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和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效果研究

2017-06-23 07:11梁海苑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慢性病疾病质量

梁海苑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预防保健所,广东 深圳 518000)

慢性病全名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特指某个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不明显,病程迁延时间长,并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依据[1],病因繁复,尚有一部分未完全被确认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病、癌症及呼吸系统方面等[2],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心、脑、肾等关键脏器,而且随着疾病的深入可能会致残,极大威胁了患者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

2015年4月10日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颁布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4],用众多详实的数据对近10年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做出了回顾分析。报告指出:虽然我国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力度不断增强,但目前防控形势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慢性病行列中重要诱导因素,死亡率高达全国总死亡的87.3%,当下为88.2%[5],而由此造成的疾病负担整体的73%左右。慢性病作为非传染性疾病,伴随我国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老龄化速度的上升[6],致使逐年升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引起了国内外各大医学研究领域的高度重视,慢性病的护理治疗已俨然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之一。

老年慢性病患者多伴有多种疾病共存的现象,极易出现大小便失禁、谵妄、压疮及心理抑郁老年综合征倾向,患病后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均不能得到满足[7]。此外,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出院后护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患者后期的恢复质量,进而间接降低医患关系紧张氛围。本研究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使用健康教育和优质护理干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7年1~11月期间我所辖区内随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3例。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为57~83岁,平均年龄为60.9±3.78岁,包含心血管疾病20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呼吸系统5例,其他疾病6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为58~87岁,平均年龄为63.7±4.89岁,包含心血管疾病15例,消化系统10例,呼吸系统15例,其他疾病8例。全部患者均被确诊,并符合《内科学》相关疾病诊断条例。所有患者依从性良好,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重度糖尿病,严重心衰,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及精神障碍疾患,并签署伦理知情协议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传统护理模式,主要包含医生所开具的书面注意事项,详细向其讲解,免费发放疾病相关知识手册,嘱其按照手册所提示内容进行护理治疗,直至康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优质护理干预,主要包含以下几点:①心理护理:所有患者均属于老年特殊群体,一定程度上都有心理恐惧及恐慌,有时甚至产生放弃治疗的消极情绪,对此,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向患者介绍通过治疗恢复健康的病例,并给予耐人鼓励的话语,使其充满对抗病魔的信心。此外,还要积极与家属沟通,利用亲情的特殊纽带,让家属给与老年患者更多的关爱,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良好;②健康指导: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种类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健康指导策略。主动向其介绍所患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和治疗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例如: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适当运动和饮食调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冠心病患者应注意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因为剧烈波动导致的心律不齐和房颤等现象出现。此外,应该定期开展关于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指导讲座,邀请患者及家属积极参加,提高自我的护理能力。引导患者通过发泄、倾诉等直观的途径来释放压力,从而使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基本状态,了解患者的需求,进而采取更加针对有效的护理工作;③饮食护理:医护人员应为慢性病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搭配,嘱患者多食用鱼类等高蛋白质食物,蔬菜瓜果等高纤维含量的食物,保证饮食营养均衡,提高机体抵抗力。嘱患者多进行适量的室外运动,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温暖的阳光和亲切的自然风光也有助于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④环境护理:日常生活场所要保持舒适、整洁,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⑦其他护理疗法:轻音乐疗法、抚慰疗法等。

1.3 评价标准

通过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手段干预后,综合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通过整体功能、角色分析、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及情绪功能几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优秀。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综合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累计情况,联合几方面的整体数据评估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有效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x2检验,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①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42例)97.67%,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37例)86.05%,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分析比较 [n(%)]

②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3例)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38例)88.37%,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观察 [n(%)]

③并且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

表3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分析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分析比较(±s,分)

