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言语形式”走向“言语内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基本理论探究

2017-06-30 08:07杨瑞
锋绘 2017年1期
关键词:言语形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杨瑞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言语形式”阶段指向语体美学、语篇结构和声诵技巧,在“言语内容”阶段指向思想意识、情绪情感和写作能力,两者联结方能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言语形式;言语内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511(2017)03-0022-01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发生之后,言语形式同言语内容的二分似乎成为了一种经典的学术传统。前者是以弗雷格为代表的语形学、语义学研究,表现在形式逻辑的创立与数理逻辑的发展。后者则是以维特根斯坦、奥斯汀、塞尔等人为代表的语用学研究,他们将言语行为视作揭示言语内容的关键所在,主张在语用中阐释意义世界。这种划分同样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言语养成和熟语习得,最为典型的便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牛顿定律”,遵循由“言语形式”走向“言语内容”的规律性:应当在考察语体美学(修辞手段等)、语篇结构和诵读技术的基础上,走进语句的意涵、体悟语词的真意。

1言语形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先头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技术手段是一种“类分析哲学”的概念解构法,主要表现为对语言学五要素——语词、语句、语篇、语体、语音——进行个案体悟和经验提升,重视对修辞手法、表意手法和声诵技巧的锤炼与赏析,进而深入言语深处把握语篇的实质内涵与思想精髓,并最终内化为“写作能力”,形成“R-W”(From Reading to Writing)的“反射弧”。

1.1語体美学

“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它是从言语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使某个词语具有附加值的问题。”语体关乎的是表意的“效能”,一方面指讯息传递的承载能力,如“一语双关”所体现的语义甚或语音的联系;另一方面则指向语言接受者或阅读者的审美体验,“炼字”的赏析方法即试图揭示语体在美学意义上的价值映射。

1.2语篇结构

语篇是一个集合概念,它由具有交往行为意义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篇能够透视出言语施为者的心理图式,也即,通过探究被联结起来的语句、语段间的关联依据,便能够握住打开作者构思的钥匙。这种“谋篇布局”的思维训练也是初中语文阅读技术教学的常见模块,一般以“乱序重排”的形式出现。

1.3诵读技巧

有声诵读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古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本就有“出声”的要求;现代应用心理学和语用学研究也表明,出声诵读有助于增进文本理解、加深情感共鸣,甚至可以帮助诵读者通过建构“文本仿象”提升脑部“着色”能力。由此,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诵读技巧——如诵读节奏、诵读力度(响度)、诵读音调和诵读音色等——是“言语形式”教学阶段的又一重要任务。

2言语内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靶”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有二,一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识、所要抒发的情绪情感,并借助历史性的方法透视这些意识、情感、思想所植基的社会背景,从而达到“德性涵育”和“智识升质”共进的目的。二是帮助学生完成阅读技术的内化、转化过程,也即,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基础上,形成一种“自为”的思考:作者是如何使提升表达效能的?作者是如何组织语料的?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自然嵌入文字语段的?在类似上述的追问发生后,能力的跨域迁移便产生了,由“阅读技术”到“写作能力”的转换也得以完成。

2.1思想意识

揭示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意识的行为受系统外价值的支配,也就是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为参照系,寻找适配的文本作为教学素材,并就解构技术作适宜范围内的意识形态改造,最终通过“言语形式”把握适合的“言语内容”。可以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目标靶”的“言语内容”包括正念人生哲学、社会公义理念、善恶良知观念、德性思维与道德体悟等方面的内容。

2.2情绪情感

挖掘作者情绪情感的意义在于同相应的思想意识作匹配,更在于强化言语施为者的“感染”能力。使阅读者明确,对待善、恶的情绪反应和情感处置应当有截然界限,接纳美、丑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回照也必然有所差异:只有这种知性论的联系建立了,人性论意义上的“道义逻辑”才能够被唤醒,加之“感染”(共情)作用的催化,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方能得以圆满。

2.3写作能力

之所以将“写作能力”归人“言语内容”的范畴,是受到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启发:“写作能力”的习得过程实际是“阅读技术”的获知过程,也就是说,“写作能力”便是利用“阅读技术”获取的知识经验。即便它可能被视为二阶上的形式要素,却始终都以“语用行为”为表现方式;既然如此,便可由维氏的后期理论证成笔者划型的正当性。

3结论

从“言语形式”到“言语内容”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里路,这一路径的逻辑是:由语体美学感知和认识修辞技术、表意手法,由语篇结构领会话语规则、思维规律,由诵读技巧强化前两者的“回路”;进而在前述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意识、产生情绪情感共鸣,并完成写作能力的转化,最终趋近“道德人”的塑造目标。

猜你喜欢
言语形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丰富言语实践活动 提升语文核心能力
“言语形式”为核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叙事性作品言语形式的学习点
言语习得,阅读教学的永恒追求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