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标识在腹部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护方案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7-07-03 15:54陈美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预警血栓静脉

陈美环,王 芹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 护理部,江苏 徐州,221006)



预警标识在腹部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护方案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陈美环,王 芹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 护理部,江苏 徐州,221006)

目的 评价预警标识在腹部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护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6例接受过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防护方案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防护方案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分级,设计预警标识进行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防护方案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预警标识可预防腹部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预警标识; 腹部手术; 预防深静脉血栓; 防护方案

深静脉血栓是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等因素所引起的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1]。对亚洲人群术后肺血栓栓塞症(PE)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普通外科腹部手术后未进行抗凝预防的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2]。绝大多数深静脉血栓发生在下肢[3],栓子脱落可致肺血栓栓塞症而危及生命[4]。证据[5]显示,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深静脉血栓相对风险可降低50%~60%。在质量改善和ERAS的大框架下,应该增强普外科人群的风险防范意识,引起医护患共同重视,力求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本院自2016年2月自行设计预警标识,应用于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10月本院普外科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16例,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4例,开腹胆囊切除术15例,胃Ca根治术12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8例,脾切除术6例,肝叶切除术4例,胆管Ca手术2例,胰腺癌手术2例,胃穿孔修补术7例,肠梗阻手术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43±12.76)岁; 对照组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58.28±11.43)岁,所有病例术前一般情况良好,肝胆功能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无长期应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及发生深静脉血栓病史,术中止血彻底,无明显出血及渗血。2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种类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对其实施常规防护方案护理,内容包括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后果及预防方法等。

1.2.2 观察组:在常规防护方案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分级,设计预警标识,进行分级预防。⑴ 深静脉血栓风险分级方法:在患者入院24 h内,由责任护士使用风险评估量表[6]完成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划分,分为4个级别。0~4分为低度危险; 5~8分为中度危险; 9~12分为高度危险; ≥12分为极高度危险。分值越大,提示DVT发生的危险性越大。⑵ 预警标识的设计和预防方案的制定:为达到共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目标,与医疗组协作共同制定防护方案。在检索国内深静脉血栓预防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深静脉血栓风险等级结果为依据,进行预警标识的设定和防护方案的制定[7]。标识牌的设计遵循美观、醒目的原则,采用双面的形式制成30×20 cm的规格,正面标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用黑色字体; 背面标注与风险等级相对应的防护方案的内容,并将踝泵运动步骤的图片印在下面。不同的风险等级采用4种颜色标识。① 一级防护(绿色):用于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低度危险的患者,防护内容:术前讲解预防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 术前教会患者踝泵运动; 术毕麻醉未清醒前被动活动双下肢及踝部[8],清醒后病情允许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早期活动(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一环,这不仅有益于胃肠功能的及时恢复,更加有助于减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9]。② 二级防护(黄色):用于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中度危险的患者,防护内容:术前讲解预防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 术前教会患者踝泵运动; 术毕麻醉未清醒前被动活动双下肢及踝部,清醒后病情允许早期下床活动; 术后卧床期间穿抗血栓弹力袜。③ 三级防护(粉红色):用于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高度危险的患者,防护内容:术前讲解预防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 术前教会患者踝泵运动; 术毕麻醉未清醒前被动活动双下肢及踝部,清醒后病情允许早期下床活动; 术后卧床期间穿抗血栓弹力袜; 遵医嘱术后当天开始使用气压泵或使用抗凝药物。④ 四级防护(大红色):用于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极高度危险的患者,防护内容:术前讲解预防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 术前教会患者踝泵运动; 术毕麻醉未清醒前被动活动双下肢及踝部,清醒后病情允许早期下床活动; 术后卧床期间穿抗血栓弹力袜; 遵医嘱术后当天开始使用气压泵; 遵医嘱术后当天使用抗凝药物。⑶ 深静脉血栓预警标识在防护方案中的应用:制定标识管理制度,要求普外科使用规范统一的深静脉血栓预警标识,并制作相关的标识使用说明,并组织普外科全体医生、护士进行预警标识及防护方案的培训,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教育,对于风险评估量表的使用方法要求全体护士掌握,能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并对不同风险级别患者作出个性化的预防措施[10]。由责任组长、护士长组成督导组进行定期检查,内容包括:预警标识是否悬挂、醒目、正确,深静脉血栓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患者和家属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的知晓率,护士能否根据不同个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予以个性化指导等。具体要求如下:患者在入院24 h,完成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级,并将结果与医生及时进行沟通,使医生能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诊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启动相应级别的深静脉血栓防护方案,由责任护士具体执行。如针对深静脉血栓风险Ⅲ级的患者,床头悬挂粉红色预警标识牌,并告知患者及家属风险等级,向患者及主要照顾者有计划、分步骤地讲解示范三级防护方案的内容,力求全部掌握。并将其作为特殊交班内容进行交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等随时进行评估,病情稳定者至少每周再评估一次便于及时地发现异常,修订防护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及术后防护方案的地依从性,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的调查,内容包括深静脉血栓的病因、症状、预后、术后的预防措施及急性期注意事项等10项内容,总分100分。于患者出院前发放调查表,90~100分为认知度高; 80~89分为认知一般; <80分为认知差。完全依从:可完全按照相应风险等级的防护方案进行康复锻炼。部分依从:偶尔不遵照相应风险等级的防护方案进行康复锻炼; 不依从:不能遵照相应风险等级的防护方案进行康复锻炼。每天检查患者有无下肢肿胀、下肢皮肤温度和感觉变化、下肢皮肤的色泽、沿深静脉走形有无疼痛或压痛及静脉曲张,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相差0.5cm等以上症状之一者,行彩超检查,以判断深静脉血栓发生与否; 未发生上述症状之一者,于出院前1天行彩超检查排除血栓。将深静脉血栓分为中心型与周围型。周围型指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中央型是指髂总静脉至股静脉段血栓形成[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I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预防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认知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认知度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预防深静脉血栓防护方案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防护方案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观察组58例患者,发生1例(患者出院后1月内无病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 对照组58例发生7例(包括出院后1月内发生的1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防护方案的依从性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护理预警标识是指医院为预防住院患者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而特殊制作的各种有针对性的记号,是风险管理中最直观、最快捷、最具有影响力的方法[12],起到引导、指示、说明、提醒或警示的作用。将警示标识放于患者床头,便于患者随时拿取查阅,医生比较直观掌握患者风险等级,护士根据患者特点采取个性化、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视,纠正患者及家属不正确的观念,使其掌握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从而确保防护方案的有效实施。本研究借鉴分级护理的理念,设计的预防深静脉血栓预警标识用途明确。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用了绿、黄、红三原色,应用色彩刺激神经产生视觉效果,比白色更加醒目,并且对人的思维有一定的刺激作用[13]。标识背面标注相应深静脉血栓风险等级的预防方法,图文并茂,可将深静脉血栓预防活动转化为简洁、直观的视觉信息,方便患者理解和落实预防措施,又可使医护患产生视觉上的共鸣,促进医护患间的互动。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对相关知识、防护方案的依从性明显提高,说明警示标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14],从而提高执行防护方案的依从性。

