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学大家致敬

2017-06-22 09:09刘卓军
中关村 2017年6期
关键词:吴文俊温家宝吴先生

刘卓军

人们总要向英雄学习、致敬,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英雄就是杰出人物,当然包括科学家尤其是科学大家。刚刚去世的中国数学家吴文俊当然是英雄。按照吴先生自己所讲,他早年的志向是做一名物理学家,命运使然却让他走上了数学研究之路,这或许是物理学界的遗憾却为数学界特别是中国数学赢得了骄傲。

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国家曾于1955年和1957年先后两次共授予了190名科技人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头衔。他们是中国科技界的宝贝、是元老,也是今天被称之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最早成员。随着2017年5月7日吴文俊先生的离世,这190位科技星辰已经全部陨落了。中国科学院席南华院士在数学界为吴文俊先生举行的追思会上说,吴先生走了,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是的,社会在演进、时代在前行,但好的思想好的精神还是定海神针,必须坚持并发扬光大。前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5月11日参加完送别吴先生的仪式之后,撰写出了饱含激情的文章“鞠躬尽瘁,死而不已——追忆吴文俊先生”。温家宝同志情深意重地回忆了与吴先生的交往,包括以总理身份曾两度到吴先生家看望的情形。温家宝同志讲,“吴先生曾说:我要向我的老师陈省身学习。他直到去世的时候还在研究问题,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不仅要死而后已,还要死而不已。” 温家宝同志说,“吴先生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数学,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思考和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如果生命再给他一些时间,他还会为自己的国家在数学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这一点上说,他同样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不已。”

吴先生乐观向上、心胸宽广、办事认真、热爱事业,这些品德在我跟随他学习、共事的31年之时光里感受颇深。或许是因为他内心具有的物理情结,一个在基础理论和数学方法构建上贡献巨大的科学大家,对科学方法的应用也极为重视。例如,他把自己在拓扑学方面的深厚造诣用在了电路板布线有效性的研究上;他曾对体现智能装置本质特征、又有非常广阔应用场景俗称“六条腿”的Steward平台算法研制上倾注了非常大的心血;近年他还对大整数分解这类与信息加密解密关联极为密切的数学问题进行着潜心研究。足以看出,老科學家的干劲、追求和精神面貌。他在参与健康与生命的讨论时多次表示,七十不稀奇、八十有的是,争取活过一百岁,关键是要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来。现在,98岁的吴先生走了,虽没能活过100岁,但只要他的精神得以秉持,就如温家宝同志所作“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评价那样,吴先生就是永生的。他的敬业精神、他的学术思想当然会被传承和继承下来,一定的!

社会的健康发展、经济的高质量提升离不开科技成果和科技实力的支撑,也需要科学思想和科学家精神的指引。

事实上,前辈科学大家们,尤其包括全部190位早期的院士,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榜样。由他们开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科学家精神,本质的特征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事;崇尚创新百折不挠;志向高远脚踏实地;学习不倦探索不断;不惧艰辛勇往直前。向科学大家致敬是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科学大家精神的开始、是传承科学大家思想的前提。

当我们谈论科学家精神时也不应忘记企业家精神。其中,百折不挠的干劲和不怕失败的心态是两种精神共同具有的特征,这些尤其能激励人们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保持定力镇定前行。雄关漫道真如铁,经济常态从头越。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还在增加的情形下,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必将为社会的健康前行增加强大的动力。创新需要指引,创新需要向科学大家致敬!

猜你喜欢
吴文俊温家宝吴先生
《周髀算经》与代数知识
吴文俊——“拓扑地震”引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