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2017-06-24 11:51雷颖陈庆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3期
关键词:体征消失小儿

雷颖 陈庆海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深圳 518000)

止嗽散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雷颖 陈庆海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深圳 518000)

目的:为有效治疗慢性咳嗽患儿,探究止嗽散用于疾病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咳嗽患儿,将患儿按门诊号末位数字单双数分为一般组、治疗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在行慢性咳嗽调查问卷表调查后,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一般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止嗽散,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消失时间,对用药前后患者体征、症状进行评测,同时评估疾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一般组83.3%,治疗组咳嗽治疗效果优于一般组,P<0.05;患儿咳嗽、咳痰症状改善、消失用时治疗组均少于一般组,P<0.05;入院时两组年龄、病程、体征、症状评分无差异,P>0.05;用药后治疗组体征、症状评分低于一般组,P<0.05。结论:临床对慢性咳嗽小儿治疗时使用止咳散,能促进患儿症状消失、治疗效果好。

慢性咳嗽;疗效;止嗽散;小儿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多在确定病因后给予对症治疗。目前疾病多以西药治疗,但近几年临床发现由于患者年龄较小,易产生药物毒副作用,同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会产生耐药性、肝肾功能损伤等问题。有学者提出在治疗时加用止嗽散,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且患者恢复快,能有效减少药物使用[1]。本次我院观察止嗽散用于小儿慢性咳嗽治疗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咳嗽患儿,将患儿按门诊号末位数字单双数分为一般组、治疗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经检测无肺结核、先天性呼吸道疾病、支气管扩张,X线胸片检查符合慢性咳嗽临床诊断标准[2],对治疗用药无相关禁忌症、严重过敏反应,近期未使用其他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咳嗽等症状持续时间在4周以上,其中一般组男17例,女13例;患病时间3~9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3±0.8)个月;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5±2.4)岁。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患病时间2~8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1±0.6)个月;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3±2.5)岁。两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患儿经X线胸片检查后,对X线检查正常者填写慢性咳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患儿胸闷、气促、鼻炎相关症状,咳嗽严重程度、病程、时相、性质、体位影响,以及胃食道反流相关症状等。并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对初步诊断不在这些分型内者,再行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明确病因。一般组在明确患儿病因后,根据病症使用镇咳、解热、抗感染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止嗽散,此方剂组成百部、紫菀、陈皮、桔梗、白前各10 g,荆芥穗5 g,炙甘草6 g,每日1剂,以清水煎煮药材得到400 ml药液,3岁以下者100~150 ml/d,4~6岁者200 ml/d,7岁以上者400 ml/d,分早晚2次服用,本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1 d。

1.3 疗效评价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消失时间,对用药前后患儿体征、症状进行评测,同时评估疾病治疗效果,其中体征、症状(流涕、咽部红肿、咳嗽、肺部啰音、多汗、咳痰、倦怠)评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分数0~4分,0分表示症状、体征消失,4分表示症状严重。根据相关文献自制慢性咳嗽恢复评测表疗效评判:治愈显效:患儿体征、症状消失。恢复良好:体征、症状评分减少率在80%以上。有所改善:用药后患儿评分减少率在50%。无进展:患儿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

2 结果

2.1 患儿咳痰、咳嗽改善、消失时间比较患儿咳嗽、咳痰症状改善、消失用时治疗组均少于一般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咳嗽、咳痰改善、消失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咳嗽、咳痰改善、消失时间比较(d,±s)

组别n治疗组一般组改善咳痰咳嗽消失咳痰咳嗽30 30 χ2P 2.5±0.6 3.9±1.2 5.715<0.05 4.5±1.2 7.2±1.3 8.359<0.05 6.0±1.2 8.4±1.7 6.317<0.05 6.8±1.0 9.5±1.3 9.017<0.05

2.2 用药前后患儿体征、症状评分比较入院时两组体征、症状评分无差异,P>0.05,用药后治疗组体征、症状评分低于一般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患儿体征、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患儿体征、症状评分比较(分,±s)

组别n治疗组一般组30 30 tP入院时用药后13.8±2.4 13.7±2.6 0.156>0.05 3.7±1.4 6.5±1.3 5.619<0.05

2.3 患儿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一般组83.3%,治疗组咳嗽治疗效果优于一般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效果评估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小儿慢性咳嗽多以抗菌药物治疗感染,同时使用镇咳、解热平喘、糖皮质激素、化痰等药物,但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不仅降低疾病治疗效果,同时对远期患儿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3]。中医学对咳嗽病有着悠久的认识和良好效果,临床中常使用解痉平喘、化痰祛瘀、润肺理气、扶正固表、健脾止咳的药物进行治疗。止咳散出自《医学心悟》,可用于诸般咳嗽,有疏表宣肺、温润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有学者提出在对慢性咳嗽患儿治疗时加用此药,具有多途径、不同靶点作用,达到治疗目的,有效改善患儿症状、体征,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

本次我院研究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一般组83.3%,治疗组咳嗽治疗效果优于一般组,P<0.05;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改善、消失用时治疗组均少于一般组,P<0.05。结果表明止咳散用于小儿慢性咳嗽治疗,患者症状改善效果好、恢复快,此方剂由百部、紫菀、陈皮、桔梗、白前、荆芥穗、炙甘草配伍而成,其中百部、紫菀为君药,两者配伍起到止咳化痰的效果,能改善患者咳嗽、咳痰症状;而桔梗、白前为臣药,配伍有宣肺气、降气化痰的功效,能有效促进肺宣降功能恢复,从而增强止咳化痰效果[4];荆芥穗有散风热、除表余邪、利咽喉的作用,与甘草配伍有利咽止咳的效果,为佐药,诸药合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入院时两组体征、症状评分无差异,P>0.05,用药后治疗组体征、症状评分低于一般组,P<0.05。综上所述,临床对慢性咳嗽小儿治疗时使用止咳散,能促进患儿症状消失、治疗效果好。

[1]姚俊丽,高志强.止嗽散加味(鼻肺同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体会[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2):51-52

[2]杜占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92例临床观察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6):162-16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1-52

[4]刘慧兰,张洛萍.加味止嗽散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2):69-70

R563.9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3.084

2017-02-14)

猜你喜欢
体征消失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小儿涵之三事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消失的童年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美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