅江市、石门县、临澧县等县域,排名前8名的县域中常德有澧县、桃源县、石门县和临澧县4个县域(市区没有排名),说明常德市所辖县域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第二,从综合竞争力得分来看,得分大于0的县域依次为汨罗市、澧县、湘阴县、桃源县、华容县、沅江市、石门县等7县域,占总数的41.18%,其中常德市有澧县、桃源县和石门县3个县域得分大于0,高于湖区经济竞争力总体平均水平,进一步说明常德市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中具有一定的经济地位。但是,从县域经济竞争力差异来看,常德市的安乡县、汉寿县与其它县域的差异较大,反映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常德市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制约因素

(一)城市中心职能不突出,中心集聚功能受限

中心城市不仅要在经济发展方面承担核心作用,而且要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突出表现,才能有较强的影响力。常德市作为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其影响力可以利用中心职能强度指数来评价[2]。中心职能强度是用来考察城市对其周边地区吸引范围的一个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城市对其周边地区所发挥的中心职能强度的大小。一般通过计算中心城市的非农业人口指数()、经济职能指数()、发展职能指数()和产业职能指数()来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出常德市、益阳市、岳阳市和荆州市4个地级市的中心职能强度(见表2),可以看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产生经济集聚的能力。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于非农业人口指数、经济职能指数、发展职能指数、产业职能指数这4类指数,常德市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非农业人口指数和发展职能指数2项指数居第1位,但中心职能强度不高,仅为1.641,低于岳阳市,与另外2个地级市的差距也不明显。说明常德市的城市中心职能不突出,中心集聚功能受限。因此,常德市应抓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这个历史机遇,加速城镇化进程,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利用城市自身的影响力带动所在区域的发展,吸引周边城市主动与常德市进行合作与交流,使常德市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中经济发展的龙头。

表2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4个地级市中心职能强度比较

(二)工业所占比重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

通过查阅近10年4个地级市的统计年鉴,不难发现,常德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其它3个地级市(见表3),为44.60%。从常德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状况(见表4)可以看出,常德市产业结构一直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工业产业是其优势产业,离最优化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样的产业结构不仅进一步加剧了第二产业就业过剩的恶性循环,而且还易于造成经济过热的态势,有时甚至迫使工业劳动力大量向农业还流。在第二产业就业过剩而第三产业就业不足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市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工农业生产发展同步提高,而且还易于造成社会分配不公等异常事态。所以,常德市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表3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4个地级市产业结构比较

(三)城市影响力不强,区域辐射力不足

根据吸引力法则,常德市作为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只有把城市综合素质的各方面提升到一个高度,优于其他地区才能吸引其他地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为了考察常德市城市影响力,我们选取经济实力辐射力、产业辐射力、企业辐射力、科技辐射力、基础设施辐射力、开放辐射力、人力资源辐射力等主要研究指标[3],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赋值。结合常德市的实际情况,选择加权求和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上述指标进行赋值,建立了常德市辐射力指标体系(见表5)。

表4 2005—2014年常德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状况

表5 常德市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建立的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模型,从城市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企业规模与效益、开放活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科技水平等方面,测算4个地级市的辐射力强度。计算模型如下:

表6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4个地级市辐射力强度比较

从表6可以看出,常德市的城市综合辐射力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4个地级市中位居第2位,但同其它3个地级市差距不大。相对而言,在所有的辐射力中,常德市经济实力辐射力、企业辐射力、产业辐射力3个方面稍占优势,而开放辐射力、科技辐射力、基础设施辐射力、人力资源辐射力等方面明显不足,说明常德市城市影响力偏弱,对周边地区吸引力不强,难以产生强大的区域辐射力带动周边县域的协同发展。

三、常德市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路径

(一)构建现代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建设适应现代需要的现代城市空间结构,是常德市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凝聚城市中心职能强度和提升城市辐射力的重要途径。

