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双剑合璧

2017-07-01 08:34曾惠燕
关键词:进行批评同学老师

曾惠燕

【摘要】 在复杂、系统的教育工程中,“赏识”与“批评”就像人的左右手,不能将它们分割开,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正确认识它们的意义和关系后在教育工作中把它们双剑合璧,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时要抓好时机、注意场合,分清主辅,在赏识中批评,灵活运用。

【关键词】 赏识 批评 符合事实 真心 时机 场合 转换 追踪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6-004-020

很多年前,很多教育理论中都提出了“赏识教育”,也有很多事例说明了赏识教育对促进孩子的成长起了很大的教育。我也接受了这教育理念的洗礼,并把它运用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确,赏识教育能发挥出巨大的魅力,它能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热情,它能使胆小的孩子变得更勇敢,它能让自卑的孩子能自信,它也能让转化“差生”的工作更有效。但是,在应用这一教育理念的同时,我也发现很多孩子容不得老师对他的半点批评,一受到老师的批评,马上就会摆出臭脸,事后还会与批评他的老师闹情绪、玩对抗……怎么会这样呢?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呢?这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正确认识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的意义及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激励。

虽然,赏识很重要,但赏识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表扬,它的前提是“识”,由“识”带来“赏”。“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一个孩子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也会有犯错的时候,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是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虽然批评通常不讨人喜欢,它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错误行为,使学生情绪上受到一种受罚的体验,但批评教育可以培养他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品质,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心灵不再是那么的脆弱,这也正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棵盆景要变得更有艺术价值,免不了修剪,而且是反复的修剪,更何况是人的成长。作为教师,既要用积极的眼光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成长潜能;也要敢于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纠正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所以,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就像小鸟的双翼,人的左右手,我们不能将它们分割开,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或是摒弃哪一方面;同时它们也是教育法典中两把锋利的宝剑,如果把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双剑合璧,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在赏识中进行批评教育

英国著名学者帕金森和鲁特莫吉在他俩合著的《事业成功之路》这本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批评之前,你最好先以表扬铺路。人们往往容易接受能看到他优点的人的批评,如果你在批评前没有先予赞扬,很容易激怒被批评者”的确,在批评学生之前,我们不妨先对他的优点进行赏识,这样我们更容易开展批评教育工作,引导他走向正轨,从而达到预设的效果。因为再好的人也不愿意被指责做错了事,况且现在的学生从小就被父母捧为掌上明珠,被宠着长大。

大多数班集体都有那么几个不听话,爱捣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就如我班上也有好几个这样的男生,虽说是八年级的学生,但仍像孩子王,手多、口多,但又小气,玩玩就容易翻脸。曾有那么一次,一向调皮的梁×坤同学在课间时间用卷成笔状的纸棒去搔邻组的庾×涛同学的脖子,而庾×涛同学按捺不住就动手打梁×坤,就这样两个男生打了起来。后来,我把他们俩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当我问到他们原因和过程时,谁知梁×坤同学摆出一张臭脸,紧握拳头,气焰嚣张地说:“都是我的错。”从他的表情动作和语气中就可以知道他并不是真心在认错,而是在赌气,如果这样草草结案,他们肯定会有“后续”的。于是我问:“都是你的错,你错在哪里?”“那不是吗?你们老师肯定都会说是我错的。”梁×坤不甘示弱地“回敬”我。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批评教育,他也是听不进去的。于是,我选择绕一绕圈,先从他的进步点谈起:“坤,这个学期你上课的表现都比上学期进步了,科任老师都向我表扬了你,很多同学在周记中都有写到(其实这些我在课堂上都已经表扬过的)。你能做到这样,不容易吧!”说完后,我观察了他的表情,有点好转了。于是,我继续说:“我们班上还有几个上课一点都不听课的同学,你能帮帮我的忙,把你的经历跟他们谈谈,用你作为他们的榜样劝劝他们吗?”听我这一说,梁×坤就高兴起来了:“不知道行不行,我跟这几个同学挺哥们的,我去试试吧。”就这样,当梁×坤同学慢慢地卸下他的武装时,我才向他了解打架的原因和过程,引导他们分析事情,从中认识各自所犯的错,化解他们之间的气。

教育不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事情,教学的成果取决于老师与学生双方面的合作,要以“赏识”为底色,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批评教育更利于开展工作,这就不再是苦口良药利于病,而是甜药也利于病了。

