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其实你也可以更“美”

2017-06-27 21:27杨帆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美美陶渊明文本

杨帆

语文学科相比其它学科而言,应该是最富有灵动性,最富有美感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是最幸福的,每天可以浸润在温暖的诗意中,可以徜徉在美丽的画卷上,可以行走在博大的情怀里。然而在我们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这似乎只是一个太过美丽的理想而已。因此,我们需要提升自身的学识修养,积极主动发掘创新潜能,把语文教学引向诗情画意、引向哲思理趣,把孩子们引进诗人文人丰盈的内心世界,引进文字文学的艺术殿堂,引进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让孩子们因此从心底里生发出愈来愈多美丽的遐想,愈来愈多美丽的情韵。

一、趣味引导 “美美的”走近

1.新奇导入 吸引人心

课前,便要根据文本与作者创设好导入,或者以一句名言或一首诗开头,或者讲述一个与背景或作者或主人公有关的故事,或者做一个游戏,或者巧设一个悬念,或者来一小段表演,或者放上一段音乐或视频……生动有趣的導入便会第一时间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耳朵和小心脏,自然轻松地跟着老师走进今天的语文世界。如:在教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以班得瑞优美的钢琴曲《月光曲》作为背景音乐,缓缓地吟出李白《把酒问月》中“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诗句,有诗有月有曲,孩子们随之进入到一种美妙的情境中,接下来的学习变得轻松美好。

很多时候,开始授课之前,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制造一个美妙的情景,特别是学习一些带有说明性质或科普性质的文章时,运用此法,便会引发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学习《说“屏”》时,首先借助多媒体,在悠扬的古筝声中出现了一幅幅古香古色的“屏风”,独具韵味,慢慢的让学生闭目想象,在如此美妙的“屏风”后面究竟藏着一张怎样神秘的面容,娇羞状还是妩媚状,朦朦胧胧中似乎可见那婀娜的身姿,让学生进入到一种美妙的境地。最后导入:今天就让我们尽情的感受“屏”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让我们一起来《说“屏”》。(板书课题)

2.诗情引出“画”意 更近一步

其实教师的引导不仅仅是表现在开始的导入,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在引导,中间巧设一些环节,将更好地引领孩子们走进文本。我们学习的文本有很多本身就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特别是一些诗词和写景记游的散文,正如林语堂有评“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尝试让孩子们来画一画,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也让书本上的文字真正在孩子们心中变成了画面,同时也能更好地熟悉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如:何其芳的《秋天》,三节诗即三幅图,可以请三位孩子当众展示按序各画出一幅图来,不求画得多么形似,神似即可,这或许比到网上搜的现成的图片要来得亲切有味,而且印象深刻,在画的同时至少就会注意到诗人笔下描绘的是哪些景物,其他孩子也能发现哪幅画画得全,哪幅画还漏掉了一些景,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同时从而也潜移默化地知道了日后观察景物描写景物应细致,并抓住特点。再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在疏通了文意后,便请学生来画一画作者一行人一路上所见之景,然后让学生用原文来一一指出自己所画之景,除把握好内容、刺激背诵外,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明白什么叫“移步换景”,从而也能顺利地根据游览顺序归结出本文的写作思路为: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气氛。

二、角色代入 “美美的”对话

1.分角色朗读 语言对话

如:《孙权劝学》孙权与吕蒙的对话,《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与秦王的对话等,进行角色分配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就能更好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更好地把握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2.“穿越时空” 心灵对话

时光虽然已经老去,但那先圣名家之灵魂却是千年不朽。语文教师可以引领孩子们张开想象与浪漫的翅膀,“穿越时空”,用我们的赤诚之心去靠近、解读那些高贵的灵魂,去获取精神的滋养。一起走近浣花溪畔的那间草屋,去会一会那位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你问他冷不冷,听到的是他那高呼而出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起走近刘禹锡的那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你问他住得惯不惯,只听他在那骄傲地高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还要来到那悠然采摘菊花的陶渊明身边,跟着他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听着他浅浅的说上一句,“但使愿无违”;再去看看那空山新雨后静立的王维,看看那山光水色中流连的李太白,还得去看看那“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的旷达之人东坡,与他一起饮酒,一起对月抒怀,一起泛舟赤壁...…他们用自己圣洁纯美的心灵,用他们伟大的胸怀创造了最美的诗篇,传递着最美的芬芳,他们的魅力是永恒的,是千古不朽的,他们让我们陶醉、让我们敬仰、让我们骄傲。

三、迁移拓展 “美美的”双收

课堂上不能仅局限文本本身的内容,有必要时可以进行迁移拓展,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一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说这里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有一份惊喜在心中;马上想到《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写过众人见黛玉后,再写一人的登场,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先是写了她一串的笑声,再写这人到眼前的情状,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间,黛玉便是有一份猜测在心中,这是否就是那有名的“凤辣子”王熙凤呢?再如:晏殊的《浣溪沙 燕子来时新社》,下片写了少女的那种欢快,不由得让人又想起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同样是写少女的那一首《点绛唇》。又如:学习了《归园田居》让我们走近了一个追求自由快乐的田园生活的淡然的陶渊明,但还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因为有人说,陶渊明“浑身静穆”,对时事毫不关心;也因为还有人说,陶渊明尊崇上帝,不敢歌颂与帝斗争之神,这是个误会。这首诗歌颂了精卫和刑天死而不屈的斗争精神,通过精卫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努力填海和刑天舞干戚的精诚猛志,寄托了诗人愤慨不平的感情。所以鲁迅先生对这首诗予以高度评价,说它表现了诗人“金刚怒目式”的一面,“并非浑身是静穆的”。这样将课内课外的知识有效有味的衔接比照,可谓是双收,平添几分情趣。

语文课堂应该是美的课堂,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们能够美美的陶醉其中,用那优美的语言、美妙的景象、动人的情境、美好的情怀来感染孩子们,来让他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积淀几千年的充满无限魅力的中国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美陶渊明文本
美美
你好,陶渊明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跳舞美美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