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研究

2017-06-30 08:36解晨扬��
现代交际 2017年11期
关键词:异化马克思工人

解晨扬��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最早提出了在馬克思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异化理论。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都是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阐述出来的,因此它一直以来都是被哲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学说等被马克思所构建的理论中,异化理论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马克思 异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033-02

一、异化及其早期异化思想

(一)异化

异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近代就在此基础上把其提高到了理论高度,而在德国古典哲学时期更是纳入哲学范畴。拉丁文 alienatio就是异化一词最早的来源,之后演化成现在英文中的alienation和德文中的Entfremdung。早在《圣经》中,就出现了因偷吃禁果而沦落成凡人的亚当和夏娃被从上帝的绝对神性中“异化出去”。人类能够和上帝相通而产生的狂喜之境是中世纪对异化的定义。而人类的精神和上帝因为原罪有了疏远,即精神死亡就是异化,这是加尔文在新教时期所认可的定义,这个时候的异化并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还只是一个被宗教神学所限制,代表丧失、脱离、疏远的平凡词语。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渐发展,近代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对中世界宗教神学进行批判,丰富了异化的内涵和外延,开始在他们的社会学和哲学作品中使用这个词语。

(二)早期的异化思想

早在近代前期,异化指的是权力的转让,并没有提高到哲学层次,之后这一词语才在社会政治学领域中被运用。英国的霍布斯就是最初在政治学领域中运用异化一词的哲学家。霍布斯表示是人民而不是神给予了国家或君主的权力,这点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阶级对立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国家,国家的产生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和本质。

异化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并且开始频繁在政治、道德和经济中被使用,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首先提出的。卢梭表示在政治方面人们同等待遇的享受是国家得到了其所有权力的转让而应有的,而经济方面的异化则是人们自身的悲剧,是由于他们在私有制之下获得的私有财产。卢梭认为政治异化又会受到经济异化的影响而产生,所以只有反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制度,才能使政治异化被灭除。公平、平等的毁坏和社会的不安定致使人性的歪曲和道德泯灭都是由政治、经济中的异化引起的,而人们自身的纯真和朴实会随之逐渐消失,不再在意他人利益的得失而只要求自身利益的获得。所以,转让是卢梭的异化含义,而且转让者会被转让所伤害。

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来源

(一)黑格尔的异化概念

从逻辑学、自然哲学到精神哲学这三个哲学的逻辑层次是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提出的。以“绝对精神”作为核心,循环往复的以“绝对精神”为开始又以“绝对精神”为结束,这个整体十分完美的体系就是黑格尔的理论基础。异化在这个自我存在、自我否定再到否定的否定的“绝对精神”的辩证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就是“绝对精神”被拓宽之后的表现,而这个运动体系的完美运行是需要异化与异化的相互发扬和摒弃来完成的。所以,黑格尔的整个运动体系是能够自我满足的,绝对精神是可以自身圆满的,而这里面的异化思想是拥有自身和理性的唯心主义,一是一元论思想和本源唯一,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了其异化观。二是有效的使用辩证法,让本质意义上主客体间的关系得以在其异化中体现。

(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主要在宗教领域内表现其异化思想。费尔巴哈认为感性存在的人是异化的主体,也是其进行研究的基础,所表述的异化观是人本主义的。《基督教的本质》中描述了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思想:并没有真实存在,只是在人们想象中创造出来的基督教中的上帝,他被人们给予了灵动、完美的形象和超出常人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类本质属性和人类对自己本质上的异化。费尔巴哈比黑格尔有更大进步的表现是:他是唯物主义的异化思想,是以人作为哲学的关注方向。但是费尔巴哈只能从理想中的爱来战胜宗教异化,只因为他思想中的人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抽象的。

三、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异化理论的基本内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异化有着不一样的特征、内涵和时代内容,它是一个历史概念。马克思异化理论中解释主要表示“分离、疏远”的异化内涵是在人的对象化活动过程中,那些原本属于人活动的结果和人的东西获得了独立性,且取得了能够限制和统治人的力量,经济领域是其主要的外延。

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定义是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解和研究异化概念的基础。他们认为人们作为自然生存中的客体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人们也逐渐开始被他们所创造出来的工具所操控和支配,这是他们对异化的发生领域和后果来进行研究而得出来对异化的理解。但是马克思却不完全认同他们的理论,他认为人类生存和自然、各种需求和供给,他们相互之间是相互依靠却又相互抵制的矛盾关系,总的来说就是人类和自身发展而制造出来的事物,即人类和自然之间相互的矛盾关系,这就是异化真正的实质。虽然异化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表现形式更多的是控制、支配和统治人类,但是人类在和异化进行不间断的争斗中也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因此异化也对人类能够产生相对的积极作用,它在历史发展阶段中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还是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不可缺少的必然表现。

