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大宗海运商品短重损失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2017-07-03 15:58王洋李坤刘进涛王伟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17年2期
关键词:进口商品检疫损失

王洋 李坤 刘进涛 王伟

(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连云港222042)

进口大宗海运商品短重损失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王洋 李坤 刘进涛 王伟

(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连云港222042)

为对商品短重风险实施有效防控,提高短重检出能效,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公平公正,以进口大宗海运商品的短重损失为研究目标,基于风险矩阵、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等评估手段,建立了一种短重损失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兼顾经验概率统计和专家评估,提高了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评估结果直观有效,为进口商品重量鉴定开展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能够为相关部门开展进口商品风险预警和防范提供有效的依据。

大宗海运商品;重量鉴定;短重损失;风险评估

1 前言

进口商品的重量鉴定是检验检疫业务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贸易欺诈、保护国内贸易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国外矿产品和粮食等大宗资源性散货的需求日益增长,致使这些货物进口量逐年递增,进而也带动了货物短重案例数量随之上升。一方面,短重频发严重扰乱了正常的进出口贸易秩序,损害了贸易各方的利益。为了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及我国的经济安全,切实保护好贸易各方尤其是国内收货方的合法权益,提高短重检出和防范能力,亟需改进和完善现有的重量鉴定检验监管模式和方法。另一方面,重量鉴定工作由于业务量大,现场性强,劳动强度大,人员专业水平要求高,随着进出口业务量的逐年提升,鉴定工作中存在的快速通关和有效监管之间的矛盾以及监管任务繁重和检验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亟需得到解决。

实施风险管理是当前包括重量鉴定在内的检验检疫业务提升把关服务能力,解决固有难题的有效措施之一。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检验检疫领域里,风险管理虽未形成成熟完善的管理体系,但其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检验检疫很多业务中都得到了体现和运用[1-2],并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在重量鉴定领域里,也有关于将风险评价方法应用于水尺鉴重工作流程的文献发表[3],但是尚未发现有公开发表的针对重量鉴定整体业务以及进口商品短重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以进口大宗海运商品的重量鉴定活动为研究主体,探索建立进口商品短重损失风险评估的有效方法和模式,进而为开展重量鉴定全面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其分析结果也可以为国内收货方有效规避贸易风险,港口实施建设及开展风险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2 进口大宗商品短重损失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实施进口商品重量鉴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准确有效地检出货物短重情况,帮助收货方避免短重损失,切实保护贸易各方尤其是国内收货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国际贸易公平公正。根据这一目标,本研究将重量鉴定工作风险表述为短重检出风险,其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短重损失风险和鉴定质量风险。短重损失风险属于检验检疫部门外部风险,主要是指引发进口商品发生短重的风险因素。一般来说,进口商品短重的原因主要包括原发短重、运输货损和卸货损耗,前两者主要是指货物由生产到运输再到抵达收货港前所发生的短重情况,一般不易防控,应积极进行风险规避或转移。后者主要是指货物到达卸货港后由于装卸和堆放及其他管理因素所造成的短重风险,一般可以通过风险评估手段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后,采取一定的风险防控和处置措施予以改进与完善,进而降低风险水平。鉴定质量风险属于检验检疫部门内部风险,主要是指受检验资源或鉴定能力所限无法有效检出商品短重的风险。本研究仅对短重损失风险开展研究,主要以进口大宗商品短重损失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其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估计)和风险评价。其评估体系和主要使用的评估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风险评估体系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对造成短重损失事件的风险源和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找出风险因素向风险事件转化的条件。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首要和关键环节,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风险因素的识别情况将直接影响到风险评价结果的有效性。风险识别应最大限度地遵循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风险因素识别越全面,风险评价结果就越准确。

风险识别以定性分析为主,应科学合理地选择识别方法和识别路线。本研究采用的识别方法包括因果分析法和故障树分析法等。前者常用于对导致风险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的识别分析,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果关系明确,易于发现引发风险的主要原因;后者是一种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易于根据重量鉴定中各短重风险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风险查找。这两种方法综合使用可以使得风险因素的识别更加系统全面。识别路线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结合运用,本研究以进口商品流通过程即装载-运输-卸货的流程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对风险因素加以识别,并结合因果分析法根据风险主体对风险因素进行归纳,识别结果以鱼骨图的形式给出,如图2所示。

