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世界成长的情怀

2017-06-30 18:07
黄金时代 2017年5期
关键词:诗词古诗词学生

作者简介:

孙忠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中国楹联学会、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会员,香港诗词学会理事,珠海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网络诗刊》电子季刊主编。

只要静下心来,你一定会惊讶地发现,古诗词与我们朝夕相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从古到今、从学习到生活、从我们喜爱的流行歌曲到父母一辈的口头禅、从街边的标语到电视新闻,它的影子随处可见。

古诗词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我们的成长也一直接受着它的启蒙和教育。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古诗词就融入了中华民族母语的形态中,成为语言交流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广大学生耳熟能详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等记载于西周初年《诗经》。这是中国最早的诗词雏形,经过几千年的延续还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

从 《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到《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从《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到《增广贤文》中的“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从龚自珍的“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到毛泽东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诗词逐渐走向成熟,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生活在古老的诗歌国度,诗词也无形地深藏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当中。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新诗和古体诗之间形成一条分界线。古诗词和现代诗歌最大的不同,在于诗词的根深深植于古老的方块字里面,流淌着民族的血脉,跳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脉搏。它独有的抑扬顿挫,从乐府、杂诗、古风、律绝、词曲,到上古音、中古音、中原音韵、平水韵、中华新韵,都沉淀和延续着历史和文化的精华。它和书法、国画、楹联、篆刻一体同春,是华夏人文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很多似诗一样的顺口溜大多出自《增广贤文》和古人诗词,又如流行歌曲中邓丽君的《几多愁》(虞美人)、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安雯的《月满西楼》(一剪梅),而王菲更是把苏轼的《水调歌头》演绎得淋漓尽致。媒体的广告语和新闻也融入了诗词元素。诗词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并不遥远。在世界文化的长廊里,它具有独树一帜的民族特征,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尽显东方神韵。

纵观近代文学史,五四运动以来,西方文化的引进对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很大的打击,诗词被诗歌概念区分出来,甚至一度被边缘化。从文化主流跌落到民间,它却像一株株风吹不倒的小草,拼命地扎下根去,延续着华夏文化的灵魂,经历了风霜雪雨,如今它正重新成长成一棵大树。从夏明翰、秋瑾、陈毅、柳亚子,到毛泽东、聂绀弩,诗词无处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经过短暂的痛苦挣扎,经过岁月的洗礼,它像凤凰一样涅槃,浴火重生。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文化逐渐得以重视和发扬,传统国学得到空前的发展。作为国学的组成部分,诗词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从课堂走向全民阅读,从简单的阅读欣赏发展到全民创作。由文化和民政部门主管的民间社团,从省市到州县到乡镇有几千家之多,学生诗词社团也如雨后春笋遍及大学或中学校园。诗词之市、诗词之县、各级“诗词之乡”层出不穷,相继挂牌。学校的诗词教育工作是衡量“诗词之乡”称号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借此东风很多大中小学成立了诗词创作基地,诗词欣赏和创作真正地走进了学生课堂,涌现了一大批成绩优秀的小诗人,使千年薪火得以传承。最近几年,国务院参事室下属成立了中华诗词研究院,相关院校成立了詩词研究机构。北京中国国学中心已经竣工,为后续的诗词国学发展夯实了基础。最让人欣喜的是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开辟的与诗词相关的栏目,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成为最重要的参与者。

教育是文化的生产力。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拥有自己的文化脉络和特质,形成自己的民族魂魄,承载和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诗词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符号,具有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学习诗词对学生的素质修养,性格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诗词可以增强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及拓宽学生的语言环境和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学诗的人在面对客观世界时,更具有主动性,会张开观察事物的各个角度,进行独立性思考,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拓展,达到更高的审美层次。如贵州大方一中吴卓江同学的一首作品“”青山绿水绕农家,鸡鸣狗吠响声喧。犹爱慈亲桌上饭,老家独念旧家园”,小作者对农村家园的细致观察,在头两句得到具体的体现。作者通过思考和联想打破了固有的逻辑思维,有了自己的感悟,接下来两句把对父母的感情和曾经的旧家园联系到一起,善良纯真跃然于纸上。沉淀了一份质朴,更是一份素养。诗人常说写诗的过程是从逻辑思维到感悟思维的过程。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在各个学科领域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诗词更是对语文知识的提炼,是中华汉字浓缩后的精华。

诗词是培养学生爱心和恒心的最有效途径。爱心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爱国之心,爱人之心,所谓人间大爱教育都是从学生时代一点一滴开始。从南北朝流传下来的乐府民谣《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有苏轼的《题西林壁》,杜甫的《山行》等等,无不抒发着古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情怀。畅游在山水田园的精神世界中,这一切都将在学生的心里播下光辉的种子。又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岳飞的《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还有屈原的《离骚》,辛弃疾的《破阵子》,许许多多爱国主义诗人的金声玉振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花儿少年、青春一族的热血情怀。李商隐的警醒,李清照的清丽,王昌龄的高远,曾参的峻骨,都会对学生的性格及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诗言志,诗亦开智。诗以情胜,美好的感情来源定会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摄取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正能量。

诗词的魅力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徜徉在平平仄仄的母语环境中,年轻的心便少了一分戾气浮躁,多了一分清浅安然。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智慧潜能。心灵的渴望和需要让学生去自发地涉猎更多的书籍和知识。有人说诗家也是哲学家和杂家,是有科学道理的。不同学科的底蕴培养出不同风格的诗人。数学使人周密,文学使人灵秀,历史使人明智,哲学使人深刻。在诗词的欣赏和创作过程中,学生会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这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其性格沉淀和走向生活的成长道路上更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诗之大者——无事不可言,无物不可状。诗词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一泓清澈的泉水,一剂人生的润滑油,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让学生的黄金时代迸发出瑰丽的色彩,那会是人生道路上最美的曙光。

猜你喜欢
诗词古诗词学生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赶不走的学生
猜诗词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