然而异化和外化、对象化、物化之间是不同的。人和劳动外化、对象化结果的劳动产品在劳动者的劳动对象化、外化之后开始逐渐疏远、分离,而交换和私有制也在劳动产品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出现,劳动产品的支配权被劳动者丧失,然后只能对其“出让”,最终就完全分离开来了劳动成果和工人,异化就由对象化和外化转变而成。

(二)异化理论的形式

异化的四种类型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明确的表述:产品同劳动者的异化、劳动同劳动者的异化、人的类本质同人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首先是产品和劳动者的异化。不依靠工人的能力,和工人付出的劳动不再是统一的,一种异己的事物就是工人付出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劳动产品和工人之间不再是一种依存的关系,反而逐渐变成了异己对象的关系。所以工人无论再如何努力创造价值,生产产品,使产品更加完美,甚至把自身全部的力量都放到这个自身创造的价值之上,都无法改变他自身逐渐卑微的地位,再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物品,生活和生命也更加扭曲,最终把自己的生命都给予了这个自己创造出来的事物,生产商品付出的劳动和工人自己都成为了工人生产出来的具有价值的产品。工人想要维持自己生存和生活需要就只能被自己的劳动产品所支配。其次是劳动同劳动者的异化。在进行生产产品这个劳动行为异化里面才能真正了解作为生产和劳动总和的产品异化的意义。工人为了生产产品而付出的劳动成为了和工人自身不同的,不能互相依靠的存在,而工人劳动这种行为也是一样,成为了和工人互相对立的单独存在。这样工人付出的劳动就和工人没有了联系,工人就无法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认可自己,确认自己行为的正确性,不能自由利用自己的创造性,只能机械地进行工作,无法从工作中找到生活的趣味,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折磨。工人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就要通过这种已经成为了手段的劳动行为进行强制性的劳动。而工人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甚至于他自身都是不属于自己的,而是为别人劳动、创造价值的其他人的所属,工人也就在这样的劳动活动中逐渐迷失自己。再次是人的类本质和人的异化,即人的自我异化。这种异化是由于产品和劳动者的异化、劳动和劳动者异化所引起的。不一样的个体相互之间所存在共同性的抽象表现就是类本质,人类生活就应该是人类应有的生活,这样就叫类生活,人和动物不同的是类存在物,即普遍的、无限的存在物。人类能够进行自主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活动就是人的类特性。可是在异化的现象中,人的类生活就是為了获得生存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由生产劳动形成的手段。所以,人也在这样的手段中,活动不再是自由自觉的,而是失去了自身的思想和意识。最后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异化。以上三种异化形式就导致了人和人之间异化的产生。人和其他人不再统一,而是对立面的原因就是人类已经首先和自己相对立了。人和自身劳动、产品和自身之间都相对立,那么这样的联系也就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相同。

(三)异化理论产生的根源

异化是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才造成的:首先,人的本质和活动决定了异化的存在。《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出,生命活动的性质是由一个种的整体和类特性表现出来的,人类的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任何一个种的尺度,人都能够以其为标准,并且把内在尺度在对象中表现出来,然后进行生产创造,而不像动物那样只在它所属种的尺度和需要的范围内进行构建,所以,人的构造过程中是依据美的规律来进行的。在这个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人们的创造性活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参照物的价值尺度而进行的,可是人们活动过程中具有的盲目性、为利益所驱使和自身操作实践水平不足,都是导致劳动实践中消极的原因,让人们的实践劳动变成了外化的人或处于外化范围中自我行为的产生,而不再是人们进行劳动实践确定自我的本质和肯定的过程。因此异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劳动实践的消极方面。

其次,异化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分工和私有制。社会活动的固定化是由旧式分工造成的,它固定、限制人们的活动范围,还把人们的活动变成对立的、不同的力量。异化的消失需要固定的社会分工一同消失,而现在社会分工随着社会发展是必然存在的,异化也就会因为分工的存在而存在。

再次,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异化现象加剧。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了解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会造成很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是他们仍然以环境污染和全人类的利益为代价,为了取得更为可观的剩余价值而继续污染环境,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只顾自身需要和其本质的表现,就造成了异化。

“最后,异化现象随着世界历史性活动和全球化发展而更明显。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地域之间变得‘狭窄,世界市场的力量对人们的活动起到了掌控作用,全球化技术发展的同时,各种类型、越来越多的污染也随之产生,这也可以表述为异化在人们不断进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陈飞.异化与自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由思想探析[J].求是,2012(02).

[2]张一兵.赫斯与青年马克思:金钱异化本质的异质基础[J].学海,2012(3).

[3]韩立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究竟是不是循环论证[J].学术月刊,2012(3).

[4]周尚君.马克思“异化”概念的思想史考察[J].人大法律评论,2013(1).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异化马克思工人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最有思想的句子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
别开生面的描绘
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