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7-06-30 08:18林志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

林志东

[摘要] 目的 分析ICU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ICU应用有创呼吸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影响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00例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中,有32例患者发生了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概率在32.0%,有11例因医治无效而死亡,死亡率在34.4%;单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APACHEII评分、呼吸机应用时间、胃内容物返流、体位、应用抗酸剂、糖皮质激素、其他侵入性操作因素为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11评分、呼吸机应用时间、胃内容物返流和平卧位为引起有创呼吸机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ICU应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有助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关键词] 重症病房;有创呼吸机;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8-22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ICU patients with invasive ventilator.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from January,2014 to December 2016 in ICU of our hospital.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esults 100 patients with invasive ventilator,32 patients ha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ith a probability of 32.0%.Eleven patients died due to ineffective treatment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34.4%.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lbumin level (P<0.05),APACHEI score,time of ventilator application,gastric contents reflux,posture, application of antacids,glucocorticoids,other invasive factors were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P<0.05),Ventilator application time,gastric contents regurgitation and supine position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ventilators.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ventilator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asures are helpful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Key words] Intensive wards;Invasive ventilator;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isk factors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院发展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大障碍。NICU收治患者多为严重神经系统受损疾病患者,常具有基础疾病多、起病急、病情危重,常伴有意识障碍,接受侵入性操作及大量的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自身抵抗及保护能力均较差等特点决定其为医院感染的易感染群,而下呼吸道感染为其发生医院感染的最主要的类型之一[1-3]。由于部分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应用有创呼吸机的概率较高,而有创呼吸机的应用会明显增加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4]。本研究对可能诱导重症监护病房当中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其中男56例,年龄2~80岁,平均(43.5±4.1)岁,女44例,年龄2~72岁,平均(44.9±3.2)岁,对所有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100例患者中引发下呼吸道的可能因素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实行全方位护理,跟踪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1.2 方法

将所有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分類,以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诱导因素,排除无关因素,找出各个因素与呼吸道疾病感染几率之间的关系。

1.3 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5]。排除肺部肿瘤、肺结核、肺不张等肺部疾病。患者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间在48h之内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为时间标准;将机械通气过程前后的胸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通气之后的胸部出现新浸渍的阴影区域[6];白细胞所占有的体积分数显著提高,乃至>10×109/L;患者开始出现性肺部啰音、炎性支气管分泌物及肺实变等症状,这些都是发生肺部实质性感染的有力症状;另外,在对痰进行培养实验中发现了病原菌的存在或在已知的病原菌基础上又发现新病原菌的存在都可以作为确诊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标准[7]。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应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各项危险因素性并确定其影响程度。

2 结果

2.1 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情况

经过数据记录、统计发现,在选取的100 例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中,有32例患者发生了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概率在32.0%,有11例因医治无效而死亡,死亡率在34.4%。

2.2 下呼吸道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呼吸机应用时间、胃内容物返流、体位、应用抗酸剂、糖皮质激素、其他侵入性操作因素为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APACHEⅡ评分、呼吸机应用时间、胃内容物返流和平卧位为引起有创呼吸机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人体呼吸道的主要部分为鼻腔、咽喉、肺泡、气管、支气管等构成,其中鼻腔当中的主要结构鼻甲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将人体吸入的气体进行异物净化、加湿、加温等,这是通过鼻甲中富含的丰富黏膜组织、血管、黏液等完成的[8-10],在这一过程完成后,下呼吸道便能够免受有害物质及各种微生物的侵害,得到一定的保护,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在建立人工气道工作过程中,人体的上述各项生理功能由于外界强力的侵入而受到了破坏,细菌便很容易入侵呼吸道,并滋生、繁殖,最终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等危险[11-14]。本研究结果中100例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中,有32例患者发生了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概率在32.0%,有11例因医治无效而死亡,死亡率在34.4%;说明在临床上,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由于经常会应用有创呼吸机进行通气,因此很容易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经过相关数据调查发现,这类疾病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50%~70%[15]。有研究证实[16],侵入性的操作能够带给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高系数的呼吸道感染,属于独立高危因素。本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2.0%,与相关报道相近[17]。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8个因素与有创呼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呼吸机应用时间、胃内容物返流和平卧位为引起有创呼吸机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APACHEⅡ评分反映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评分高的患者应激反应较强,机体免疫力下降,常需进行吸氧、吸痰、鼻饲等创伤性治疗,易发生内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APACHE Ⅱ评分可以作为预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指标。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在延长的机械通气过程中,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由于呼吸肌疲勞尚未完全恢复而需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使撤机过程反复[18]。如果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到一定时间后及时拔除气管内导管,改用经鼻罩/口鼻罩无创通气来辅助通气,可望有效地避免人工气道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和VAP。总之,在临床上应尽量采取最合适的医治组合,及有效的干预措施,尽可能降低感染几率,以增加治疗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 倪淑红,颜喜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356-235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202.

[3] 林玉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9):1358-1359.

[4] 李颖霞,王书会,邓钰,等.ICU应用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696-698.

[5] Bauer TF,Ferrer R,Angrill G,et al.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incidence,risk factors,and microbiology[J].Semin Respir Infect,2000,15(4):272-279.

[6] 贾育红,袁天柱,刘滨.重症监护室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非发酵菌的耐药性与危险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2):104-108.

[7] 艾湘芸,刘春林,李琼一,等.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3):220-222.

[8] 倪少娟,陶春凤,周华辉,等.儿科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6):629-632.

[9] 肖慈云,胡龙凤.ICU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3(2):272-274.

[10] 章雄英.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2):41-42.

[11] Yuhua,Zhou,Ping,et al.Analysis of the microbiota of sputum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版),2010(10):754-761.

[12] 林辉斌,李伟杰,许志成,等.呼吸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和耐藥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1):888.

[13] 孙莉,薛永朝,单晓萍,等.重症监护病房中呼吸道感染菌监测及耐药感染因素的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037-1039.

[14] 刘莉,陈军,高建瓴,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监测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2,38(18):2140-2143.

[15] Jikui,Deng,Zhuoya,et al.Respiratory Virus Multiplex RT-PCR Assay Sensitivities and Influence Factor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中国病毒学(英文版),2013(2):97-102.

[16] 刘鹏,陈童恩,张玉楚,等.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16):60-62.

[17] 廖学琴.重症监护室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38-40.

[18] Li,De-Zhi,Chen,et al.Preliminary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the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 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1(5):687-692.

(收稿日期:2017-01-28)

猜你喜欢
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新生儿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不同起始负荷剂量治疗中重度革兰阳性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环境相关性研究
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29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