组别 情绪功能 认知功能 躯体功能 整体功能 角色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1.62±7.1557.17±6.7831.7±5.1855.19±8.4836.68±5.6758.67±8.6835.41±4.2852.26±6.3441.96±1.3668.27±7.16对照组 32.29±6.2343.19±5.8932.09±4.7941.87±6.2835.36±5.0746.36±7.4836.12±4.1942.17±4.1642.87±2.6255.13±6.38 x2 0.3797.4921.2959.2370.45610.3620.4578.1750.54913.23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加剧,导致慢性病俨然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老年群体是人生中较为特殊的阶段[8],在这个时期,老年人身体素质各方面都出现各个系统的退行性病变,严重影响了器官功能的恢复速度,而慢性病的发生又加速了重要脏器的衰竭,严重威胁着老年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9]。而老年人文化背景不尽相同,而且面临较高的就医频率,需求呈多样性,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够,加上退休后老年患者心理情绪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慢性病一直在老年群体中徘徊缠绵。

常见的老年患者慢性病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痛风、骨关节病、心脏病、颈椎病、老年痴呆、动脉粥样硬化等,与老年患者病理性老化、机能衰退和障碍、机体免疫功能西江、长期劳损等有关[10]。老年患者发病有着以下特点:①病因往往不明确;②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甚至出现突然恶化;③其症状、体征不明显,初期不易察觉,后期症状呈多样化;④同一种疾病在不同老年患者身上的差异性很大;⑤老年患者往往同时出现多种疾病和并发症;⑥目前临床在治疗控制老年慢性病方面还缺乏特效方法。

健康教育是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通过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的教育活动,以讲解、宣传册、音影资料等多种途径对患者进行宣教[11],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了解相关的治疗手段,缓解心理压力,进而增强治疗依从性[12-15],并且在后期恢复过程中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患者树立健康意识,促使其转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16-17],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本组研究中通过健康教育和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42例)97.67%,护理满意度为(43例)100%,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37例)86.05%,护理满意度为(38例)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和优质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而且总体上提升了护理质量,促使老年慢性病患者较为全面的了解自身的疾病知识和健康理念,值得临床效仿和借鉴。

[1] 陈桂莲.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2):117-118.

[2] Onder G,Carpenter I,Finne-Soveri H,et al.Assessment of nursing home residents in Europe:the Services and Health for Elderly in long team care(SHELTER)study[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2,12(1):5.

[3] Lehnert T,Heider D,Leicht H,et al.Reciew:health care utilization and costs of elderly person with 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J],Medical Care Research and Review,2011,8(4):387.

[4] 金 蕾,朱雯君.运动及营养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病人血糖和血脂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7):675-677.

[5] 罗红艳.出院前综合评估干预和出院后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10):166-167.

[6] Harris T,Silva S,Intini R,et al.Group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 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J].Medical Care,2013,51(11):992-998.

[7] Tumer A,Anderson JK,Wallace LM,et al.An evaluation of a selfmanagement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long-term conditions[J].Patient Educ Couns,2015,98(2):213-219.

[8] 米 静,曹 如.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病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5):313-313.

[9] 景 秀.老年慢性病患者门诊跌倒预防中实施健康指导护理干预的效果[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4):446-447.

[10] 邓秋兰,李小明,庞玲玲.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882-883.

[11] Jones F,Livingstone E,Hawkes L,Getting the balance between encouragement and taking over:re fl ections on using a new stroke selfmanagement programme[J].Physiother Res Int,2013,18(2):91-99.

[12] Kim HM,An explanatory model for health-promoting behaviors in patients living at home who have post stroke hemiplegia[J].Taehan Kanho Hakhoe Chi,2006,36(6):1065-1075.

[13] 陈 琴,姜小鹰,房晓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照顾认知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34-238.

[14] 李 静,孙培芳,夏洪刚,等.河北省脑卒中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2):140-143.

[15] 陈春华,陈建华,徐洪刚.护理干预在保健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1):2820-2821.

[16] 徐 琪,郑贸根,赵艾君,等.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于提高老年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706-5707.

[17] 孙 静,满建秀.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2):31-32.

猜你喜欢
慢性病疾病质量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质量”知识巩固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