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身体时代:网络涉性言语泛化的成因与规治策略

2017-06-28 12:47李灵通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语词言语身体

唐 亮,李灵通

(1.辽宁警察学院 治安管理系,辽宁 大连 116036;2.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语言文学系,重庆 404047)

[语言文字研究]

后身体时代:网络涉性言语泛化的成因与规治策略

唐 亮1,李灵通2

(1.辽宁警察学院 治安管理系,辽宁 大连 116036;2.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语言文学系,重庆 404047)

后身体时代身体欲望的实现是以欲望他者身体为代偿手段的,网络涉性言语成功地规避了因贪婪他者身体欲望而带来的风险成本。同时,也成功地将自我放浪于涉性言语符号的消费主义浪潮之中。进而,促成了一场"盛况空前"的网络涉性言语狂欢。从社会学外向视角探其成因所旨、以网络公共话语空间卫生为目的,提出规治策略并为涤尽消费主义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毒害提供可能。

网络涉性言语;成因;规治策略

“后身体”是后现代理论衍生的子类概念。“后现代理论对我们的生活世界造成的最大紧张与焦虑,并不是经济与技术发展的问题,而是价值认同的问题,是克服对本体的安全和存在性焦虑,在充满冲突与断裂的多元社会中对自我重新定位,把解决当代人的精神危机与延续传统的努力有效结合起来,通过保持自我发展的历史不被中断、自成一体的自我世界不被分裂,而重获完整感、连续感和统一性的问题。”[1]3从后身体思潮的沿流轨迹可以看出,它有着一种对前代“不满、反抗、破坏、颠覆”的躁动,意欲冲破中世纪伦理道德对身体的压制与17世纪知识对身体的冷峻诘难。身体试图从它的生产主义牢笼中解放出来。然而,身体狂狷式的奔跑导致它一头扎进了不可自制的消费主义深渊。当身体因跌入泥潭而进退维谷时,性符号语言却伸出了“援助”之手并与网络介质联姻,使身体欲望的反动有了“安身之所”。于是,一场“盛况空前”的网络涉性言语狂欢便在现实与虚幻的交相呼应中粉墨登场了。

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以笔者界定的网络涉性言语例词为关键词,整理相关数据得出表1:

表1 涉性言语词频量化表

此类语词不仅词频量值巨大,而且构词能力也异常活跃。如,“岁月静好婊”之类俨然成了一个“婊族”:绿茶婊(10,300,000)、菊花婊(9,140)、奶茶婊(372,000)、茶水婊(20,900)、红茶婊(107,000)、龙井婊(22,400)、普洱婊(10,600)、咖啡婊(28,500)观音婊 (4,860)、朝阳婊 (30,900)羊杂汤婊(43,700)、杂七杂八婊 (422,000)地沟油婊(618,000)。

一、网络涉性言语泛化的社会学成因

涉性语词这种扭曲的符号语言反抗,其根由来自民族历时性文化压抑与共时群体现代性浮躁的二维共振。

(一)民族历时的性文化压抑

“性”需要是人类本能生理的正常反应。人类的“性”需要既是一种生理需要,也是一种心理需要。中国有数千年的性文化记载,这可以通过历代的史学著作与文学作品得到一定的认知。“性禁锢”是中国性文化取向的主流,国人对“性”大都是避而不谈,以至于谈“性”色变的。

