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材异构”落实“用教材教”

2017-06-26 10:59甘肃西和县稍峪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梯子用水量

☉甘肃西和县稍峪中学 吕 强

从“同材异构”落实“用教材教”

☉甘肃西和县稍峪中学 吕 强

教材是用于教学的材料,教学内容的载体,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使用教材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而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用教材教”也就是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教师所用,为学生所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任何教材到了师生手中,都有一个再加工、再创造的生本化的问题,即将其内化的问题,这样内化了的教材有别于通用教材,也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新课程的真正价值是在教与学互动中创生出来,“用教材教”只有围绕学生展开,才显得有实际意义和教学价值.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材也就用活了.下面从“同样的教材、异样的课堂构建”的层面,通过案例展现“用教材教”的创意.

案例1: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育部审定2013)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第1节“勾股定理”中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个问题的例1与例2.

例1 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1所示,一块长3m、宽2.2m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教材回顾]

分析:可以看出,木板横着或竖着都不能从门框内通过,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门框对角线AC的长度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求出AC,再与木板的宽比较,就能知道木板能否通过.

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AC2=AB2+BC2=12+ 22=5.

因为AC大于木板的宽2.2m,因此木板能从门框内通过.

[同材异构]

图1

生1:能,可以表示为2.22的算术平方根,即

生2: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AC2=AB2+BC2= 12+22=5.所以

故AC>2.2,因此木板能从门框内通过.

师:在不用计算器、不取近似值的情况下,同学们巧妙地解决了问题,很好!

例2 如图2,一架2.6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为2.4m.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m吗?

[教材回顾]

解:可以看出,BD=OD-OB.

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OB2= AB2-OA2=2.62-2.42=1.

图2

在Rt△COD中,根据勾股定理,OD2=CD2-OC2=2.62-(2.4-0.5)2=3.15.

BD=OD-OB≈1.77-1=0.77.

所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5m时,梯子底端并不外移0.5m,而是外移约0.77m.

[同材异构]

生1:能,可以看出,BD=OD-OB.

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OB2=AB2-OA2=2.62-2.42=1.

在Rt△COD中,根据勾股定理,OD2=CD2-OC2=2.62-(2.4-0.5)2=3.15.

所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5m时,梯子底端并不外移0.5m.

师:很好的解法!不取近似值且用作差比较大小,十分巧妙.还有其他解法吗?

生2:有,梯子底端B外移0.5m时,设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x(x≠0)m,再比较x与0.5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OB2=AB2-OA2=2.62-2.42=1.

OB=1.

OD=OB+BD=1+0.5=1.5.

在Rt△COD中,根据勾股定理,OC2=CD2-OD2=2.62-1.52.

OC≈2.1.

OC=OA-x=2.4-x,即2.4-x≈2.1.

因此x≈0.3.

所以梯子底端B外移0.5m时,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约0.3m.

师:用方程思想处理问题,“打开了思维的另一扇门”,拓展了思路,这种解法美中不足的是要开平方、取近似值.

生3:我还有一种解法,设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x(x≠0)m,梯子底端B也外移xm,再比较x与0.5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OB2=AB2-OA2=2.62-2.42=1.

OB=1.

在Rt△COD中,根据勾股定理,OD2=CD2-OC2=2.62-(2.4-x)2.

OD=OB+BD=1+x.

(1+x)2=2.62-(2.4-x)2.

整理化简,得(x-1.4)x=0.又x≠0,因此x=1.4.

所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外移距离相等时,其距离为1.4m,而不是0.5m.

师:用方程思想处理问题,又不用开平方、取近似值,两全其美,漂亮!

案例2: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育部审定2013)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3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探究3.

图3

如图3,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教材回顾]

分析:封面的长、宽之比是27∶21=9∶7,中央的矩形的长、宽之比也应是9∶7.设中央的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9acm和7acm,由此得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是

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则中央的矩形的长为(27-18x)cm,宽为(21-14x)cm.

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则中央的矩形的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三.于是可列出方程(27-18x)(21-14x)=

整理,得16x2-48x+9=0.

