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生活平台,播撒创意种子

2017-07-03 05:41周金红
课外语文·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活资源创新初中语文

周金红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保障。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引入生活的活泉,借助新媒体手段,播撒创意的种子,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的激情,让语文课堂活力四射,让学生不断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并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在质疑问难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资源;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思维是语文素养的核心。中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非常强,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但之前,我们的思维训练往往空洞而乏味,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生活舞台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生发创新的意念,让学生在趣味训练中提高创新能力,并适时介入媒体手段,打造开放的学习空间,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会说、会思、会做、会写,努力打造创新型人才。

一、打造生活场景,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就要打破定式,突破传统的束缚,让学生从突破自我到敢于质疑问难,用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语文学习迈向一个新的高度,让创意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教师将生活资源充分引入到语文课堂,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他们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和创新中来,去探索、发现语文的奥妙。

在《幼时记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用“七彩画卷——余忆童稚时”作为本课的研讨主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个小组完成了以“童年之梦”主题的手抄报,内容丰富多彩,文质兼美;一个小组展示了童年的“宝库”,有钢铁侠、超人、摩托车模、落叶标本等,记录着他们点点滴滴美好的童年生活;还有一个小组分享了童年的趣事,故事趣味盎然,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大屏幕上,“童年”翩跹而至,有孩子的欢声笑语,有七彩斑斓的自然世界,有形态各异的动物形象,还有我们最熟悉的童年歌谣。学生们则成为朗诵家,诵读童年的诗。有的同学有感而发:童年是一本多彩的画本,童年是一场神奇之旅,童年是一棵繁茂的大树……有的同学说:童年的大船上载满了糖果和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让人向往……

每一句话、每一句台词、每一句广告语都无不彰显着学生们的创意。在动人的情境中学生们“我要学好语文”的念头更加强烈。

二、开展趣味训练,提高创新能力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抱怨学生学习太过死板,操作能力太差,殊不知是我们的应试教育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逐渐不敢想象,不爱思考,更不想突破。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从思维训练开始,设置趣味训练,鼓励学生在轻松、愉悦、竞争、协作的氛围中,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内在潜能,冲破枷锁,大胆表达,积极动脑,提高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得有汁有味、灵感不断。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先用“春”做填字游戏,如:

“ 色满园关不住”“万紫千红总是 ”“ 江水暖鸭先知”

“ 风又绿江南岸”“ 眠不觉晓”“ 种一粒粟”

“化作 泥更护花”“小楼一夜听 雨”

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走进“春”的文学世界,感受春的气息和召唤,同时为创新训练做准备。学生们一起踏春,去感受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在绘春篇中,我们做了以“春”为主题的“四字连句”训练。“春回大地——春日高照——春色撩 人——春和景明——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风拂面——春满人间……”连句在继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倾情投入。

“趣味”是创新思维训练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学生格外主动,思维也会特别活跃,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不再是鹦鹉学舌,更不会人云亦云,而是个性表达、新鲜展现。

三、巧用媒体手段,激发想象能力

21世纪人类将进入更为开放的时代,获取知识的能力远比拥有知识更为重要。基于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用个性的视角来解读文本,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会适时穿插网络等媒体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主动探究、主动解决问题,在丰富的资源和多彩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课堂的丰富性和实效性,为创新做好铺垫。

在《斜塔上的实验》一课的教学中,事先,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再现了实验过程,学生们纷纷回应,有惊叹的,更有怀疑的。于是,教师鼓励大家自己动手试一试,然后谈一谈结论和感想。第二天上课,很多学生举手发言。有的说: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在同一高度同时落地,这一结论是正确的。有人反驳说:我认为必须加一个前提,那就是两个物体要是相同材质的实心物体,就如课本中所说的实心铁球,否则结论就不一样了。说着他还拿出了乒乓球和小铁球给大家现场做实验。探索无止境,随后教师让大家将自己设计的科学实验放到平台上,来一场网络科技竞赛。

感官的刺激、视野的开拓等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教师精心制作和查找资源的投放,学生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不但自觉解决课内的问题,更是多次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正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开放学习空间,鼓励质疑问难

过去,我们在知道人的注意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还是要求学生上课整堂课保持专注,甚至为此大发雷霆。殊不知,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人的关注度是有限的。教师从改变自身授课方式出发,凸显学生的主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个性见解,甚至展开辩论,积极打造创新的思维空间。在整体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质疑问难,会自己提出问题,不再一味“服从”老师的权威,从被动走向了主动。

在《过故人庄》一课的教学中,有学生指出这首诗“平淡无奇”,他表示从首句交代自己的朋友住在哪里并邀请自己做客,一直到尾联中相约重阳日再聚首,感觉平铺直叙,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他的观点一提出,学生们当即议论纷纷。不一会有人站出来说了自己的理解:诗歌本就是记录生活的,孟浩然隱居在鹿门,与友人来往,事情本就简单平常,没有什么忧愤抑郁,也没有政治上的惊涛骇浪。难道说平常、简单不是一种美吗?还有人说:同为田园山水诗人,王维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孟浩然也写出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幽静之美。争论在继续,思考在继续,创新在继续。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条件。学生们善于思考,精彩的发言不断,而课堂上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盛开出创意的花朵。

五、丰富语文活动,解决现实问题

在“大语文”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五彩斑斓的生活,让他们多观察、多体验、多比较。同时,为了锻炼学生,教师还会拿出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想方设法解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创意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专题研究性学习、创新型语文作业到社会实践调查、人物采访、诗歌朗诵赛、语文竞赛、创意作文等,不一而足。在“人物风采”单元教学中,为了让大家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作,我们举办了班级采访活动,让他们做专人访问,并写出访谈笔录。一个学生的笔录片段如下:

记者: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

受访者:轮滑啊,而且很厉害!

记者:这么高调呀!

受访者:那是当然,我们教练都夸我厉害呢。明年,我准备参加市青少年轮滑比赛呢,等我的好消息吧。

记者:嗯,我会为你加油的!

从言谈中,“记者”意识到受访者是一个自信、向上的少年,他的轮滑传奇值得大书特书。

活动激发了动力。小记者、小主持人、小画家……每一个角色背后无不凝聚着学生们的心血,也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他们的创新

能力。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兴旺发达的基石和动力。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光荣使命,任重而道远,教师要革新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王通幕.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4(24).

[2]周影.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5(25).

[3]胡玮玮,李继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生活资源创新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