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6-24 11:51梁瑞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3期
关键词:汀钙缬沙坦阿托

梁瑞东

(河南省鹿邑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鹿邑 477200)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梁瑞东

(河南省鹿邑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鹿邑 47720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O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原发性高血压;缬沙坦;阿托伐他汀钙;血管内皮功能

原发性高血压为高血压的主要类型,长期高血压状态可对患者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导致心律失常、心室肥大、颅内血管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生命健康[1]。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改善患者预后、保障生命健康意义重大。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钙通道阻滞剂等,疗效尚可。本研究通过分组,观察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7.42±11.35)岁;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67±10.8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第8版)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缬沙坦治疗。第1周给予缬沙坦(国药准字号H20080820)80 mg/次,1次/d;若第2周患者血压仍>90/60 mm Hg则将剂量增加为160 mg/次,1次/d。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予以阿托伐他汀钙(国药准字号H20163163)10 mg/次,1次/d,睡前服用。缬沙坦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ET-1、NO水平。(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无效为治疗后心悸、头痛、头晕、易疲劳等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舒张压、收缩压未显著降低;有效为临床症状改善,血压有所降低,但收缩压降低<20 mm Hg,舒张压降低<15 mm Hg;显效为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舒张压、收缩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总有效=有效+显效[3]。(3)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ET-1水平较对照组下降,N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n时间ET-1(pg/L)NO(mmol/L)观察组对照组41 41治疗前tP观察组对照组41 41治疗后tP 8.76±3.19 8.54±3.68 0.289>0.05 3.02±1.54 5.29±2.36 5.158<0.05 0.10±0.09 0.09±0.07 0.562>0.05 0.22±0.14 0.13±0.08 3.574<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41 41 tP 63.85±7.42 64.59±7.16 0.460>0.05 79.67±8.29 71.38±8.04 4.597<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为内科常见慢性疾病,随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除交感神经系统亢进、肾性水钠潴留与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外,血管活性物质(缓激肽、ET-1、NO等)亦对血压有显著影响,若ET-1、NO分泌异常可打破血管舒张因子与收缩因子间的平衡,引起血压升高[4]。因此,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对有效控制血压尤为重要。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钙通道阻滞剂均为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达到降压作用,同时能减少内皮素分泌,促进缓激肽、NO合成与释放,有助于保障内皮细胞功能及结构完整性。阿托伐他汀钙属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发挥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与调脂作用,且能减少血管壁炎症反应,降低血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T-1水平及NO水平均改善明显,与魏晓娟等[5]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血压,维持血压稳定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王其虎,桂树杰.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3,34(2):60-63

[2]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7

[3]朱清,夏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疗效及肾脏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33-4834

[4]梁德贤,李庆军,陈康荣.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素-1、一氧化氮及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4,13 (5):469-471

[5]魏晓娟,常荣,苏晓灵,等.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2):1069-1071

R544.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3.029

2017-02-22)

猜你喜欢
汀钙缬沙坦阿托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1例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引发的思考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银杏达莫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