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2017-06-29 04:26甘俊任杨逊军周曼新邓宇江
海南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肺癌

甘俊任,杨逊军,周曼新,邓宇江

(贺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广西贺州542899)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甘俊任,杨逊军,周曼新,邓宇江

(贺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广西贺州542899)

目的对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胸外科收治的72例NSCL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78.5±42.6)min、(210.3±62.5)mL、(6.3±1.8)分、(6.3±1.7)d、(6.8±2.4)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49.8±80.4)min、(308.9±105.6)mL、(7.8±2.6)分、(9.8±2.9)d、(10.3±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开胸手术;疗效

肺癌是目前人类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80%左右[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对于早期无远处转移的NSCLC患者而言,外科手术是公认的首选治疗手段。传统的开胸肺癌根治术虽然临床疗效确切,同时也具有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且恢复慢等不足[2]。随着腔镜技术在胸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已经成为早期NSCLC的新型手术方法。本研究对比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NSCLC的临床指标,以期为临床上NSCLC的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胸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2例NSCLC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NSCLC诊断标准,且属于国际抗癌协会肺癌分期标准的Ⅰ~Ⅱ期;②预计生存期>4个月,Karnofsky评分>70分;③病灶直径˂4 cm;④未接受过手术和化疗治疗。排除合并急慢性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将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的开胸肺叶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患者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腋中线第7(或8)肋间做1 cm长的胸腔镜套管切口,再于腋前线第4肋间处做一约4 cm长切口作为操作孔,于肩胛下角线第8或9肋间近腋后线处做一约1.5 cm长的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孔。不需放置开胸器及牵开肋骨,肺叶切除术在全胸腔镜下进行,并且进行系统性的淋巴结清扫。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疼痛强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取一段直线其两端分别为0分、10分代表无痛、剧痛,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出位置,分数越高则表示疼痛越剧烈。术后并发症主要肺部漏气、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组患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指标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对照组患者出现肺部漏气2例,低氧血症2例,肺部感染3例,心律失常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观察组出现肺部漏气1例,肺部感染1例,心律失常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

3 讨论

近年来,肺癌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也呈现出上升趋势[3]。对于局部病灶、无邻近脏器侵袭及远处转移的早期(即TNMⅠ期和Ⅱ期)NSCLC患者,手术切除病变肺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这类患者术后预后转归一般均较良好[4]。临床常用于NSCLC的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传统开胸手术是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手段,其疗效及可靠性、安全性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常规开胸手术时,通常需要做长达20~30 cm的手术切口以达到充分暴露的目的,并且需要将较多的胸壁肌肉切断,肋骨也需要使用撑开器被大范围地撑开甚至被离断。因此该手术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患者疼痛剧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不足,患者术后恢复也相对较慢,部分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甚至难以耐受该手术[5-6]。随着电视胸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以及微创理念的深入人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7]。

本研究对比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NSCLC的临床指标,结果发现全胸腔镜治疗的观察组与开胸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在观察组患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观察组患者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有相同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但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其原因在于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时,术者通过电视胸腔镜进行观察和手术操作,手术无需将肋骨牵开,可通过肋间隙软组织的自然宽度使器械进出胸腔,与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同时患者仅需做小切口,其术后疼痛程度也明显减轻[8-9]。此外,赵纯诚等[10]的研究还表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患者的呼吸及循环等生理功能影响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张仁锋,张岩,温丰标,等.6 058例肺癌患者病理类型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3):129-135.

[2]董建军.右美托咪定对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5):133-134.

[3]沈永洲,杜灵彬,汪祥辉,等.2000-2009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肿瘤,2014,23(3):175-179.

[4]樊志明,黄超红,贺红桂,等.C反应蛋白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3,24(4):536-538.

[5]靳智勇,高旭东,特木热,等.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肺癌比较[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3):60-63.

[6]夏发明,文石兵,潘晓锋,等.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与开胸手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89-91.

[7]姜冠潮,杨帆,王俊.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进展[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0,26(5):291-293.

[8]潘和,王德伟,陈民彪,等.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Ⅰa~Ⅱa期非小细胞肺癌58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11):63-64.

[9]张世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及代谢反应的影响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3):413-415.

[10]赵纯诚,郭志强,王征.微创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1):82-85.

R734.2

B

1003—6350(2017)11—1845—02

2016-11-22)

10.3969/j.issn.1003-6350.2017.11.042

甘俊任。E-mail:gjranun@163.com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8层螺旋CT显示肺叶间裂的最佳重建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