1.构建完善的交通体系。构建和完善便捷的交通体系是常德市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首要任务,应作好统一布署,处理好以下几种交通关系:第一,公路交通与轨道交通的互补关系。常德市区目前没有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但从长远来看,作为区域中心城市需要有准点、舒适、快速、容量大的联接火车站、机场、汽车站和商业中心城市轨道交通,以适应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激增。随着长益常城铁,黔张常、常岳九等铁路,常荆、常邵等高速公路,桃花源机场的扩建,以及沅水水运航道的扩建,市内人流物流车流量将急剧增加,因此,常德市应未雨绸缪,及早谋划。第二,公共交通与私人小轿车的互补关系。本着公交优先的原则,规划与建设好公交专线,减少因私人小轿车过多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第三,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互补关系。鼓励低碳出行,尽早开辟自行车道、步行道等绿色通道;处理好交通网密度与每条道路负载量的互补关系,市内交通与城市周边过境交通的互补关系,以及城市主干道之间以及主干道与其他道路的互补关系。

2.建立快速的城市通讯网络。建立快速的城市通讯网络是常德市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任务,常德市应紧紧抓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契机,建成以下几条城市通讯网络:一是快速的有线通讯(包括对各种条块分割的有线通讯网络进行有效整合与推动经营性竞争),二是快速的无线通讯(包括促进各种无线网络的有机经营配合与竞争),三是有线通讯网与无线通讯网的有效配合与竞争,四是信息高速路与信息港的有效形成,五是邮政与现代物流业的有效配合。

3.打造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常德市应坚持江北综合、桥南商贸、德山工业、柳叶湖旅游、机场物流的合理布局思想,着力打造以白马湖公园、丁玲公园、万达广场、柳叶湖生态走廊为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并与周边桃源县、临澧县、澧县等城镇形成合理分工和有机互补的层次体系结构,同时合理布局各种产业园区、居住区、商业区、公共活动场所等。

(二)提升城市生产流通和服务功能

1.提升城市的生产功能。生产功能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目前,常德市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中,经济总量与强劲竞争对手岳阳市、荆州市不相上下。但是,常德市以烟草、纺织、造纸等传统的加工工业为主,工业比重过大。因此,常德市应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园区化、特色化和生态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产功能的创新。具体而说,一是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利用高新技术和低碳、有机、绿色、循环的理念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停、转、并、汰环境污染型企业,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或产业带的途径提升生产功能和技术含量;在加快现有骨干核心企业技术改造的同时,提高技术改造起点,改善城市型产业的装备水平。二是发展园区型、外向型、低碳型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以高速公路、沅澧水道为依托,南部建设以德山为龙头,以太子庙、斗姆湖、灌溪、盘塘等卫星城镇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走廊;北部建设以西洞庭、津澧、石门为核心,以安乡、临澧、合口、新安等城镇为支撑的生态产业带。三是打造地方特色的生产发展格局。以城镇的集群式、网络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整合提高,在产业布局、土地开发、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衔接、协同,形成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功能各异、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2.提升城市的流通功能。通过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常德市生产、流通、消费、服务功能,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融为一体,实现商品流通与生产要素流动的良性运行,从而增强城市辐射力。第一,充分发挥和挖掘桥南武陵镇和江北城区专门批发市场和零售中心在湘西北地区已有的影响力,着力将常德市打造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商贸中心。大力发展新型商贸流通业和先进经营方式,积极培育大型商贸集团,积极引进一批国际连锁零售商,提高商业现代化水平;用好、用足和争取优惠税务与贸易政策,探索建立零关税与免税实验区。第二,充分发挥常德市高速节点城市和水陆空立体交通区位优势,着力将常德市打造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物流之都。重点在斗姆湖镇建设航空—水路—公路—铁路联运的物流园区;充分发挥航空、高速公路在物资流通中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和高速物流;加快以斗姆湖为中心的江南开发,在机场路周围规划临空产业发展区,建设大型专业市场仓储区、交易区,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把常德市建成辐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第三,及时扭转常德市金融机构分散、服务水平和能力有限的局面。结合商贸、物流、会展、度假、置业等的需要,尽早筹建辐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金融中心或金融一条街;以提高融资功能、搞活存量、增加总量为重点,进一步健全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引进一批新兴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国内外保险公司,不断增强筹融资能力,促进常德市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有机融合。

