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探究

2017-07-03 01:09赵志丰
课外语文·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

【摘要】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语文课堂上,存在课程结构失衡,阅读与表达不对等;在教学形态上,片面呆板的文本讲读成为教学主要形态;教学设计过于注重情感渗透;学校管理集中单一这些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将从语文的社会性、工具性等本质属性着手,探究语文的本体性教学。在教学结构上,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及语言表达组织教学过程;立足教材,灵动地选择教学方向,即在教学中以学生所需采取灵动的内容选取方式;并且从深入实践,拓展阅读方面,阐述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效率;纯文本教学;本体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堂四十分钟,要进行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课堂导入;探究发现,阅读课文、感悟交流、分析课文;再读课文、课堂小结。这样平均分摊下来,时间不但是“捉襟见肘”,而且总感觉没有充分利用,有许多东西没有讲。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相信这也是许多语文老师共同面对的难题。实际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纯文本教学的窠臼之中,无疑会给我们的教学方向带来困扰。

一、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阅读与表达失衡

2011版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受应试的影响,我们所关注的更多是阅读文本,分析课文,即使是课堂上的读课文更多地也是为了分析课文,属于在教师设定独有环境中理解文字,而不是像社会语言一样是在不同的语境中由说话人由心而发独立自主地“使用”文字的过程。日积月累,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都有不俗的表现,然而运用于生活中时却常常出现言不尽意或是词不达意的现象。王旭明曾经说过语文就是“语”和“文”,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真语文的课堂就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言训练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显然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停留在语文活动中,并未因此而生发返回实践中去表达运用,反而拘禁在阅读的窠臼中难以自拔。

(二)教学形态——片面、刻板的文本讲读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在基本的字词讲解后,对于语文的了解桎梏于语文书,我们在语文课堂极少见到其他灵动的形式甚至其他书本的出现。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囿于义务教材,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受篇幅、主题、体裁、形式、方向等局限,其中所蕴含的知识量、能力培养等方面,在教学目标上无论是在纵向还是在横向两个维度上都有所欠缺。孔子讲因材施教。就是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下,结合不同的课题相应地改变策略,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下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是层级递进的,对于主旨、情感的把握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通途,而是随着年纪的成长、思维的发育而逐渐提高的过程。而教材中所选材料也是各有千秋而非千面一体。《比金钱更重要》中并无优美的语言、巧妙的修辞、熠熠生辉的写作手法、表现方式,因此这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对于诚信的人生哲理的把握上,而非对于写作方法的探究。而《神奇的鸟岛》中并无深入浅出的人生哲理,也没有独树一帜的情感主旨,而本文作者匠心独运的写作思路以及举重若轻地化“腐朽”为“神奇”的写作方法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并从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之处,由此结合实际引发学生思考。相比较而言,其他的几点则可以蜻蜓点水般地带过则可。以此为例面面俱到的课文分析,既不符合学生学习注意力有限且思维难以周到系统地考虑阅读的规律,同样也没有考虑到教材选取内容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教学设计——强化人文,情感泛濫

所谓知,就是知道,也就是学生们学习的知识;而行,即行动,是要求学生在掌控知识后学以致用,去身体力行。语文是一门应用的学科,人类在使用中逐步沉淀的社会符号。在使用中产生,同时服务于使用。而语文教学的内在目标就是对语言的使用。然而在以往的文本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利用语言“工具性”这一特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使用语言。相反,教学设计者往往以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分析人物的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父爱深深》体会父爱的伟大;《神圣的路程》要求体会菲迪皮茨的坚韧不拔、爱国奉献。而对于文本中作者为了达到抒发己怀的目的,是如何设计写作思路,主次、详略、写作顺序应该怎样安排这一类体会语言之妙却谈得很少。以上种种非但没有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利用语言,相反却沦为作家情感的附庸,缺少自己的真知灼见。小学生在“幼龄”阶段,受自身思维、阅历的局限,对“班级”一类的小集体有所认同已经是学生能够接受的一个瓶颈。对于本市、本省、本国甚至是本民族并无明确的概念,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情感上。因此对于爱国、奉献等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浅尝辄止即可,而且小学生本身对于童话故事等情有独钟,其原因在于他们内心对于美好的渴望与崇拜,根据他们这一特点,笔者认为维持孩子善良的品性即可。

(四)学校管理——过于集中、流于表面

语文教学相对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生发性、随意性。对于字词句文的理解常常会因不同语境而发生改变。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之中对于同样的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见解。由此可见,文学带有极大的生成性、随机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这种随机生成,犹如弄潮一般因势利导,借力而行。而不是与之角力,强行地将自己的所悟传达给学生。传授内容有所差异,随之,传授方法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然而作为现代的基层教育组织的学校,往往创办“特色教学”,全校学习一位知名的教育专家或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集全校精力集中教研。不考虑学科、学生的具体情况,强行统一教法,因教学中的“越界指挥”“纸上谈兵”导致语文课堂教学陷入僵化的窘境。

