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对样本T检验对行为导向型教学法效果的研究

2017-06-27 02:09李姜春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

李姜春

摘要: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对课程教学是否有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来验证。以中职《就业指导》教学为例,现抽取某中职学校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某一年级50名的学生按性别、年龄和智力等因素(假设客观因素相同)配为25对,按配对顺序分为两组,由同一教师授课,两组中一组使用行为导向型法教学法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另一组使用一般教学法,运用考试方法在教学一个学期后测试了每人的试卷成绩。统计两组配对学生的数据,再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学生所收集数据的平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进而推断该行为导向型教学法是否有效。由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证明该教学方法是否能显著性提高学生成绩,最终推断是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配对样本T检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就业指导;差异显著性检验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怎样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在职业中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每个中职生面前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1]。因此,在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指导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应采用行为导向型教学法。本文以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为例,抽取某中职学校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某一年级50名的学生按性别、年龄合智力等因素(假设客观因素相同)配为25对,按配对顺序分为两组,由同一名教师以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和使用一般教学法教学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最终以两组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否能提高教学效果。

1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概念及在中职《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1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一种代表当今世界先进职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潮的新型职业教育技术培训课程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计划制定阶段、信息收集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在整个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只起到引导及辅助的作用,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考试或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体现。

1.2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在中职《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在中职《就业指导》课程中广泛应用。例如在《面试的艺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4个课时教案。首先,组建团队。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小组结合本专业设计一个面试准备,了解基本的关键步骤。其次,设计项目。主要包括个人简历设计(求职信)、面试流程的模拟、面试礼仪和面试技巧四个方面。在明确项目步骤的引导下,小组通过阅读资料、查询网络和调研企业等方式,收集到相关行业企业的相关需求,并且对相关信息进行了筛选。而在《就业的劳动法律保护》的教学中,教师使用某案例:某企业由于生产任务较多,未经劳动行动部门批准,要求职工连续加班,到月底,部分职工全月累计加班加点高达120小时,严重超出《劳动法》规定的时间界限,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关执法部门裁定,该企业擅自加班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同时予以制止[2]。

2 配对样本T检验概念及其使用原理

2.1 配对样本T检验概念

配对样本T检验是依据样本数据对配对样本来自的配对总体的平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进行推断。其中,配对样本指的是同一样本进行不同的测试所获得的不同数据(自身配对),或者完全相同的样本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不同处理测试所得到的不同数据(同源配对)[3]。

2.2 配对样本T检验使用原理

2.2.1 配对样本T检验使用目的

在现实应用中,有很多时候样本之间是相互之间有着联系的,分析这样的相关总体之间的平均值关系时候,就涉及到配对样本T检验。

2.2.2 配对样本T检验原理

配对样本T检验是用来自总体的配对样本,推断样本之间的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由于配对样本在抽样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相关的,因此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必须要考虑这种相关性,对于符合配对情况的统计问题,要首先考虑配对样本T检验。本实验是配对实验对象分别接受不同处理后的数据。

2.2.3 配对样本T检验使用条件

要考虑配对样本T检验时,通常要考虑是否满足以下三个条件:配对样本容量相同;配对样本的观察值顺序不能随便调换,要保持一一相对应关系;样本来自的总体要服从正态分布。

配对样本T检验是求出每对数据的差值:如果配对样本之间没有差异,则差值的总体平均值应该为0,从该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平均值也应该在0值附近波动;反之如果配对样本之间有差异,差值的平均值就该远离0值。这样,通过检验该差值样本的平均值是否等于0,就可以判断这两组配对样本有无差异性[4]。

3 配對样本T检验研究行为导向型教学法的效果

3.1提出假设

建立虚无假设H0: μ1=μ2,假定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总体平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该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没有效果;若H1: μ1≠μ2,假定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总体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即该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有效果。

确定假设显著水平α:根据“小概率原理”,通常用5%和1%两个概率为标准,记作α=0.05和α=0.01。本实验用α=0.05。

3.2 收集数据

该实例采用实验的方法收集数据。先抽取某中职学校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某一年级50名的学生按性别、年龄和智力等因素(假设客观因素相同)配为25对(同一年级,性别、年龄和智力等客观因素相同,大家都由同一名老师进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所以就可以排除实验结论是由其他额外变量的影响,只单纯考虑教学方法的影响),按配对顺序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使用行为导向型法教学法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另一组使用一般教学法,学期结束对他们《就业指导》课程运用考试方法测试了每一人的试卷成绩。实验数据如下:endprint

3.3 数据处理

第一步:在spss的Variable View中建立数据库。如图1:

第二步:输入实验数据。如图2:

第三步: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操作步骤:

(1)Analyze中的Compare Means, 再选取Paired-Samples T Test:

(2)在打开的菜单中分别选中行为导向和一般教学后,然后“双击”,就可以将行为导向和一般教学两个变量分别输入variable1和varible2中,再点击 ,最后点击OK。

第四步:分析数据。(见表1、表2、表3)

3.4 结论分析

由表1看出,使用一般教学法的25名同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73.2000分,标准差是7.23418,标准误是1.44684。而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25名同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3.0400,标准差是4.81733,标准误是0.96347。

由表2看出,本实验50名同学25对配对样本,显著水平为0.043。由于选取的α=0.05,即选取置信度为95%,若P<0.05,则拒绝H0,接受H1,若P>=0.05,则还不能拒绝H0。

由表3看出P〈0.05,即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成绩与使用一般教学后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这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确实能提高教学效果。

4 结论

《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课程,对中职生择业就业观念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就是《就业指导》这一课程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最好体现,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切实有效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理念。本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同源配对方法,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科学量化的例证,从而得出行为导向型教学法在中职《就业指导》课程中有着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劳艳冰,楊筱玲,马武飚,等.就业指导[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

[2]庄永敏,薛燕,温学军,等.德育(第二册)[M].第二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年.

[3]经管之家,曹正凤.数据分析的统计基础[M].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

[4]张慈,薛晓光,王大永,等.SPSS21.0数据统计与分析应用教程[M].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分析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新型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有效需求的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瓶颈”探究
职业技能大赛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