3.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常德市作为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应从注重自我发展向带动区域发展有序转变,增强信息、会展、旅游、科教等综合服务功能,凝聚城市中心职能强度,主动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第一,构筑数字常德。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可视电话、视频点播等网络信息服务,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把常德市建设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信息港和信息服务中心。第二,打造会展中心。充分利用自身的交通、商贸物流、休闲度假、人居环境优势,结合生态型北部现代新城建设,建设辐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会展中心,积极开展车博会、房博会、农博会等特色优势会展业;适时举办马拉松赛、自行车赛、水上竞技赛、高尔夫大师赛、休闲垂钓赛等系列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的国际国内赛事。第三,构建休闲度假旅游之都。利用具有大区域意义和比较优势的桃花源、壶瓶山、柳叶湖和城头山4大旅游品牌,充分挖掘其田园、生态、文化特质,采用各种手段整合营销与形象传播,通过品牌塑造、品牌包装、品牌传播、品牌管理,使常德市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休闲度假旅游之都。第四,建设科教文化中心。目前,常德市科技、教育、文化产业情况不容乐观,站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角度来看,除基础教育外,高等教育、科研院所、文化产业、高新技术等的竞争力已处于不利境地。因此,在稳定发展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当务之急是如何加大对高等教育、科研院所、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与培育。常德市紧紧依托湖南文理学院、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技师学院等高校,引导其他科研院所、高职、中职及其他社会办学向西城区靠拢,开辟高科技产业园,为高水平科研人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技术创新人员的创业、研发提供条件,加速科技孵化和成果转化,将西城区建设为科研院所密集、教育体系健全、文化品位高雅的科教中心。

(三)改善城市交通区位体系

当今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已置于全国现代化交通网络之内,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水上运输各显优势。常德市是湖南省除长沙以外唯一拥有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运的内陆城市,应该说具备了一定的交通基础。但是,从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交通需求看,常德市的交通体系和功能还需大力完善。

1.打通与外围区域经济体联系的交通要塞。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常德市快速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必先打通与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成渝经济区3大经济体之间的直接联系。常德处于3大经济体节点上,应着力成为3大经济体相互沟通的中转地和桥梁。目前,常德至长株谭城市群已有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公路沟通,石长铁路复线和长益常城际铁路已经启动,保证了常德与长株潭的密切联系。常德至成渝经济区目前则尚无铁路和高速公路直接联系,但有规划建设的黔张常铁路可望于近年通车,这条铁路至关重要,是国家东西向一级干线和省际旅游干线铁路,黔张常铁路的开通,将大大改善常德市与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及重庆市的联系,常德市应积极配合,力争尽早建成。常德至武汉都市圈目前尚无铁路和高速公路直接联系,且由于武广高铁和京珠高速的建成,国家近期不可能再布局常德直达武汉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但是,可以积极推进,利用已建成的二广高速、常岳高速和在建的常岳九铁路,实现与南北轴线的互通,形成常德—岳阳或荆州中转至武汉的快速通道;通过改善沅水、洞庭湖水道,实现常德至武汉的重载运输。

2.完善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交通联系。常德市要迅速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必须尽力打通常德市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内其它城市的直接通道。向东,建设二广高速连接线;向北,规划S306接常荆、常岳;向南,建设机场路②。目前,常德仅与益阳、吉首、张家界、岳阳有高速公路通道,连接荆州、邵阳的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仍处于修建之中。常德与怀化目前主要靠319国道连接,应争取形成高速公路连接或铁路连接。常德与宜昌尚无高速公路直接连通,铁路经石门、鸦雀岭中转,高速公路经荆州中转,规划建设中的宜石铁路应尽早通车,拉通与宜昌的直接联系。常德与恩施目前没有直接通道,今后可以经黔张常铁路联接或经常荆高速、汉宜高速连接,增强城市交通与高速公路的空间联系。