方程的哪个根符合实际意义?为什么?

思考:如果换一种设未知数的方法,是否可以更简单地解决上面的问题?请你试一试.

点评:课本上的分析、解答及设问,层层展开,环环相扣,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推理严密,论证充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材编排的思考,可谓“言未尽意无穷”,给出了师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导引及其探究的广阔余地.基于此,在课堂上我们开展了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探究活动.

[同材异构]

师:从教材编排“思考”的用意来看,课本上提供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非最佳方案,有待优化,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其不足之处在哪里,再就不足进行优化.谁先谈谈自己的看法呢?

生1:解方程这个环节可以优化:

因为9x>0,27-18x>0,21-14x>0,所以0<x<1.5.

因此x2=不符合实际,应该舍去.

所以上、下边衬的宽均约为1.9cm,左、右边衬的宽均约为1.4cm.

师:教材上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运算量大,耗时低效,生1的解法抓住原方程两边的数字特征并化简方程,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巧解方程,简捷、高效,值得学习.

生2:可以直接设未知量,优化解题.

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则中央的矩形的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三.于是可列出方程

师:直接设未知量和间接设未知量是常用的两种基本方法,生2选用了直接设未知量并用直接开平方法巧解方程,恰到好处,值得借鉴.

生3:可以引入一个未知数x及含x的代数式,优化解题.

封面的长、宽之比是27∶21=9∶7,中央的矩形的长、宽之比也应是9∶7.设中央的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9xcm和 7xcm,由此得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是(27-9x)

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于是可列出方程27(21-7x)+7x(27-9x)=×27×21,或21(27-9x)+9x(21-7x)=×27×21,或27(21-7x)+ 21(27-9x)-(27-9x)(21-7x)=×27×21.

师:很好!生3的解析只引入一个参数x,并且把封面边衬的面积用多种形式表达出来,难能可贵,而且方程化简后用直接开平方法巧解,值得称赞.

生4:可以引入一个参数x并用它表示中央矩形的面积,优化解题.

封面的长、宽之比是27∶21=9∶7,中央的矩形的长、宽之比也应是9∶7.设中央的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9xcm和7xcm,由此得:中央的矩形的面积是9x×7x=63x2(cm2);上、下边衬的宽度均为(27-9x)cm,左、右边衬的宽度均为

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则中央的矩形的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三,于是可列出方程

去).

师:非常好!相比之下,生4的解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从所设中央的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9xcm和7xcm,推理得到中央的矩形的面积是9x×7x=63x2(cm2)和“上、下边衬的宽度均为(27-9x)cm,左、右边衬的宽度均为(21-7x)cm”,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化难为易,用简单一元二次方程破解问题,值得借鉴.

案例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育部审定2013)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3节“用频率估计概率”中的问题2.

某水果公司以2元/kg的成本价新进10000kg柑橘.如果公司希望这些柑橘能够获得利润5000元,那么在出售柑橘(去掉损坏的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比较合适?

[教材回顾]

销售人员首先从所有的柑橘中随机抽取若干柑橘,进行“柑橘损坏率”统计,并把获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中,请你帮忙完成此表.

表1

填完表后,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柑橘质量的增加,柑橘损坏的频率越来越稳定.柑橘总质量为500kg时的损坏频率为0.103,于是可以估计柑橘损坏的概率为0.1(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由此可知,柑橘完好的概率为0.9.

根据估计的概率可以知道,在10000kg柑橘中完好柑橘的质量为10000×0.9=9000(kg).

设每千克柑橘的售价为x元,则(x-2.22)×9000= 5000.

解得x≈2.8(元).

因此,出售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2.8元可获利润5000元.

点评:课本上的解答给人一种舍近求远且零散的感觉,于是引领学生开展了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探究活动.

[同材异构]

生:根据估计,柑橘损坏的概率为0.1(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柑橘完好的概率为0.9.

可以知道,在10000kg柑橘中完好柑橘的质量为10000×0.9=9000(kg).

设每千克柑橘的售价为x元,则9000x-10000×2= 5000.

解得x≈2.8(元).