“性心理学表明,长期的性禁锢、压抑,会使人的性心理变态,对性符号的刺激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以至于一旦有些微弱性符号的媒体被感官感受到,便会引发很强烈的生理心理反应。”[2]94“中国人也是人,人性历史性的压迫,应该是异常残酷的事,中国人数千年的性压抑也未因为‘有压迫就有反抗’,而导致社会性乱的程度,中国的历史上也未发生象古罗马大街小巷随处都能发泄性行为的程度。”[3]31有压迫而没有反抗,或者有反抗而没有压迫是不符合逻辑因果律的。显而易见,国人的性反抗是以一种他样的方式实现的。最典型的就是饮食与文学渠道。中国的饮食文化可谓世界一流,祖国各地必有“一吃”,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是其最好的诠释;而古来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更多表述了自我的情路维艰,所谓“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如胡适先生所谓的“整千整万恭维婊子的诗”。[4]133“米歇尔两岁时就被追求性生活自由的母亲抛弃。他后来成长为杰出的科学研究者,但他科学上的成就,以性心理解析的角度来看,是被压抑的力比多(性欲)的升华。”[5]30张亘先生对韦勒别克《基本粒子》一书中男主人公米歇尔的分析,佐证了性反抗文学异化的途径。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文化不仅压制了人的社会存在,还压制了人的生物存在;不仅压制了人的一般方面,还压制了人的本能结构。但这样的压制恰恰是进步的前提。人的各种基本的本能,如果有追求其自然目标的自由,就不可能发生持久的结合与保存,因为它们甚至刚刚结合,便开始分离了。”[6]3当人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弗氏的上述言说时,才会撇开以往对于弗氏固有的成见,才能看到他为解决性欲与文明这对矛盾体所做出的努力。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不可能用其他任何思路来思考人类的发展。文明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因为它是定居的、城镇的和有文字的。”[7]19人类之于文明,就在于不断退却自然性而上扬社会性;而人性的纠葛又在于人本身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合体。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弗氏才说“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但弗氏又说“但这样的压制恰恰是进步的前提”。于是,人类构建了诸如习俗、道德、法律等不同层面、不同层级的社会规约,以限制人类自然性的肆无忌惮。诚如博兹曼总结说,世界历史正确地证明了下述论点:“政治制度是文明表面转瞬即逝的权益手段,每一个在语言上和道德上统一的社会的命运,都最终依赖于某些基本的建构思想的幸存,历代人围绕着它们结合在一起,因此,它们标志着社会的延续性。”[7]22

然而,当下的网络涉性言语泛化,却大有冲破语言与道德和谐统一的态势。这种外在的涉性言语啃噬,势必威胁着东方文明的基本思想建构。这种言语层面的恶质化,便是经年性压抑、共时与历时文化断层挤压的畸形产物。

(二)共时群体的现代性浮躁

“今天,全世界的男女们都共享着一种重要的经验——一种关于时间和空间、自我和他人、生活的各种可能和危险的经验。我将这种经验称作‘现代性’。”[8]15生产力的质变,推进了现代性全球扩张的脚步。自欧洲工业文明已来,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让人们兴奋甚至癫狂于物质产品的获得之中而不能自拔。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资本主义列强坚船利炮的猖獗轰炸中惊醒;语言与道德的和谐统一,无法抵抗物质文明赤裸裸的侵略。于是,时人目睹现代性文明的诸多利点,全力西学。直至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一跃成为全球娇宠。但现下实际的情形却是物质文明肥胖、精神文明瘦弱。国人在物欲追求的过程中,与千年传承的文明基本建构渐行渐远。“人在他们的商品中认识自己;在他们的汽车、音响、错层式住房、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8]34国人已经深陷消费现代性技术革命诸多物质福祉的泥潭之中。消费不以基本生存的满足为需要,却以自我彰显意欲、张扬消费权能资本的扭曲心理为荣。以涉性语词符号消费为代表的精神消费空壳化,正急速侵蚀着消费者的肉体与心灵,消费者同时又以这种扭曲的精神消费进行自我慰藉。

