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

2017-06-23 07:34冯启荣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文章

冯启荣

【摘要】本文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方案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教师要设置情境,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要引导学生咀嚼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分析表达的妙处;要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51-02

所谓文本解读,就是细细推敲文章的语言,深刻理解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内涵和深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文字鉴赏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细细解读文本的能力。学生解读文本,不仅要理解表面文字,更要透过表面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文章的内涵。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细细品味文本,发现蕴含于其中的语言魅力,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设置情境,实现与文本的情感交流

教材里的文本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融入了作者真情实感、有血有肉的情感表达。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作品,更是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写作心境巧妙地融合。因此,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文字信息,更是透过文字去剖析作者的心灵,解读作者的情感,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场深刻的心灵对话。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心境,一定要帮助学生学会情感解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让学生融入其中,换位思考。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写作心境。

如,在进行《散步》一文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本,感悟文中蕴含的亲情所在,或者配上轻音乐让学生自由朗诵,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然后小组间沟通交流,挑选出最能感动自己的语句,同时说出感动自己的原因,并让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最后评选出最感人的亲情故事。这样的情境创设,能促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阅读离不开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时,促成学生与作者、文本的情感交流,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环节。教师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

二、品味语言,感悟文本的形式美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组成的,文章内容通过文章形式展现出来,文章形式是文章内容的展现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语言教学是教学的核心,而品味、分析语言则是语言教学的关键。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帮助学生发现文章的形式美,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给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而清晰的认识:什么样的表达才是最为贴切的表达?并让学生仿照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造句。

如,教师在《散步》一文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他们找出最喜欢的语句。例如:(1)儿子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于这句有意无意的话,我们能否删掉?如果删掉会对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此外,帮助学生认识这是一句对称句型,引导学生思考在本文运用这样的对称句有什么作用,并且仿照这样的对称句型造句。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活学活用,积累丰富的词汇。(2)“我的母亲老了,她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亲情?(3)“我和妻子都慢慢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启发学生,本来母亲与儿子并不重,为什么却说是“整个世界”?这样说的蕴意又是什么,这样“夸大其词”,对作者情感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分析表达上的妙处。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语文教学不应只抓课文的内容、情节,而要扎实地引导学生理解、品味、积累语言,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发散思维,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在初中语文文本阅读中,需要学生对文本本身进行细细品味。但是,在品味文本的时候,不同的阅读主体就会得到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不同,因此在品味文本的时候,得到的阅读感悟也就不尽相同的。这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解读进行个性化分析,不能统一答案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对学生的独特感受要及时肯定;对学生的片面观点也要及时纠正。其次,教师要从文章的整体出发,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内容出发,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切勿因为文章的只言片语曲解了文章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意义。

此外,对于学生奇特的想法和见解,教师也不要一味地简单鼓励,尤其是针对学生错误的思想和理念,教师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纠正学生观念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切莫简单粗暴地否定,而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有的学生认为愚公太过愚昧,死板固执,不知变通。为什么愚公不用大炮轰炸呢,为什么愚公不直接搬家呢?等等。显而易见,学生的这些想法是对文章的片面理解,没能结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同时也曲解了本文写作的目的和教学意义。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理解,通过向学生讲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欣赏愚公的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不是放任学生胡乱理解而置之不理,也不是一味简单肯定,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予以引导和纠正。既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的情感,又要确保学生的感悟是在充分理解当时写作背景的前提下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它是培養学生文学素养、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关键,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自己深刻解读文本的同时,要学会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文本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创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文本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