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号】周村烧饼:一炉酥香惊艳时光

2017-06-30 01:44肖寒
走向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烧饼老字号

肖寒

2017-04-20 走向世界杂志

乒乓球大小的面团轻揉几下,眨眼之间就成了圆似满月、薄如纸张的饼坯,粘满芝麻后被翻手贴在了炉壁内,仅10秒,湖北的芝麻、鲁中的小麦、广东的蔗糖在师傅的手中,变化成一张“薄、香、酥、脆”的烧饼,这口感也只有在周村才品得到。

悠悠烘烤千年,薄脆不失厚重。这两句话说的正是酥香越千年的周村烧饼。纵观周村烧饼的品牌发展,能从淄博当地众多的美食小吃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知名的老字号品牌,究竟靠的是什么?

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兆海总结,靠的是产品的独特和严格的品控,靠的是企业的天地良心:“薄的是烧饼,厚的是良心。”炉火工匠传匠魂,创新发展立品牌。这就是周村烧饼,延续传统手工技艺的根脉不动摇,同时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体验式营销的成功发展之路。老字号的老味道搭车最流行的经营模式,周村烧饼必将继续惊艳时光、温暖岁月。

一炉酥香越千年

周村自古善养蚕桑,亦是丝绸重镇,所产丝绸经由陆路或商船沿丝绸之路销往中亚地区,也带来了风格迥异的异域文化,其中就包括胡饼。后来出现的薄酥烧饼脱胎于胡饼,虽整体变薄,但其边缘较厚,口感不佳。直到1873年左右桓台人郭云龙开办烧饼铺“聚合斋”,烧饼才发展成现在的模样。

1956年,周村聚合斋等十多家烧饼作坊响应号召,通过公私合营加入到了周村食品厂,即今天的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这些作坊,大都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颇具盛名,更有甚者还可上溯至清朝末年。1961年,企业以地名,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周村牌”商标。在合营后的50年中,周村烧饼却一直没有大的发展。

1992年,为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周村烧饼曾进行现代化工艺改造,花费上千万元尝试制作烧饼生产机械化流水线,做出来的产品格外圆而且都一般大,很好看。但产品流入市场后,却遭遇了大量的退货。原来,机器生产出来的烧饼虽然外形好看,却失去了手工制作的口感,吃起来不像烧饼而更像饼干。历经4年,食品厂资不抵债,改造也以失败告终。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兆海临危受命接手了公司。1998年,张兆海亲自登门请回了已退休在家的食品厂烧饼老艺人,请他们对周村烧饼的配方、生产工艺、操作流程再进行规范整理,并传授给部分一线工人,坚持恢复传统的手工制作流程。他又自筹资金扩大生产和销售,终于在1999年实现了经营性盈利。

在公司2000年破产重组后,企业逐步驶入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周村烧饼”省内经销商达200余家,直营店达30多家。2000年至今,企业销售总收入近8亿元,产能、市场、经济效益、人才、品牌文化等建设成果令人刮目相看。

老味道搭上新模式

坐享其成不能传承老字号,从周村烧饼的发展就能看出,包容创新的理念一直贯穿其中。2006年,张兆海提出了“二次创业”的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周村烧饼再次踏上了一段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征途。

2007年6月,济南分公司正式建成投产。同年9月20日,上海周村烧饼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小烧饼走进了大上海,摆上了有“中华第一街”之称的南京路。2011年,公司还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出了传统与时尚结合的糕点新品——向阳酥,产品一投放市场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只要产品好,不掺假不造假,消费者就会识货。”在张兆海看来,周村烧饼的科技含量并不算高,之所以能长盛不衰,老少皆宜,靠的就是“用心去做”。然而,他也清楚地看到,“对于我们这些老字号,‘老容易成为束缚企业发展的包袱,如果仅仅一味地坚守传统,便很难将这块金字招牌擦得锃亮。”

于是,周村烧饼对营销策略、产品包装、销售模式、产品品种等方面大胆改革,老味道搭上新模式。2016年周村烧饼突破传统甜咸烧饼限制,推出了芹菜、胡萝卜等蔬菜口味的烧饼,黑芝麻周村烧饼也推向市场,新的包装顺势推出,包装上写道:“匠心杰作、炉火纯青、可以吃的艺术品。”此外,以品牌展示、技艺演示和顾客体验功能的“工厂店”也颇受好评。周村烧饼更是结合“互联网+”,畅通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销售平台和渠道,真正走向全国。

“2017年将是品牌建设发力的一年,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春天到了!”张兆海提出了自己筹划已久的“周村烧饼中华老字号擦亮工程”计划,意在摆脱传统食品生产企业重生产轻研发的发展格局,改变粗放经营模式短板,着眼于传统企业与现代市场的对接,这些变化令品牌擦亮工程亮点纷呈。其中,计划在高青县、沂源县建设共50台炉的生产基地及济阳县、文昌湖区的生产基地高标准升级改造工作,将成为“擦亮工程”的第一张牌。

让老字号历久弥新

薄薄的烧饼,利润并不高。这些年,周村烧饼公司所在地,是淄博市周村区的黄金地段,其前后左右基本都建起了各种卖场,但张兆海一直没有动心,而是坚持做好这一张“饼”。

“烧饼不光是公司的,还是周村人民的。”本着这样的理念,张兆海将周村的文化底蕴做到烧饼里,公司相继获得中华老字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还编纂了《周村烧饼志》。2004年,“周村烧饼”破天荒地与周村古商城“牵手”,在银子市街开设“周村烧饼老店”,后又逐渐发展为周村烧饼博物馆,真正把“非遗烧饼”做成古大街上能吃的文化,让游客把“周村”带回家。

博物馆的成功只是“周村烧饼”保护老字号品牌的一部分。张兆海深知,传承和发展更离不开“人”。1999年,在职的烧饼制作工人曾减少至20余人,企业一度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对于人才培养,张兆海格外重视。2013年“周村烧饼”便与淄博机电工程学校联合创办“周村烧饼传习所”,后又陆续与山东理工大学等省内高校联合,建立“老字号实习基地”,让更多学子有机会了解周村烧饼文化,吸引优秀年轻人入职。

周村以“烧饼”而闻名,其本地的烧饼品牌却不只是“周村烧饼”一家,仅是散落在古街上的烧饼作坊就超过10家。“想要谋发展就不能‘吃独食。”张兆海说,2013年周村烧饼就与山东省质监局联合制定出了正规的地方标准,今年将积极申报省级“周村烧饼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把周村周边的烧饼生产小作坊吸纳进来,统一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统一品牌,让周村烧饼由企业品牌变成区域品牌。

2017年,张兆海又有了新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形成“一所、一地、一中心(周村烧饼历史文化展示和研究传习所、山东周村烧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规模化生产基地、中华老字号暨国家级非遗—周村烧饼文化产业園)”格局,将周村烧饼产业做强、做长,让“老字号”不断绽放新的光彩。

编辑/郭蓓蓓endprint

猜你喜欢
烧饼老字号
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意见》
八戒吃烧饼
TEST OF TIME
老字号:推陈出新是可持续发展第一要务
又唱黄桥烧饼歌
美味的烧饼
老字号 新方向
烧饼比油条更少油吗?
每个烧饼多少钱
痘痘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