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2017-06-24 11:51徐艳艳舒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3期
关键词:介素尿毒症白细胞

徐艳艳 舒洁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 郑州 450000)

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徐艳艳 舒洁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 郑州 450000)

目的:分析探究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血液净化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进行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的血清微炎症状态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血清微炎症状态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尿毒症;血液透析滤过;血清微炎症;预后

在很多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都会发展成为尿毒症,可以说这是一种临床综合征[1]。尿毒症患者体内可以产生多种的毒素,这些毒素分子集聚在体内,会引起机体的损伤以及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但是血液透析并不能完全清除其中中、大分子的物质,影响治疗的效果[2]。因此如何提高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率,改善患者的血清微炎症状态及预后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就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及预后的影响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血液净化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39.3±2.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符合我院对于尿毒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病程小于6个月且维持血液透析治疗2个月以上,病情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合并有恶性肿瘤、急性以及慢性感染的患者;合并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近期有输血史的患者;近期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的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肝、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合并有精神类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的患者。

1.4 方法应用统一的血液透析仪器为所有患者开展治疗,对照组仅是采用常规透析治疗方法开展治疗,每次的治疗时间为4 h,每周开展3次治疗;观察组每周除了开展2次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还开展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每次4 h;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5 观察指标治疗6个月后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于治疗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从总体健康情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四方面进行评价生活质量。

1.6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开展,以(±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Hb(g/L)Alb(g/L)TNF-α(ng/L)IL-8(ng/L)IL-6(ng/L)CRP(mg/L)观察组对照组P 109.5±4.0 94.7±3.1<0.05 39.5±3.4 35.1±3.5<0.05 290.1±63.2 525.2±91.0<0.05 17.5±2.0 27.8±4.1<0.05 176.9±48.1 359.2±52.7<0.05 4.7±1.2 7.8±3.1<0.05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分,±s)

组别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情况观察组对照组P 71.67±12.25 63.11±12.34<0.05 54.58±17.80 42.19±17.13<0.05 78.35±9.70 71.33±11.80<0.05 62.83±13.5 46.40±15.1<0.05

3 讨论

慢性肾脏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3]。据相关资料显示[4],慢性肾脏疾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的又一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尿毒病的病程,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

目前临床上对于尿毒症的治疗主要以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肾移植为主[5]。肾移植仅能代替50%的肾功能,且肾源缺乏,因此临床上大多数患者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常规的血液透析是一种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通过专业的仪器,依靠对流、弥散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治疗方式。但是其主要是清除的小分子物质,对于中、大分子以及蛋白质结合物的清除率很低,而相关研究显示患者体内的中、大分子清除情况是影响尿毒症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6]。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血液净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透析的方式也由常规的血液透析向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等方式发展。血液透析滤过是一种结合了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优点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弥散高效的清除小分子物质,通过对流高效的清除中分子物质,以此提高中、大分子以及蛋白质结合物的清除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也说明与常规的血液透析相比血液透析滤过效果更好,更利于患者的预后。综上所述,尿毒症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滤过的方法开展治疗,对于患者的血清微炎症状态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并且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1]汤行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79-80

[2]李耀红,李群,罗海青.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透析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45-47

[3]唐俊,左满花.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透析效率、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4): 497-500

[4]关毅标,罗福漳,赵学峰.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7):875-877

[5]谭永顺,王敏,倪晓娜,等.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1): 66-69

[6]危正南,张庆红,吴东,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浆毒素分子含量及机体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 (6):558-561

[7]古贤君,王洁.12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4):70-71

R459.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3.007

2017-02-03)

猜你喜欢
介素尿毒症白细胞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人物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