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课程群校本课程案例设计

2017-07-03 14:14郑玉娣
课外语文·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案例设计校本课程成语

郑玉娣

【摘要】“成语+”课程群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形成个性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有效地交流和沟通,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的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

【关键词】校本课程;群;“成语+”;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校现有成语文化省级课程基地,课程基地是为课程服务的,而校本课程是课程基地的依托与核心。成语文化课程基地的建设,目的是通过创设新型的成语文化学习环境,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延伸升华课堂,实现各学科的教学转型升级,推动和深化新课改。“成语+”课程群校本课程为中学语文教学、学校文化建设拓展了新的视角,构建了新颖的有效途径。

一、课程基础——稳步推进的课程建设

开展成语活动。我校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成语实践活动,如成语作文比赛、成语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积累课程资源。新课改以来,围绕成语文化,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料——《成语与文化》《成语与作文》《成语与古汉语》等的课程纲要、教学设计方案、PPT课件和相关教学素材,出版了《成语文选》《成语学习手册》《成语与诗歌》。

开发课程丛书。近两年由王冬虎副校长任主编,莫教授为学术顾问,以成语文化工作室成员为核心的团队,立足成语文化,整合资源,系统开发校本课程,出版了《成语与语言基础》《成语与国学经典》《成语与中华智慧》《成语与立德修身》《成语与艺术》《成语与科学》《成语与实践应用》。

二、教学基础——扎实有效的课程实施

课程安排。从高一到高三都开设成语文化校本课程,目前有《成语与语言基础》《成语与国学经典》《成语与中华智慧》《成语与立德修身》与《成语与实践应用》等5门,前三门阅读课程为必修课程(其中部分内容为自读选修),后两门活动课程为选修,分别安排36或18学时。

课程体例。校本课程系列丛书采用文选形式,辅以必要的“注释”“译文”与“拓展链接”,再设计“练习”加以巩固,最后根据教学重点,安排“能力提升”的训练或活动。

学习方式。总的指导思想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具体文本分两类:课堂学习指导的;课后自主学习、积累,或合作交流,探究解疑的。课堂学习:重在“得法”,引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成语文选》的使用:

课堂学习总的指导是:(1)探其源;(2)辨其义;(3)明其用。让学生夯实文言基础,学习包蕴的文化,提高成语运用以及古文阅读能力。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

以成语文化为课程基地建设核心内容,开发实施《成语与语言基础》《成语与国学经典》《成语与中华智慧》《成语与美德修身》《成语与实践应用》《成语与科学》《成语与艺术》等系列校本课程,利用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励志教育活动、成语文化网络课程、成语作品展示活动、成语文化讲座沙龙报告会等课程教学平台,依托学校成语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景点、班级成语文化环境、成语文化学习交互平台,与中华成语博览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场地与设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将本课程基地打造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成语文化主题公园、成语文化教研引领中心与成语文化校本资源中心。

以成语文化为支点,统整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系列校本课程,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新的教学策略,构建知行一体的学习方式,形成省奔中特色的语文课堂文化。

四、课程实施与管理

五、课程价值

“成语+”课程群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形成个性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有效地交流和沟通,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的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成语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能使学生更好地传承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1.开辟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路径,深化高中语文课程改革。

学校开发与实施“成语+”校本课程群,在高中阶段建设基于语言文字开掘文化意义的新领域,拓展高中语文教学新的视角,构建高中语文教学新的有效途径。

2.构建成语文化教学的新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开发与实施“成语+”校本课程群,大力建设成语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和物化环境,通过亲身体验、人机互动、社团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水平以及应用能力。

3.传承中华文化的新价值,形成学校文化特色。

学校开发与实施“成语+”校本课程群,构建根深叶茂的德育特色,引导学生在感悟、自省、内化中成为人文底蕴深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现代新青年。同时创新校本研训途径,促进教师在传统优秀文化的濡养中不断提高。

(編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案例设计校本课程成语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