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子避席”领悟尊师重教之传统

2017-06-30 19:50孙经超��
现代交际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尊师重教曾子

孙经超��

摘要:作为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无数优良的传统美德,尊师重教是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的美德。多少中国历史上有名望的人,不管他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面对自己的老师,一直都是非常尊重,也由此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典故,“曾子避席”就是其中之一。透过“曾子避席”的典故,来看尊师重教这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意义。

关键词:曾子 曾子避席 尊师重教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080-01

曾子,原名曾参,孔子的弟子,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被后人尊称“宗圣”。曾子一生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曾子也是一位尊师重教的践行者,“曾子避席”的历史典故可以很好地说明。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说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知识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成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也与这种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有直接的关联。在我国,这一传统世代传承,绵延不绝。《荀子·大略》:“国将兴,必贵师而傅。”这句话是说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老师。《礼记·学记》曾言:“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严师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从中可以看出尊师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古人对教师的敬仰。如果没有老师,那么我们就会处于一种愚昧无知的生活环境中,文明也不会继续向前发展。尊师重教的礼仪传统历久不衰,使得中华五千年文明能够源远流长,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

如何才能够真正做到尊重自己的老师呢?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看,对待老师心诚、怀有敬意是作为弟子践行礼的最基本的要求。首先,尊师要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对待老师,即首先要做到“诚”。孔子曾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月云月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儒家推崇的礼必须是从内心焕发出来的,虚情假意,只是注重形式,礼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也曾经说过:“诚者,真实无妄之谓。”(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真诚的人没有任何的虚伪造作,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从内心深处迸发而出的。尊师需要心诚,浮夸的表情、伪饰的言行都是经不起时间考驗的。其次,尊师要做到敬师。“敬”是儒家礼的要求之一,“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左传·僖公十一年》)一个“敬”字,彰显了礼的精神内涵。《礼记》曾言:“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礼记·曲礼》)也就是说无论是治国安邦的礼制还是平时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礼节,都需要一个“敬”字。尊敬自己的老师符合礼的基本要求。尊敬自己的老师不仅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外在的行为举止也要体现出尊敬老师。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将敬作为自身修养以及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能够尊敬别人的人必然是有德行的。从“曾子避席”典故中曾子对待自己老师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曾子是一个自身道德修养极高的君子。总之,尊师需要对老师发自内心的虔诚,只有内心真正敬爱自己的老师,才会在外在行为上体现出来,才会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不逾矩。

传统礼仪文化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尊师重教的礼仪传统是不能舍弃的。现如今,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与日俱增,而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看待师生关系等问题上截然不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继承和传播我国古代优秀的礼仪文化成为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曾子避席”所折射出来的“尊师重教”的价值观,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使得人们认同并吸收。首先,国家要重视教育,尤其要重视教师。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引领,而教师在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家需要加强舆论宣传,增强人们对教师和教育的认识,使人们从内心尊重老师。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学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全面人才的基地。因此,学校应该培育学生懂礼、守礼 、践礼,加强对学生进行尊师重道等传统礼仪的教育。再次,家庭尤其是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后,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促进人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培育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能够使人们意识到教师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总之,我国传统的文明礼仪不能抛弃,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更是需要人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尊师重教曾子
哪吒失手
尊师重教,每天都是教师节
曾子杀猪
不陷富贵以为己悦,不乘贫贱以居己尊
不陷富贵以为己悦,不乘贫贱以居己尊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国际视野下的“尊师重教”
从“曾子避席”领悟尊师重教之传统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曾子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