因此,出售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2.8元可获利润5000元.

师:这种解法绕开了“完好柑橘的实际成本”这个概念及其相关计算,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巧用“总售价-总成本=总利润”解决问题,可谓另辟蹊径,更简捷.

案例4:人教版数学年七级下册(2004年审定)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第3节“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中的部分内容.

请合作完成下面的活动.

1.阅读后面附录中的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样?

(2)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样?

(3)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样?

(4)根据外国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总量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200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

附录:背景资料

地球上的水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大类.地表水可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陆地水又可分为冰川、河流、胡泊等.地球上水的总体积是14.2亿立方千米.其中,海洋水约占96.53%以上,淡水约占2.53%.而淡水中,大部分在两极的冰川、冰盖和以地下水的形式存在,其中冰川、冰盖占77.2%,地下水占22.4%,而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还不到1%.

目前,由于世界人口增长、水污染及水资源浪费等原因,所以全世界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水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发展中国家疾病死亡事件中80%与缺水和水资源污染有关.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中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5×104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水量仅为2400立方米左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居世界第110位.中国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水利建设工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人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供应和需求出现了日益尖锐的矛盾.缺水状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以城市供水为例,全国大约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不同程度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因缺水致使居民定量供水,电厂、工厂停产或限产.

我国一方面存在水资源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这表现在农业用水效率很低,在灌溉农田时,60%的水消耗于蒸发渗透.农业用水量由1979年的4195亿立方米,到1990年的4634亿立方米,发展到2000年的514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50%,用水量由1979年的523亿立方米,到1990年的702亿立方米,上升到2000年的944亿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量逐年上升(见表2).

表2:全国不同年份主要城市生活用水情况 (单位:万吨)

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是最快捷、最有效、最可行的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之一.我们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应该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积极参与节水行动,这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和保证.

点评:教材仅仅设计了相关问题,给师生解决问题留下广阔空间.基于此,在课堂上,我们对“我国200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开展了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探究活动.

[同材异构]

师:请阅读“附录”中的资料,从中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

生: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500亿立方米;在2000年,我国农业用水量为5147亿立方米,我国工业用水量为944亿立方米,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为1944235万吨≈194亿吨.

师:请分组讨论我国2000年是否出现“水危机”.

阳光组:2000年我国用水量为5147+944=6091(亿立方米),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为≈22.1%>20%,结论是我国2000年出现“水危机”.

超越组:2000年我国用水量为5147+944+194= 6285(亿立方米)(一般1立方米的水为1吨重,这里学生已考虑了)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为100%≈22.9%>20%,结论是我国2000年出现“水危机”.

奋进组:无法求解,因为资料中没有给出2000年我国农村生活用水量,所以无法求出2000年我国用水量……

红火组:不能求解,理由:资料中没有给出2000年我国农村生活用水量,网上也搜索不到,若时光倒流十年,我们就能通过抽样调查得到2000年我国农村用水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时光特组、常青组和反思组:无法求解.

师:阳光组和超越组,雷厉风行速度第一,但未理清题意,欲速则不达,结论错误;其余五个组的无法求解论点是否正确呢?(问题悬而未决,讨论进入“死胡同”,学生的思维处在“山穷水尽”的境地)

师:同学们,如果这个问题无法解,那么教材就有大毛病了.是课本错了,还是我们的思维不到位呢?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阳光组和超越组的那个错误结论,在“错误”里,我们能否找到一线希望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语正中要害,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又进入了新高潮)

生1:阳光组,虽然错了,但给我们留下了走向成功的“台阶”,×100%≈22.1%是2000年工农业用水与水资源总量的比,而它已经大于20%了,也就是说仅工农业用水已使我国出现了“水危机”,如果再加生活用水的话,“水危机”的程度就再加一等.(掌声如雷)

师:讲得很到位,非常精彩!这是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的解决我们最终用了“不等式”这个数学工具,也给我们留下有益的启示: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可以间接突破;整体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从局部切入;利用相等关系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不等关系思考.体验得出结论的过程比掌握结论更重要、更有价值.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梯子用水量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木梯子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