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育的活动化

2017-06-27 15:39袁瑞生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活动化课堂教育

袁瑞生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思维和行为的课程,而人教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本上主要是通过基础简单的课程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体验和思考来体会和提升自身思想品德素质。活动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以活动体验为载体,在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体会思想品德的真正含义,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将通过《我和规则交朋友》例子的分析,探索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育活动化的重要性和策略方式。

关键词:课堂教育;生活联系;活动化

引言

21世纪的今天,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作为一名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拥有坚实丰富的专业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拥有健康健全的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三岁定终身”,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最先接受外界大量信息的时期,是影响一个人思想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当儿童能在少年时期接受正确积极的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将会对他们未来的思想发展带来深远而良好的影响;反之,不良的思想将会严重影响少年儿童,对其未来个人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

目前,全国小学都开设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通过课程让小学生接受系统全面的基础思想道德教育,从小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祖国、奉公守法、知廉明耻、互助友爱、具有良好社会道德的新时代公民,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但思想品德高尚的人,不是通过强硬的灌输培养出来的,而是从小耳濡目染地养成的。这样子就决定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不能只靠单一生硬的课本知识教育来开展,而是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活动化的课堂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接受和认同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进而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思想品德素养。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活动化的重要意义

1.课堂活动化的含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活动化是指在老师结合课本内容而设计出的具有参与性、教育性的以学生为探究主体教学模式。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根本上是将普遍的社会所认同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品德,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育是小学生形成优良思想品德的重要渠道。而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活动类型”的综合性课程,课程主要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课题活动或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体验学习,因此活动是思想品德教育课堂的主要学习载体。

2.突出课程的思想性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灵魂所在,是本课程最本质之处。此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为学生形成自身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良好基础。思想道德课堂活动化远远比单纯的老师口述讲授课本理论知识要更具体验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育活动活动化中培养学生自主积极、乐于发现、勇于动手实践的能力,真正能让学生习得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思想性。

3.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性改革。这样就要求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而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从课堂教育方式改变上出发,通过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育的活动化,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学生树立主人公意识,逐渐习惯自己能够作为课堂主体去学习知识。同时以活动形式作为载体,能够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地进行学习,从根本上上改变过往陈旧传统的单一老师讲授式教学,达到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策略方法分析

1.立足教材,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加课程活动,有效地使课本中的核心思想品德关联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为此,老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立足于思想道德课程教材,有针对性地采用通俗易懂、参与性强的课堂活动形式来让学生在亲身体会中潜移默化地吸收课本知识,加以思考后转化为自身的思想。例如在学习《我与规则交朋友》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一到两个全体参与的游戏环节,第一个游戏可以先设定规则让学生遵守,在结束第一个游戏后让学生总结出守规则和不守规则的情况和利弊,第二个游戏就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共同定立游戏规则后在进行游戏,当然胜出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这样一来,通过游戏这一参与性强,生动形象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清楚明白遵守规则远远比不遵守规则要获得更多人的尊重,更容易取得游戏的成功。这样子就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肯定守规则的重要性,能够让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自发地遵守规则。

2.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何课程的受教育主体都是学生,要求发挥主动能动性的主体也是学生,而老师在课程中只是担任引导和推动的角色。由于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活动类型”的综合性课程,核心知识主要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来习得,个人的体会和感悟尤为重要,故必须始终坚持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位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例如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我与规则交朋友》一课中,老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和体验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学生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思想品德素养。老师在设计课堂游戏环节上尽量以全体学生一起参与为出发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发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以课堂主人翁的身份推动课程的学习进度。

3.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联系

小学人教版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所传授给学生的就是生活中从古至今传承下来为大部分人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都是源于生活,故老师必须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发掘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优秀思想道德的实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与感悟,让思想道德教育不再是空洞地理论化教学,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和体验。例如在《我和规则交朋友》一课中,老师可以直接带领学生走到课堂外,通过乘车、过马路等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遵守交通规则能够保障自己和路面上的车辆行人的安全以及排队礼让所带来的秩序良好的影响,以体验式的活动课堂生動直接地让学生形成良好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endprint

4.教學争取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的活动化教学形式必须正确多样化,例如可采取小组讨论或合作活动、班级集体活动、团体或个人表演式、演讲辩论模式等。多样化的活动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引起学生思考、进而引导他们形成自身的良好的思想品德观念和体系,让学生从小就能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在学习中得到收获。

5.切忌课程活动化教学陷于形式主义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活动化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若老师出现在教材思想性和课堂活动设计上缺乏思考和创新、活动设计思想和主题不明确的情况,则容易使课堂活动化教学模式陷入形式主义,徒有其表,严重的更可能使学生对课堂活动产生抗性。故课堂活动设计上应该在强调学生体验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在课堂活动中留有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刻而理性的思考,避免出现活动内容陈旧空泛,缺乏吸引力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老师不应带有任务式的思想,因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需要活动化而麻木地开展活动,而应该要以活动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思想去设计开展课堂教学。

三、结语

从古到今,国内外多名学者都提倡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如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提出的的“自然教育论”以及现代美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杜威所提出的“学校及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国内也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所提出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到民国时期主张“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陶行知先生,都非常强调调动学生的全方位感官来学习,能够让教与学达到最佳的效果。由此可见,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育的活动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活动能够作为一个生动的载体让老师更直观地将小学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主动参加课堂的习惯,能够为学生未来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薛俊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4,(15):118-119.

[2]熊桂芳.试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2016,(4):236-236.

[3]张绍江.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9):89-89.

[4]汪春长.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

[5]贺文.思想品德课程如何培养学生行为习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活动化课堂教育
生活教育无处不在
活动化教学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活动化”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