此前,由于医护人员对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未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等级医生不知晓),护理方面也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机制[15],因此未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本研究通过针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与医疗密切配合下,制定了详细的防护方案并进行医护培训与督查。结果显示,防护方案可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研究说明一方面规范醒目的护理预警标识,可使医生随时掌握患者的风险等级,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诊治方案,主动参与到防护方案中来[16]; 另一方面,能够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能,也有助于提高不同班次护士工作的警惕性,在巡视患者的过程中,做到重点观察,随时在床边督导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本研究主要意旨是通过应用预警标识,警示医、护、患识别风险,提高医护患三方对腹部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重视度,对术后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测、预警及预控,以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1] 刘霞,失以佳,张培建,等.腹部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诊治进展[J].中国现代普外科进展,2014,17(2):137-139.

[2] 秦新裕,刘凤林.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管理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2):97-102.

[3] 徐静娟,王红粉,何英,等.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01-102.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5):321-327.

[5] 詹燕,库洪安.外科手术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的研制[J].护理研究,2015,29(1):189-191.

[6] 吕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护理[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2(6):533-537.

[7] 朱斌,黄建宏.加速康复外科在我国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1):26-29.

[8] 孙晋洁,翁卫群.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110-112.

[9] 伍群,肖扬,伍旭光,等.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11):1177-1120.

[10] 刘青青,钱媛,孙丽凯,等.警示标识及防护方案在高龄患者误吸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0):1400-1403.

[11] 刘爱婵.颜色标识化管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于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236-237.

[12] 马清静.群组管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统计,2016,23(3):189-191.

[13] 张晓静,李真,曹晶,等.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433-437.

[14] 华丽.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2):67-69.

[15] 沈红霞.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模式的构建与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153-154.

[16] 米小月.床头护理标识预警分级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109-110.

Effect of early warning signs in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s

CHEN Meihuan,WANG Qin

(DepartmentofNursing,TongshanDistrictPeople′sHospital,Xuzhou,Jiangsu,22100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arly warning signs in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Methods A total of 116 cases who had received abdominal operat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5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8 case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r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DVT grading prevention according to the DVT risk grading and early warning signs.The preventativ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DVT incide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Meanwhile,the DVT related ac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and compliance rate were both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Early warning signs can prevent DVT i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operations,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DVT incidence.

early warning signs; abdominal opera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prevention measures

2017-01-25

江苏省徐州市科技项目(KC15SH084)

R 473.5

A

1672-2353(2017)12-045-04

10.7619/jcmp.201712014

猜你喜欢
预警血栓静脉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预警个啥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