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0-2014年林业产业结构分析

2017-06-24 13:41魏斌王晓燊
辽宁林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变动产业结构吉林省

魏斌,王晓燊

(1.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 110122;2.葫芦岛市林业局,辽宁 葫芦岛 125001)

辽宁省2010-2014年林业产业结构分析

魏斌1,王晓燊2

(1.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 110122;2.葫芦岛市林业局,辽宁 葫芦岛 125001)

基于近年来辽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从静态、动态及结构效益等角度对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将辽宁省与全国以及其他部分省份的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目前辽宁林业产业处于优化升级阶段,在产业结构变动速率、多元化上领先全国总体水平,增长稳定性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林业产业结构;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构效益

产业结构分析是建立在产业结构经济分析基础上的,产业结构的具体表现是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的状况如何,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地区某产业结构现状,而且也是我们制定正确产业结构政策的基本依据[1]。近年来,辽宁省开展了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林业改革初见成效,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分析了近年来辽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采用静态特征、变动特征及结构效益等指标分析了2010-2014年辽宁林业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并将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与相邻省份(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林业较为发达的山东、广东两省以及全国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辽宁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1 产业结构静态分析

林业3个产业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例,可以综合反映出当地林业产业结构,通过计算各产业占总产值的比例,可以初步判断某地区3次产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

表12014 年部分省份林业产业结构%

由表1可以看出,辽宁省林业以第一产业为主,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最小,各产业占总产值比例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同一时期,全国林业产业结构表现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各产业占总产值比例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为第一产业比例应该逐渐降低,二、三产业比例上升[2]。与辽宁省相比,山东省、广东省、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在与辽宁接壤的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中,吉林省产业结构较为合理,河北省其次,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相近,较为落后。吉林省通过开发东部山区的林业资源,发展以长白山为代表的森林旅游业,当地大型林业企业和林产工业园区数量多,经济效益高,促进了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辽宁省森林旅游知名度不高,外来游客数量少,当地大型林产加工企业及林产工业园区数量有限,二、三产业还有待提升。未来辽宁省林业产业发展,可以参考吉林省的发展模式并做出适当调整,优化升级林业产业结构。

2 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上述分析仅表述辽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而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对一定时期静态产业结构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观察出产业结构发展的绝对水平,但是这种比较不可能是全面掌握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和程度,还需要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动态分析。我们选择产业结构变动值指标、产业结构熵数指标和Moore结构变化指标对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3]进行分析。

2.1 产业结构变动值指标

结构变动值指标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产业结构变动值;qit为报告期第i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qio为基期第i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K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越大。

本文选取辽宁省、吉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广东省以及全国进行产业结构变动值的比较。结合现有资料,选择2010年为基期,2014年为报告期,计算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值,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动速率高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河北省、山东省、全国31.83%、85.1%、37.58%、9.37%、45.15%,低于广东省97.29%,说明5年来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已经领先于全国总体水平,辽宁省林业产业进入转型期。尽管辽宁省结构变动速率高于吉林省、山东省、全国,但由于辽宁省第一产业比例较大,林业产业结构仍处于落后阶段,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22010 -2014年全国及部分省份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值

2.2 产业结构熵数指标

产业结构熵数是依据信息理论中干扰度的概念,将结构比变化视为产业结构的干扰因素,来综合反映产业结构变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et为t期产业结构熵数值;Wit为t期第i产业产值所占产业总产值的比例;n为产业部门个数。

目前林业统计年鉴将林业产业做了如下划分:第一产业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共8项:第1大类为涉林产业,包括林木育种和育苗、造林和更新、森林经营和管护、木材和竹材采运、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花卉及其他观赏植物种植、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7项;第2大类为林业系统非林产业。第二产业包括两大类,共计8项:第1大类为涉林产业,包括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苇制造,木、竹、藤家具制造,木、竹、苇浆造纸和纸制品,林产化学产品制造,木质工艺品和木质文教体育用品制造,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其他共7项;第2大类为林业系统非林产业。第三产业包括两大类,第1大类为涉林产业,包括林业生产服务、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林业生态服务、林业专业技术服务、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共5项,第2大类为林业系统非林产业。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取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花卉及其他观赏植物种植、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苇制造,木、竹、藤家具制造,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6个部门,分析2010-2014年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吉林省、山东省、广东省及全国的产业结构熵数值。

由图1可知,2010-2014年,除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外,其他省份及全国产业结构熵数值都呈现上升趋势,说明5年间各地都在不同程度的改良林业产业结构。其中,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以及全国的熵数值平稳上升,而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熵数值先升后降,总体略有上升。在此期间,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熵数值高于同期其他省份和全国总体水平,也就是说辽宁林业产业结构部门发展比较均衡,产业部门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稳定性高,有利于林业长期发展。广东省产业结构熵数值变化最大,5年间从0.975上升到1.285,说明这5年广东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见效快,发展迅速,林业产业活力大。未来,辽宁省林业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向广东省学习加快部门多元化、均衡化发展的经验,优化升级辽宁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业产业活力。

