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城市发展新区重点选择

2017-06-26 18:15许学梅何关银
重庆行政 2017年2期
关键词:新区供给重庆

许学梅+何关银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农村发展时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重庆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做?关键是结合重庆的五大功能区域战略。2017年3月18日,在重庆召开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孙政才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重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载体和平台,是全市发展重要的空间布局。可见,在重庆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五大功能区为平台。我们认为,可能重要的是明确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地位,才能既全面又卓有成效地实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选择城市发展新区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的理由

在实践中研究如何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必须遵循五大功能区战略。五大功能区域战略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我们直辖20年探索的重大认识成果。2013年12月9日,市委书记孙政才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重庆是直辖市,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城乡区域差距大,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直辖以来,重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各区县功能定位不明确、同质化发展、招商引资无序竞争等问题凸显。同时,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此,在过去“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进一步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重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必然要皈依五大功能区的发展规律。

选择城市发展新区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其实践定位是对五大功能区域战略的深入分析后提出的。在重庆的五大功能区域中,前两个即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其功能指向是都市化,这些区域今后将构成重庆的“国家级大城市”大都市区的空间所在。后两个功能区域即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其功能指向是大生态区,主要为了在发展中加强生态保护、在增强生态涵养中加快发展。唯有城市发展新区,兼备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双重功能指向,完全有条件面向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同时满足本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需求,大力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可见,城市发展新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有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本区域三重需求动力支撑,确实是重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既现实又具可持续性的重点所在。城市发展新区涉及重庆12区县,幅员2.32万平方公里,未来这个区域仍有95%为农业区间,其农业供给侧空间的广阔性、可持续性是不言而喻的。到2020年,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6%,实现工业总产值22500亿元,占全市的45%。其支撑重庆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的人口、有效购买力,可以说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是重要的聚集区。

重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城市发展新区,并非说渝东北、渝东南在立足于生态的同时,不能够或不可能搞农业供给侧改革了。渝东北、渝东南在立足于生态的同时,可以作各种“生态+”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但是,由于渝东北、渝东南6.27万平方公里是立足于生态,禁止或半禁止开发面积比例大,把重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交给他们是不现实的。

重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城市发展新区,其理论依据是空间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产生的标志是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专著。这本书是由日本京都大学的藤田昌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克鲁格曼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安东尼·J·维纳伯尔斯三人合著。空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重點是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空间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从微观层次探讨了影响企业区位决策的因素,在宏观层次上解释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现象。

重庆关于五大功能区域的划分,从空间经济学的观点看,是凸现了各个区域空间的聚集力特性。空间经济学认为,区域内的经济要素、单位同时存在接近性与分散性两种趋向,它们构成了区域经济内生循环累积的因果链条。接近性符合需要时,形成生产成本的降低与效益提高结果;若接近性过度,会转化为区域内的经济要素、单位的拥挤效应,而使区域内经济效益降低的结果。重庆五大功能区域中,都市核心区和拓展区的拥挤效应已经明显,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经济要素的接近性受到自然与社会发展战略的双重制约,城市发展新区因具有“联动主城、传递周边”的地理优势而接近性最足。从空间经济学的接近性观点看,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就具有了“两重接近性”优势。因此,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划分中,根据空间经济学的区位差异原理,把城市发展新区作为未来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最大增长空间选择,是完全符合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点的。

二、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力与模式选择

(一)在结构上优化提升。最明显的作用表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根据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战略构想,城市发展新区将实施“四化”同步战略,特别是95%以上仍是农业现代化区域,由此,新区将是重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这个区域将决定未来重庆结构的优化提升。

(二)把重庆以地理标识农产品做大做强。据学者夏龙等人研究,中国各省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每增加1种,实际农民收入增加0.1%,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实际农民收入的总增长贡献为8.12%,平均每年贡献为2.03%。2014年时重庆市有42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全国仍处于滞后水平。山东省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425件,是中国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最多的省区。其中,济宁与潍坊市都比重庆市小,但他们都有80件以上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三)推行绿色生产、激活要素,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重庆市多年的“地票”交易经验与基础,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金融创新,从而在政策上强化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

重庆城市新区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理论上先有一个模式选择问题。学者韩非和蔡建明等的研究指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模式选项有3种: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科技园区;二是农业科技园区和观光农业园区;三是观光农业园区和民俗旅游村。

三、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策略选择

(一)合理定位、发挥农业功能。城市发展新区作为重庆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保障重庆市区人民的基本生活,应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继续发展大宗产品粮油种植业和水果种植业,但要对品种进行改良或引进优良品种,以提高品质和单产。应着力发展好设施农业,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实行小型机械化生产,一年四季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瓜果和花卉种植业,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在小流域内,因地制宜建成农作物梯田景观区、果园采摘景观区等,提高城郊农业的综合服务功能。按照“一区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根据各区内现有的条件和资源进行划分,各区域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然后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因地制宜发展,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突出坡耕地的合理利用。低山地区发展山地立体农业、立体林业,农业发展以粮食种植为主,可以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并适当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

(二)提高农业科技在农业增值中的作用。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表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農业产业这个链条上,每个环节都跟种子有关,优良的品种是农产品高质高效的基础。所以,大力发展高质量育种研发服务平台,促进种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三)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农产品加工业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渠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积极适应健康养生新需求,在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三产融合,增强发展后劲。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必由之路。它是以工业园区、专业镇、加工示范地、小企业创业基地等为载体形式的集群,一定区域范围内高度集聚,通过贸易和非贸易的方式相互紧密联系,展开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使区域经济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

(四)努力发展新业态:乡村旅游。根据学者关于乡村旅游的动机调查研究,人们的主要旅游动机有:“放松和惬意”、“新鲜空气”、“寻求平和宁静”、“探亲访友”及“回归、体验自然”、“领略乡村田园风光”及“带小孩增长知识和阅历”。这些动机表明城市居民回归自然、释放自我的心理诉求以及对乡村淳朴、宁静与悠闲生活的向往。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国内旅游的一种重要模式,乡村游之所以能够吸引越来越来的人,主要是因为它的乡村性,过度强化经济功能的乡村旅游可能损失其乡村性,因此,要可持续的发展乡村游,必须关注乡村性的保护,明确城乡规划中资源特色型乡村旅游地的功能地位及其未来用地发展方向,保护乡村居民参与旅游与分享旅游的权益,注重乡村现代化发展中新的乡村意向的塑造,使乡村旅游能够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www.cqates.com/information/cqfenqutu/sidafenqutedian.htm.

[2]周涛,刘继生.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布局和发展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13.07.

[3]王倬卓.浅谈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3.11.

[4]陈超,李斌.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5.

[5]李建军.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5.09.

[6]刘雪飞.国外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4.06.

[7]尤海涛,马波,陈磊.乡村旅游的本质回归:乡村性的认知与保护[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9.

[8]伍清旺.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探索发展民宿旅游[N].三明日报,2014.7.12.

[9]许梦婷.民宿旅游如何做热[N].陕西日报,2015.9.7.

作 者:许学梅,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工商学院讲师

何关银,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工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新区供给重庆
重庆客APP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