二、本体性教学对策

如前所述小学语文课堂的弊病主要源于语文课堂本末倒置,既没有将语文课从阅读理解中升华应用到实践中,也没有从内容的分析中抽离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那么语文课要如何回归到“语言”和“文字”上呢?让课堂回归到语言本身,结合教材,主要针对语言文字本体性内容组织教学,在这里我们将这种教法称为“本体性教学”,即回归语文本体的教学。具体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围绕本体,组织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但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并没有把课文当作“例子”,而是将学习课文内容当成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变成“教课文”,课文成了“不易一字”的圭臬,更是语文教学的金科玉律,万变不离其宗。教学远离了编写者的组织目的,也没有满足以课文为“例子”传授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要求。

例如很多老师都上过《哪吒闹海》这篇课文,通常做法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逐段解读,然后归结到哪吒的精神品质:“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勇斗邪恶。”如果学生学完课文最后留下的就是这样的结论性痕迹,那学生接受到的是真正的语文训练吗?恐怕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反思。如果老师引导的再不到位,那就真的成了老师在远离学生阅读感悟基础之上,将成人的感悟强塞给学生。语文教学的真正目标应该定位在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上。薛法根老师也上过《哪吒闹海》这一课文,从他的课堂实录中,可以感受到他是在真正的“教语文”,而不局限于“教课文”。比如怎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薛法根老师告诉学生,不管多么复杂的一件事,都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哪吒为什么闹海?如何闹的?结果怎样?然后请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路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这样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可以概括出主要内容,而且获得了终生受用的方法。接下来在学生汇报的环节,他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指导学生怎么把话说通顺,怎么说得更简练。学生不仅收获了方法而且得到了语言表达的训练。总而言之,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多反思: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目的的本真?上出有语文学科本体性味道的语文课。

(二)立足教材,灵动选择

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原本不是作为教材客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本身具有满足社会阅读主体需要的价值。这种价值本文将其称为作品的原生价值。无论是从教材课文本身还是教材编写者本身的意图来看都没有将教材完全固定为教学范围的意思。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害怕“超纲超限”,因此亦步亦趋紧紧围绕教材进行。语文书制定的初衷只是为语文教学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辅助用书,然而现在的教学一线却是本末颠倒,将之作为教学全部。实际上知识点的确定或者说选择不仅仅是课程设计者的事情,教师也应该结合文本特点、单元特点以及文本与全册书的联系,灵动地选择教学重点。例如《小马过河》要注重文本的整体;《圆明园的毁灭》注重文本的局部;《秋天的怀念》要注重文本的细节;《生命桥》要在留白处重点分析。我们所教学的内容要在底线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灵活调整,时刻关注教学效率。底线就是教师明白知识点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课标和教材选择了这些知识点,只有这样教师才真正理解了教材或者说认同了教材,教师才能真正贯彻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者的思想。但是认同并不等同于照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材当工具,为我所用;而不能人于物役,做教材的奴隶。

(三)深入实践,方式多变

语言来源于实践,其根本属性是社会性。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日积月累不断磨合而成的社会符号系统。无论是象征着虫鸟鱼纹的象形字还是由现实加工而成的文学作品,都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正如汪曾祺所说。文学常有言不尽意、词不达意的苦楚。再高明的文学大师也难以将心中所思所想全面地表達给读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执教者,应多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寻找灵感,体会生活,培养性灵。即使是教学,也可以脱离简单的书本,通过影像资料,报纸杂志等多方面了解社会生活,丰富个人视野,形成各自独立的世界观。而教学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犄角旮旯的社会生活,脱离教育的象牙塔。可以开展博物馆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以随堂作业的形式监察学习成果,督促学生认真体会。也可以在学校开展生活课堂,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掌握生活技巧,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等等不一而足。而并非把学生限制于方寸的教室中,让学生的思想停留在几十页的教科书中。

(四)拓展阅读、重视积累

2011北师大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可见语文能力的培养仅仅依赖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材只是个语文学习的范例,学生从中受到的应该是有规律的语文知识、方法。但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这就决定了语文具有应用性这一突出性。学生从课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只有通过大量阅读体验才能真正转化成技能。因此学校应该摆脱纯文本教学的禁锢,拓展本体性教学的外延,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开设语文课外的阅读课程,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形成会读书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多读书中得到语言文字的积累,得到语文知识、方法的巩固。同时,学生在主动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中,会因为阅读障碍产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忠豪.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研究[J].语文建设,2014(12).

[3]吴忠豪.从“教课文”向“学语文”的美丽转身[J].江苏教育研究,2011(2).

作者简介:赵志丰,1982年生,满族,辽宁抚顺人,渤海大学教育体育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研究生。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效率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思考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效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