三、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都要符合事实,建立在真心的基础上

无论是赏识教育还是批评教育都要做到有根有据、符合实际,都要建立在真心的基础上,要避免成见、言过其实。初中的学生对是非有一定的分辨力,如果我们老师只是凭自己平时对学生的印象作为衡量他们好坏的标准,印象好的就常得到老师赏识,印象差的就总是挨批评,或者总是那么的几句“你真厉害!”“你真棒!”学生根本不会有所触动,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一切都很假。因此,老师应事先了解情况,弄清事实的真相,做到心中有数,客观公正,同时也要让学生们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无论是赏识还是批评,都蕴含着浓浓的爱。在这样的基础上,公开赏识批评再说明原因,学生更会心服口服,效果就会更佳。

班上的曾×东同学偶有迟到的现象,有一天中午又迟到,班的流动红旗分数就被扣了,班上的学生们议论纷纷,有几个还怒不可遏,当面指责他。我经过了解,知道他迟到的原因是中午家里有事吃饭比以往晚了,走到半路,自行车又坏了,骑不动,只好推着车跑来学校,就迟了几分钟。知道实情后,我对全班学生说:“曾×东同学迟到是不对,但这并不是简单地重复错误,过去迟到是早上睡懒觉;今天迟到,是因为自行车坏了,但他有往学校赶而且没有趁机逃课,这中间有进步了。如果,这样每天进步一点,我相信他一定会成为好学生,对吗?”这番话后,全班同学都体谅了他,曾×东也很激动。事后,我再针对这样的事,指引曾×东同学平时该怎样做,如:自行车要经常进行检查,吃饭时间晚了就要把时间安排得更紧凑些,以后更不要迟到,各方面都要表现好点,让同学们对你刮目相待。

一段时间过去,追踪曾×东同学的表现,他果真慢慢改变着,慢慢地向优秀学生靠拢。

四、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都要把握好时机,注意场合

在教胡适《我的母亲》一文时,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深深触动着我,文中写到,如果儿子犯的不是大事,母亲一般不会马上进行教育,而且从不在别人面前教训儿子。其实,这位母亲是在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进行批评教育,在维护儿子尊严的情况下,帮助儿子分析错误,指引儿子该怎样做。我也曾经向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如果你的父母当着别人的面表扬你,你会怎样?如果不是表扬是教训你或者把你的丑事告诉别人,你又会怎样?调查结果一致是:受到表扬,尽管有点不好意思,但会很高兴;如果是教訓的话,自己会感到很尴尬,很没面子,觉得以后很难在知情者面前抬得起头,虽然知道父母也是为自己好,但对他们这样的做法很反感,也听不进他们的教育。

学生的坦言让我们深刻的知道,每一个人都会极力维护自己的面子,在尊重他们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开展所有的教育。因此,把握教育的时机和场合很重要,如果条件不成熟或者时过境迁,就达不到赏识和教育的最终目的。一般来说,学生有了好的表现或细微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表扬赏识,而且适宜指名道姓,说清表扬的理由,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益于班集体再接再厉。但是,批评教育与赏识教育就要有点异样,当学生犯错,如果事情还没有调查清楚,或者抵触情绪很大,对自己所犯的错一时还不能认识时,老师就应“缓一缓”、“冷一冷”、“绕一绕”,给学生一段反思的时间,再进行批评教育。小的错误,让本人认识到错误及明白日后做法就不必在班上公开批评了;如果是大的错误,在私谈后还得要公开进行批评教育,从而教育全班学生。

总而言之,赏识教育适宜公开、范围大;批评教育适宜私下进行,而且不能以偏概全。

五、赏识教育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两者要灵活转换

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完全能够被孩子所接受。我在上语文课时,发现坐在第一位的一个男生低着头,双手在抽屉里不知玩这什么。趁他不注意时,我快步走到他面前,伸手进他抽屉一摸,一把就摸到三辆小汽车。这是属于几岁大的小朋友玩具,但一个初二的男生还在玩,我当时又好笑又生气。为了让他有所警醒,我不愿意把没收来的小汽车还给他,但怎样处理才是最好的。我想到了学校即将要举行的献爱心义卖活动,于是在对他进行教育时,我把我的想法跟他说了:要把小汽车捐出来义卖。本以为,他会闹闹小情绪的。谁知道,他不但不闹,第二天反而把家里的小汽车都捐出来。其实,这些小玩具就成了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道具,艺术性的将批评教育化作一种赏识。

六、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都要有恰当的善后追踪工作

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灵活的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出现或这或那的错误,这就决定我们老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做好追踪工作,并不是赏识完了、批评完了就结束。除了关注学生在校的表现外,我还会在微信中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因为在这追踪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关注、不断的引导。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赏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动力机”,批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冷却剂”,只有将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双剑合璧,才能让教育事业更添光彩。

[ 参 考 文 献 ]

[1]福田健,王玉珊.《表扬与批评的技巧》.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林越.《左手赏识右手批评》.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3]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进行批评同学老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特朗普称前助理是“狗”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把握批评的“适当方式”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摘揍批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