人的浮躁,源于灵魂的无所归处。而现代性文明强大的物欲满足能力,几乎侵占了现下人们灵魂的所有空间。然而,人的需要却又是多层次建构的,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待,物质的极大丰盈所满足的还是底层的需要;人在物质满足的同时还需要精神世界的满足。于是,才有了文学、诗歌等上层建筑。而“性需要”究其本质而言,却有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诚如前文所言,它既是一种生理需要、又是一种心理需要。而语言本身的特性恰恰又是多元的,既有生理基础、又有心理基础。“性是符号的巨大坟墓,符号是脱离躯体的性。”[9]29网络涉性言语这种脱离身体实存的性符号语词,恰恰使话语者得到了自我心理“意淫”的满足。由于,性符号语词脱离身体原罪的可能性,便织就了话语人逃脱道德、甚至法律规约的心理安全空间。

“从某一代理的名字被理性化的时刻起,当性被升华和理性化为政治、社会和道德,当象征受到审查因而被升华为主导的性言语(parole)之时,神秘化便产生了。”[9]51正是这种鸵鸟政策的神秘化,“导致身体由于永远处于被压抑状态而被赋予了破坏特权,现在,在解放身体的过程中,这个特权已经到达了终点。”[9]48身体性反抗的无力,催生了性符号语词传播的泛滥。现代性生活方式的快捷化,导致人们无暇理会精神家园的“慢”打点。

网络涉性言语泛化表征,是人类自我内在言说欲望的外显。其与诗词歌赋同出一理,本是人类正常情感欲望延溢的寄托。然而,任何人类行为必然规制于文明视域之内,游离甚至颠覆历时文明规约的行为必然是与时代文明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二、网络涉性言语科学多维的规治策略

这种言必性之的涉性语词是在话语强权政府媒体红色空壳文化倒逼挤压下的焦虑扭曲释放,是后身体时代无权弱势群体现实世界身体欲望碰壁转嫁言语幻象世界的吊诡寻租。需要从宏观的政府层面“软硬兼施、双管齐下”;从中观的媒体网络层面提升职业道德感;从微观的个体网民认知层面强化理性自律。

(一)政府需要作为

1.涉性语词的“软”预防

在传统教育中,性教育是严重缺失的。对此,人们应该摒弃“谈性色变”腐朽封建的认知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理、心理性成熟度都在大为提前,这已经提醒人们:必须高度重视全民性教育。从国家教育层面来看,要大力倡导、普及文明性教育、低龄性教育。组织各种性教育科普周,培养专业性教育人才,把“欲说还羞”的固有陋习心理彻底去除。

2.涉性语词的“硬”控制

自律需要他律的外在配合。2000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表述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显然,网络涉性语词的肆意泛滥,必将影响精神文明建设进而祸及物质文明建设。所以,政府有必要在该法条的宏观指导下,制定诸如《网络语言文字使用法》等具体门类法,以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进而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媒体需要清醒

1.媒体的细化分类

媒体细化分类,是有效把控媒体信息传播走向的必要前提。以传播功能分类为例,党府媒体主要在于意识形态功能的传播、民众媒体主要在于商业功能的传播。然而,党政媒体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民众媒体也不能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没有下限。所以,分类细化不是二元对立的媒体建构,而是彼此延展互相渗透的一元媒体组织。笔者赞同季熙、彭祝斌(2006)的媒体分类建构,他们将媒体分为互相联系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重要新闻传媒和具有显著意识形态属性的媒体;第二层次为一般性新闻传媒、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属性相当的媒体;第三层次为非新闻传媒与意识形态属性微弱、商品属性很强的媒体。三个层次的关系是,政府直接控制第一层与第二层、宏观调控第三层。

2.媒体的正向传播

从当下网络涉性语词存活的媒体来看,集中出现在政府宏观调控的第三层。这一层的特点是意识形态淡薄,商品属性浓厚,其以实用性、服务性、娱乐性为主要目的。试看下面的语例,如:

《19岁少女嘿咻时脱臼吓傻男友,首次爱爱关节竟脱位了》(北京晚报2016-03-01)

《男子窃听妻子与人车震,结果听到惊人秘密》(腾讯·八闽新闻2016-02-24)

