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对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断的意义

2017-06-24 11:51张丽枫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3期
关键词:房性窦性心阵发性

张丽枫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电诊断科 福州 350000)

心电图诊断对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断的意义

张丽枫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电诊断科 福州 350000)

目的:探讨心电图诊断对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与动态心电图,将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50例患者作为A组,其余30例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为B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A组平均年龄大于B组;A、B两组的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A组主要表现为期前收缩,B组多为等律型;A组发作前伴有房室传导功能障碍、室性与窦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障碍,且发作前窦性心率高、心动过速阵数多,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诊断在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诊断中意义重大,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诊断;临床意义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也叫做加速型自主节律、加速逸博心律或快速自主节律[1],异位节律点的兴奋度在很多时候会出现中度增高,或者异位节律本身出现心动过速,以至于发出的激动高于窦房结频率,也就是频率低于阵发性心动过速,但高于异位节律点本身固有的频率[2]。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症状的发作和消失均比较慢,因此很难被觉察。按照异位起搏的不同部位,可将其分为室性、交界性和房性三种类型,前两种比较普遍。我院对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心电图诊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与动态心电图展开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8~82岁,平均年龄(35.8±13.7)岁。将80例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两组:A组50例均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男女比例21∶29;年龄8~82岁,平均年龄(40.3±17.5)岁。其余30例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为B组,仅伴有心悸、胸闷及短暂的晕眩,经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运动试验、血生化等检查并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男女比例8∶7;年龄12~55岁,平均年龄(28.4±10.6)岁。

1.2 诊断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对A、B两组共计80例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诊断,并比较两组患者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类型分布特点。

1.3 诊断标准

1.3.1 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标准[3](1)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MV5可以直立、负正双相或者倒置,P’波连续出现次数≥3;(2)异位房性频率与窦性心律频率通常为70~130次/min;(3)P’-R间期≥0.12 s且R-P’间期常>1/2(R-R间期);(4)常与窦性节律相互竞争,产生房性融合波群。

1.3.2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分型判断标准[4](1)期前收缩型:从房性期前收缩开始,P-P’间期大部分不固定,开始发作时无融合波群,无温醒现象,发作停止时大部分没有代偿间歇,但偶尔可见房性融合波群,心房率60~130次/min,平均100次/min;(2)等律型:频率和窦性心律相当,两者经常交替出现,大多伴有房性融合波群与心房夺获,可见窦性心律呈等频钩拢现象,心房率60~130次/min,平均80次/min;(3)逸搏型:通常经过比较长的间歇后再次出现的形式是以房性逸搏为主,心房率55~96次/min,平均70次/min;(4)混合型:以上类型并存2~3种;(5)持续型:发作时间≥24 h。

1.3.3 比较两组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之外的动态心电图伴随情况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判断标准[5]:24 h动态心电图中房性/室性期前收缩>1‰心搏,或者出现房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U波、ST段改变判断标准:MV5导联ST段为下斜型或水平型压低≥1 mm,持续超过1 min或Umv5倒置者。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类型分布比较A、B两组的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A组主要表现为期前收缩,B组多为等律型。见表1。

表1 两组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类型分布比较[例(%)]

2.2 两组动态心电图变化比较A组发作前伴有房室传导功能障碍、室性与窦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障碍,且发作前窦性心率高、心动过速阵数多,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动态心电图变化比较[例(%)]

表3 两组动态心电图心率比较(±s)

表3 两组动态心电图心率比较(±s)

指标A组B组P最快心率(次/min)最慢心率(次/min)平均心率(次/min)发作前窦性心率(次/min)发作后窦性心率(次/min)发作初心率(次/min)发作末心率(次/min)平均心率(次/min)发作阵数(阵/24 h)126.27±22.89 54.31±11.96 73.85±11.37 74.23±15.36 73.76±15.88 76.13±17.24 73.54±16.37 80.93±14.64 40.25±36.49 132.74±22.87 52.43±9.86 74.77±8.65 65.38±12.12 72.30±11.96 65.84±11.52 69.93±15.74 70.24±10.65 16.68±8.47>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健康心脏的窦房结、心室、心房与心室相交区域均存在起搏细胞,控制心脏的窦房结细胞自律性最强。在病理状态或生理异常情况下,心脏窦房结的自律性就会降低,异位心房节律点的自律性就会提高。一旦异位心房节律点的频率高于窦性频率就会出现心动过速现象。医学界众多学者认为存在心房肌损伤的心脏病患者,大多伴有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也有学者认为洋地黄中毒、各种感染性疾病以及原因不明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容易出现非阵发性心动过速[6]。我院对80例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展开研究,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容易伴有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且患者年龄较大,发作形式各种各样,期间收缩型的发作率最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心肌组织出现炎症、退行性病变、变性坏死、缺氧缺血等有关,从而造成心脏的传导性、自律性和兴奋性发生变化。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心房中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会明显提高,若其频率高出窦性心律或者窦房结的自律性下降,则会出现加速性逸博心率,频率大约为60~140次/min,基本不会超过140次/min。因为与窦性心律的频率非常一致,二者很容易相互竞争。加速性逸博心律与窦性心律交替出现,最终形成房性融合波与房室分离。在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与窦性频率相同的情况下,房性异位搏动点则控制心房,而心房本是通过窦房结控制。上述现象若只是暂时性的,则被称之为暂时同步现象,如果是持久性的,则被称之为持久同步现象。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介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逸博心律二者之间,属于一种病理性、主动性的异位心律失常,而逸博性心律则属于生理性、被动性的心律失常,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也有学者[7]认为,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出现变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或发热、缺氧、缺血,以及洋地黄等药物也会引起心脏自律性发生改变。本研究中30例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并不存在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且患者年龄大多未超过45岁,且以等律型、逸搏型的发作形式为主,24 h内只表现为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其它方面心电图无异常变化。分析原因,或许是因为B组患者的心脏病变较轻或无病变,迷走神经的兴奋度较高,相比之下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异位心房的自律性升高。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与窦性频率相当,通常血流动力学不会改变,因此患者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程度不够。本次研究表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同样可出现在患有心脏病或洋地黄服用过量的心脏病患者身上,特别是期前收缩型可能伴有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应予以足够重视。

[1]孟丽霞.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诊断对临床诊断的意义[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7):81

[2]薛松维.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第三十六讲非阵发性心动过速[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21):81-85

[3]郭丽敏,姜涛.1例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酷似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119

[4]李兴杰,张琛.几种特殊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形式[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6,25(1):51-53

[5]许大国,王玮,党书毅,等.异丙肾上腺素在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运用[J].临床荟萃,2004,19(1): 6-7

[6]杨晓村,华芳,朱瑛,等.急性心肌梗死所致间歇性4相左束支阻滞伴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等率性干扰性房室脱节1例[J].中国老年学,2003,23(1):56-57

[7]马晓今,王熙民,张丽萍.电击伤致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J].医药前沿,2013,3(23):333-334

R541.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3.056

2017-03-07)

猜你喜欢
房性窦性心阵发性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
稳心复脉汤联合心律平治疗房性心律失常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