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纷纷,风正起,清明至

2017-06-30 20:45
黄金时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馓子祭祖团子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重大的传统祭祀节日,清明节雨纷纷更是添加了浓浓的诗与远方的色彩。除了有扫墓、祭祖和踏青的传统习俗外,清明节还蕴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和诗词文化。

清明美食,味蕾與时令美味的碰撞

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艾叶(也可以用其他绿色菜叶代替)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馓子方便易做,用面粉加少许食盐和调料,用水调和,揉成面坯。然后再搓成条状,上面洒抹一些菜籽油。等面条在盆中回油,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抻开,粗细均匀一致,折叠造型,放入油锅,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炸成大把或小把的,便是黄脆脆的馓子了。

发糕

发糕是湛江的民间传统小吃,制作工艺独特,配料考究,成品色泽洁白如玉,形体中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其最大的特色是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适量糯米酒发酵而成,营养丰富。

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乌稔饭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rěn)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烧猪

“烧猪”,始于中原盛于粤。清明节祭祖,广东人的习俗一定要用的就是拿“烧猪”供奉。烧猪寄托着粤人慎终追远的情怀,广东长期流行着金猪祭祖的习俗。所谓金猪,就是在烧猪头部插上金花,用作祭品。清明时节,粤人以家族为单位,由孝子贤孙们扛着金猪,浩浩荡荡地上山扫墓祭祖,以金猪象征家族兴旺,事业红火,告慰先人在天之灵,以此向先祖表示孝心和敬意。

清明诗词,文人墨客随意挥洒的笔尖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鉴赏】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孤单凄凉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遂向牧童打听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点着远处的杏花村。前两句令人愁肠寸断心神恻然,后两句则开拓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全诗意境悠远、清新明快,耐人寻味。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鉴赏】《清明夜》描述了白居易在清明节夜晚踏青的所见所闻。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鉴赏】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诗人还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临水沉思,诗人想起了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遂起了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的念头。

摆动的彩球

流传已久的清明美食还有很多,所列举的清明诗篇也远远不及古代人们智慧的N分之一。

清明到,除了祭祖扫墓,如果春光正好,还可以邀上几位好友外出踏青,带上清明美食,或写生画画,或吟诗作对,不失为一种专属于中国人的特别体验。

猜你喜欢
馓子祭祖团子
清明祭祖
学礼仪
绵 延
南瓜团子
除夕祭祖
常吃常香常想的“馓子”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学习潜力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