图2 短重损失风险因素识别

2.2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就是要找出风险事件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在对过往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即可能性及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行估计。对进口商品短重损失进行分析就是对该商品发生短重的可能性及可能的短重后果进行估计。由于进口商品发生短重损失是由多个风险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的风险事件,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对单个风险因素引发的短重后果和发生概率进行估计进而评定风险等级,然后将各因素综合起来对整个风险事件进行总体评价。

风险分析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分析。客观分析以历史数据和资料作为依据,利用大数理论和概率递推理论,基于以往数据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风险情况进行分析计算,进而估算出相应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和损失严重程度。但是由于信息收集的局限性,有时没有历史数据和资料可以作为参照,这时就需要依靠人的经验和判断对风险进行估计,即主观分析。本研究中采用了客观分析和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进口商品短重损失风险进行估计。

在对短重情况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时,为追求实效性,可以以上一年度或短重事件发生时间上溯一年的进口统计数据作为样本空间,也可以适当拓宽统计周期以扩展样本空间。为保证概率统计的准确性,在进行经验概率统计的时候,应在各单个风险因素统计总样本空间中去除由明显共因或它因导致短重的案例样本,以减小因素相关性的影响或者根据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关系对统计结果进行修正。

根据相应的检验监管目标和意愿,本研究中将风险可能性和严重性分别分为4个等级,分级标准如表1和2所示。

表1 风险可能性等级标准

表2 风险严重性等级标准

由表1和2可以看出,对于短重损失风险可能性可以由该风险因素下统计周期内的短重检出率得到,严重性等级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短重情况的数学期望或均值求得平均严重性等级。得到风险估计结果后可根据“风险=严重性×可能性”对风险进行度量,并将风险仍划分为四阶风险等级,用风险矩阵形式显示(表3)。本研究在划分风险等级时设定严重性和可能性对于相对于风险的权重相等,也可以根据风险承受程度或喜好程度设定不同的权重。

表3 风险等级矩阵

由表3可以看出,极高风险等级可以描述为:风险事件造成短重率超过0.5%或短重货值超过5万美元的损失且发生概率超过75%以及短重率超过1%或短重货值超过10万美元且发生概率超过50%。

2.3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根据风险估计结果结合一定的风险评判标准确定风险等级归属以便做出与风险相对应的处置决策。由于短重损失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的风险事件,因此,在风险评价过程中可以在对单个风险因素进行等级评价的基础上,对整个风险事件进行综合评价。

在具备历史数据和资料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过往数据统计结果按照风险矩阵方法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利用线性加权合成方法计算整个事件的风险等级。在风险数据缺乏的情况下则可以综合运用经验概率统计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价。具体做法是对于缺少具体数据资料的风险因素由专家评价的方法确定风险等级隶属度,对于有历史数据的风险因素利用风险矩阵设定的评价标准确定风险等级隶属度,然后将所得结果共同形成模糊关系矩阵,进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整个风险事件实施评价。

评价过程中使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及层次分析法(AHP),前者基于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运算法则,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可以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进行量化综合,从而得到可比较的量化评价结果,适宜结合专家评价法对风险事件实施评价,该方法可用于多项领域中的风险评价[4],在检验检疫的一些相关领域里也得到了有效应用[5];后者可以对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加以条理化,列出不同层次,并按照相对重要性排序,适宜对多因子共同作用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价[6],尤其适用于对权重的量化分析。

2.3.1 建立因素集

首先建立模糊集合即因素集,根据风险识别结果可对进口商品短重损失风险建立二级模糊评价体系,将全部的风险因素分为5个子集,即承运船舶={造船厂、船龄、船型、计量图表、船况、装货时船舶状态、承运方},启运港={启运国家、气候状况、设施条件、管理水平、发货方、装运前检验},货物={货量、货值、货物特性},法规条文={法律法规、合同协议},卸货港={装卸方式、气候状况、设施条件、管理水平}。

2.3.2 建立评价集

根据风险评价的目标及检验策略,对各个风险因素划分出不同的评价等级,根据风险分析中的设定,每一风险因素具有4种风险等级,即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构成评价集{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如需对风险程度进行排序,可设置标准隶属度为(0.8,0.6,0.4,0.2)。

2.3.3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确立各风险因素隶属度是建立模糊关系矩阵的关键。对于缺乏历史数据或首次发生的风险事件,可以利用专家评价法,结合风险分析时设定的等级标准,对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模糊评价,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隶属度,进而建立模糊关系矩阵。采用专家评价法确定隶属度的评价规则如表4所示。