3.完善城市水运、航空及管道体系。除了着力加强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城市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连接外,常德市还要完善水运、航空、管道运输体系,以充分发挥立体交通转运功能,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因此,应尽快建设完成一桥三路:沅江西大桥、金丹路、桃花源路和机场快速路;继续加强沅水航道整治,使境内全部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建设多个千吨级码头,同时加快推进桃花源机场扩建工程,在现有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海口、福州等航线的基础上,尽快开辟通往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线,使常德成为区域内的水运和空运中心。

(四)发展城市休闲经济

城市休闲经济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内生驱动力。常德市发展休闲经济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城市休闲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改变工业产业比重过大的不利局面,提升第三产业比重。

1.立足本土文化和休闲场所,注重城市内涵发展。常德市拥有桃花源古镇、河街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休闲文化场所,拥有茶禅、茶道、擂茶等特有的茶文化,以及常德丝弦、澧水号子、常德喀喀戏、九澧渔鼓、常德高腔、澧州荆河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得天独厚的“三山三水”宜居休闲度假条件,拥有体育生态园高尔夫球场、水上运动场及环柳叶湖马拉松赛道等国家乃至国际级休闲运动场所,利用这些本土文化资源和休闲场所发展城市休闲经济,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强常德市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快速融合。

2.利用区位条件,壮大休闲产业。常德市交通条件便捷,距离长沙、张家界和凤凰3个城市车程在2~3小时左右,是长沙到旅游热点城市张家界、凤凰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常德市应根据《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整体部署,有机结合柳叶湖开发和常德市北部生态型现代新城建设,开发水上世界、休闲公园、森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主题公园、游乐园、度假农庄、农业园、科技馆、博物馆以及各类疗养院、度假村等,发展城市休闲经济,对接湘西北旅游都市圈,使常德生态休闲游与长沙历史文化游、张家界自然风光游、湘西民俗风情游融为一体,成为长常张旅游黄金走廊的重要节点和旅游目的地,为快速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注入重大活力,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巨大的内生驱动力。

注 释:

①参见李琳、祁学津、王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比较》,载《武陵学刊》2014年第4期,第15-21页;李魁明、帅红、姚罗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第41-44页;杜湘红、张涛《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仿真模拟——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载《地理科学》2015年第9期,第1109-1115页;邝奕轩《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构想——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为视角》,载《武陵学刊》2015年第6期,第25-28页。

②张可贵《把常德建设成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2010年版,第169-172页。

[1]李魁明,帅红,姚罗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3):41-44.

[2]江璐璐,师谦友.安徽省空间经济联系及省会经济辐射力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6):39-43.

[3]师谦友,罗晶,赵檐瑾.基于AHP分析的西安城市辐射力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2):79-83.

(责任编辑:田 皓)

Study on the Path of Changde's Integrating into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 y Zone

XIONG Jianxin1,2,CHEN Duanlv1,2,PENG Baofa1,2,PAN Qinqin1
(1.College ofResourcesEnvironmentand Tourism,Hunan University ofArtsand Science,Changde 415000,China;
2.Hunan Provinc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Th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ofDongting Lake EcologicalEconomy Zone,Changde 415000,China)

Changde city has important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economic status in integrating into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y Zone,while also faces some constraints such as less prominent central place function,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weaker city radiant ability.Hence,to speed up Changde’smerging into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y Zone,breakthroughs should bemade in formingmodern urban space structure, enhancing urban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service,improving urban traffic location system and developing urban leisure economy and so forth.

Changde city;Dongting Lake EcologicalEconomy Zone;ecologicaleconomy;path

F061.5

A

1674-9014(2017)03-0020-08

2017-03-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及其内部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13BJY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环洞庭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41471114);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产业经济学)、环洞庭湖区域发展研究基地联合资助。

熊建新,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辐射力常德市常德
常德市武陵区实验幼儿园
《扶琴》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高斯波对阻抗边界下离轴球形粒子的声辐射力
《清溪雅集》
美丽常德
声辐射力的原理与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及声辐射力脉冲成像鉴别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常德市棉花种植结构调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