《宝贝热舞露底秀事业线,助广东横扫山东晋级》(网易体育 2016-02-19)

《〈北上广〉剧情不可信,吐槽啪啪啪》(新浪娱乐 2015-11-19)

诸如此类标题文章,在网络上实在数不胜数。媒体是信息源头,其应当肩负拒绝发布违反社会道德公益符号信息的责任与义务。但从当下媒体传播的实际来看,媒体大有一种助力民众自我慰藉与傻乐调侃的态势。媒体的职业道德操守,需要从迷失于金钱权力的噩梦中苏醒过来。媒体的这种投机主义,一方面阻止了民众理性认知的回归,另一方面也将从内部瓦解自我行业存在的正义根基。

(三)网民需要理性

1.实名制的外在约束

目前,网络实名制在网络文化中争议很大。一方面,网络实名制可以成为保护、引导互联网用户的重要手段和制度,并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如何保证网民的监督权和言论空间以及个人信息安全,一直困扰着网络实名制的普及推行。就本文论及的网络涉性语词来讲,网络实名制可以很好地杜绝该类庸痞言语的肆意泛滥。从目前各种公共网络介质平台来看,腾讯微信朋友圈的实名运作可以作为网络实名制普及推广的借鉴。

2.网民理性的内在回归

社会个体要做真正的“公民”不做“屁民”,更不要做“愚民”。周志强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曾经叱咤风云的 ‘青年’消失了!……在这个时刻,年轻人依旧年轻,但是,‘青年文化’独有的理想主义光辉、启蒙主义冲动和个性主义追求,却已烟消云散。”[10]25取而代之的是“青春文化”的消费主义,是酒精、夜店、荷尔蒙混杂胶着而来的性符号海洛因的吞云吐雾。当然,这样的后身体时代躁动不能也不应该全部苛责于“青年”或者每一位个体网民。理想主义的丧失、功利主义的崛起,让人们不敢再谈如此奢侈的“理想”。旋即,落魄的“理想”找到了性符号语词的精神慰藉。然而,人们毕竟需要做些什么。其实,这种自我慰藉与傻乐调侃的底层依旧闪现着理想主义的一丝光亮。只是,人们沉睡得太过久远,太过盲从于周遭的行尸走肉了。

[1]赵静蓉.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2015:3.

[2]董华,黄可阳,刘杰,曹茂德,马为孺.对当前性文化的理性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1995(5):92-96.

[3]周正猷.中国性文化的思考[J].中国性科学,2005(3):30-32.

[4]陈筱芳.中国传统性文化的特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7):133-138.

[5]张亘.性时代的书写——论韦勒别克的文学创造[J].国外文学,2014(4):24-33.

[6]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M].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

[7]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19-22.

[8]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M].徐大建,张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5-34.

[9]汪民安,陈永国.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29.

[10]周志强.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5.

Causesand Strategiesof Related words in Network in Post-Body Age

TANG Liang1,LILing-tong2

(1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 Department,Liaoning Police College,Dalian 116036,China;2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Chong Qing PreschoolEducation College,Chongqing 404047,China)

The realization ofphysicaldesire in the post-body age isbased on the desire of the otherbody asameansof compensation,the network ofwordsto successfully avoid the greed ofother people'sphysicaldesire to bring the risk of cost.At the same time,also successfully self-interest in the wave of consumerism in the wave of consumerism.In turn,contributed to a"unprecedented" network involved in the language of the carnival.From the perspective ofsociology,The authorexploresthe causesof itspurpose to the network of public discourse space for the purpose ofhealth,and put forward the rulesof governance and for the consumerism of the contemporary spiritof theworld to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ofpoison.

network involved language;cause;rule strategy

H 136

A

1671-1084(2017)02-0079-04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2.018

2016-11-13

唐亮,辽宁警察学院治安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关系学及社会语言学;李灵通,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词言语身体
语言困境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一首诗开始的时候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