图1 2010-2014年全国及部分省份林业产业结构熵数变化

2.3 Moore结构变化指标

Moore结构变化指标是运用空间向量测定法,以向量空间中夹角为基础,将产业共分为n个部门,将每个部门的产值比例运算处理后构成1组n维向量,把两个时期之间两组向量间的夹角作为表征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称作Moore结构变化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Mt表示第t期Moore结构变化值;θ表示Moore结构变化度数;Wit表示第t期第i产业占全部产业的比例;Wi(t+1)表示第t+1期第i产业占全部产业的比例。θ越大,结构变化的速率越大,表明产业结构变化的程度越大。Moore结构值不但能灵敏地反映结构演变的动态过程,而且能够反映出结构演变中各产业此消彼长的方向变化,能够更细致、灵敏地反映结构变化的过程与程度,从整体上反映产业结构或就业结构变化过程[4]。

本文仍选取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花卉及其他观赏植物种植,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苇制造,木、竹、藤家具制造,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6项指标,对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变化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见表3。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13-2014年θ值最大,说明在此期间,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变动速率最大,而2012-2013年θ值最小,说明当年林业产业结构变动速率较低,其原因可能是因为2012年辽宁省经历了台风、暴雪等自然灾害,灾情比往年严重,辽宁省林业以第一产业为主,受自然条件影响严重,因此当年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所减慢。从总体上看,2010-2014年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变动速度逐渐加快,说明近5年来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表3 2010-2014年辽宁省Moore结构变化情况

3 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会使得整个产业发展出现不协调。各相关产业部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协调将导致有的产业部门发展较快,有的较慢,但是由于各部门的经济联系,发展较快的产业部门会受到落后产业的拖累,使其发展波动较大,最终会使整个产业经济效益水平不高。因此,产业结构效益要求各产业部门相互之间协调增长,产业结构中的任何“异军突起”和“大起大落”现象都是结构低效益的表现,林业产业结构增长波动可以用来分析评价整个林业产业结构的结构效益。可以采用标准差和离散系数两个指标来衡量产业结构增长的波动情况,计算公式:

标准差:

其中:σ为标准差;ωi为分析期内第i年产业增长速率;ωo为分析期内假定的平均增长速率;n为项数(分析期内年数);Vσ称为离散系数(标准差系数)称为平均增长系数。

以2010-2014年全国林业产业产值的平均增长率作为平均增长速率,即ωo为24.10%,计算部分省份林业产业平均增长系数,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各省在林业产业的部门增长稳定性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相互差异较大。辽宁省林业产业增长波动系数达到了55.44%,高于全国平均的波动系数,与广东省相比,辽宁省林业产业增长稳定性还有待加强,但是增长稳定性好于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山东省,说明当前辽宁省林业产业发展相对稳定。

表4 全国及部分省份林业产业平均增长系数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的静态、动态与结构效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2014年,辽宁省林业3次产业顺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林业产业结构变动速率较高,仅低于广东省,高于全国及其他省份,说明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较大,领先于全国总体水平,辽宁省林业产业进入转型期。②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熵数值高于同期其他省份和全国,说明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部门发展比较均衡,产业部门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有利于林业长期发展,应当继续保持。③辽宁省林业产业Moore结构变动速率逐渐加快,说明近5年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④从产业结构增长稳定性上看,辽宁省林业产业增长波动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稳定性较差,但是好于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山东省;相对广东省而言,辽宁省林业产业增长稳定性还有待加强。

总体来看,辽宁省林业产业处于优化升级阶段:一是因为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变动速率高,产业部门多样化、均衡化,为辽宁省林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因为相较于其他省份,辽宁省林业产业增长稳定性相对较好,也为林业改革创造了一个安稳的内部环境。

本文从林业产业的静态、动态及结构效益角度,详细分析了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辽宁林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也可为正确制定科学的产业结构政策提供依据。由于数据资料的限制,文中仅对部分产业或部分地区进行了分析比较,而且比较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贡献率等结构效益指标的研究没能展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徐质斌,牛增幅.海洋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周洪军,何广顺,王晓惠,等.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产业优化对策[J].海洋通报,2005,(2):46-51.

[3]韩增林,狄乾斌,刘锴.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07-111.

[4]王庆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责任编辑:董莉莉)

F326.25

A

1001-1714(2017)01-0034-04

2016-04-09

魏斌(198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产业工作。E-mail:tid_louis@163.com。

猜你喜欢
变动产业结构吉林省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变动的是心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