表4 模糊评价规则

对于具有历史数据可以以统计的方式进行直接定量估计的风险因素,如船舶情况、启运港等,则可以根据不同短重情况结合风险矩阵对该风险因素的风险隶属度赋值,其方法是由短重检出率确定可能性等级,再分别根据不同严重性等级的短重批次关于总短重批次的占比关系映射到风险矩阵相应的位置进而确定该风险因素对应各风险等级的隶属度。

两种方法各自确定的风险因素隶属度关系共同构成模糊关系矩阵,最终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价。

2.3.4 确立权重集

根据风险识别情况可知,应分别确定5个风险源、22个子风险因素各自的权重来评价系统的风险程度。权重是指各风险因素相对于确定短重损失风险等级所各自占据的重要程度。本研究确定权重的方法是利用层次分析法,由过往统计数据的短重情况分析结合专家评价根据因素集中各因素的相互重要性,采用1-9标度法分别各自建立因素集相应的比较判断矩阵,然后使用和积法计算各矩阵的特征向量,并检验其一致性,进而确定权重向量。两级风险因素相对于总风险目标各自的权重值如表5所示。

表5 各风险因素权重系数

2.3.5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集

选用加权平均算子(·,⊕)进行模糊矩阵的合成,并进而得出当前进口商品的短重损失风险程度。相对于其他3种模糊合成算法,(·,⊕)算子具有权重作用明显、综合程度较高、因素隶属度利用度高等特点。

3 应用举例

根据前文建立的风险评估体系,现对一批进口朝鲜煤炭实例进行风险分析,其部分具备历史数据资料的风险因素统计情况分别如图3、图4所示。

图3 船舶风险数据统计

图4 启运港风险数据统计

由图3中可以看出,该批商品船舶因素导致短重的概率为90%,在此基础上,各短重严重性等级批次占短重总批次的比例依次为33%、11%、45%、11%,根据上文所述的规则和方法,求得隶属度依次为0.44、0.45、0.11、0。同理可得启运港风险因素隶属度。其他风险因素隶属度由专家评价得到。各风险因素隶属度关系如表6所示。

表6 各风险因素隶属度

根据前面的风险评估方法经量化计算最终得出该批商品短重损失风险综合隶属度为(0.3417、0.4003、0.1450、0.1130),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定该批商品短重损失风险属于高风险等级事件。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进口大宗海运商品短重损失进行风险评估。文中建立的风险评估体系综合运用了专家评价与经验概率统计分析,使得主、客观分析得到了有效结合,提高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该评估体系把风险评估结果以量化的形式表示出来,表示方式直观有效,评估过程高效便利且易于实现流程的智能化和模块化。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建立和完善进口商品重量鉴定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有助于检验检疫部门推进提速、减负、增效的战略思想,推动检验鉴定业务模式改革不断深化。本研究所提出的评估方法可以为进口商品重量鉴定实施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利于开展货物短重风险预警及检验资源优化配置,进而使检验检疫部门提高把关和服务能效。另外,本研究成果对于进出口企业开展外贸经济活动以及港口实施建设、加强货物风险防范也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1]黄丽玲,苏志坚,张冬冬,等.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研究[J].检验检疫科学,2003,13(6):1-6.

[2]吴文忠,黄启龙,廖鲁兴.对检验检疫业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检验检疫,2012,(5):21-22.

[3]李洪星,包彦夫,徐兆阳.水尺计重风险评价研究[J].检验检疫学刊,2012,22(4):4-7.

[4]刘焕军,李石君.应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智能手机评估建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6,52(1):224-228.

[5]段文仲.模糊综合评价在检验检疫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科学,2006,16(1):16-18.

[6]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5):148-153.

Study on Risk Assessment Method for Short Weight Loss of Import Shipping Commodities

WANG Yang,LI Kun,LIU Jintao,WANG Wei
(Lianyunga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Lianyungang,Jiangsu,222042)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hort weight risk,improve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and maintain fair and just foreign trade order,based on the methods of risk matrix,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a risk assessment system was established with short loss of the import shipping commodities as the research target.In the process of risk assessment,by synthetically us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and combining empirical probability statistics and expert evaluation,this system improved the scientific and accuracy of risk assessment,and the result was intuitive and effective.The study can provide a train of thought and method for the risk management of weight survey,and provide effective basis on the import commodities risk early warning and prevention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ipping Commodities;Weight Survey;Short Loss;Risk Assessment

C931.2

E-mail:wangy16@jsciq.gov.cn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项目(2015KJ67)

2016-09-19

猜你喜欢
进口商品检疫损失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检验检疫学刊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Evaluation of a 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curriculum for Indonesian physicians taught by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