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防控效果

2017-07-03 15:54王伟风王士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周径淋巴医护

王伟风,陈 时,孙 琼,王士群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外科,安徽 合肥,230022)



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防控效果

王伟风,陈 时,孙 琼,王士群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外科,安徽 合肥,230022)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防控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入院的乳腺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2015年6—11月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教育模式,设为对照组,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设为观察组。术后3周,统计2组患者上肢水肿的发生率,术后6周,测量上肢水肿患者双侧上臂周径,计算2组平均差值。结果 术后3周,观察组发生上肢水肿9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患者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观察组患者双侧上臂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有利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控制与缓解。

医护一体化; 健康教育; 乳腺癌; 上肢水肿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约为37.86/100 000,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7.10%[1]。乳腺癌手术伴随术后综合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对腋窝淋巴结清扫[2]、术后引流不畅、放射治疗等[3]均会影响上肢淋巴回路,不利于淋巴回流,从而形成上肢淋巴水肿(BCRL)。据统计,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为13%~65%[4],该并发症虽不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但其会导致的关节活动受限、肢体沉重、麻木、疼痛,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是指由医生和护士组成相对固定的治疗团队,优化工作流程,为患者制定满足其医护需求的健康教育计划,使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提高遵医行为,从而使患者获得持续的健康教育指导[6]。为了有效落实健康宣教,提高对BCRL的预防和医护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自2015年6月实施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治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82例,患者年龄30~67岁,平均(50.6±10.4)岁。患者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乳腺癌诊断标准[7]。

纳入标准:① 单病灶、单侧原发性乳腺癌; ② 患者既往腋窝位无手术史,经超声证实无深静脉血栓形成; ③ 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② 双侧乳腺癌患者; ③ 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凝血功能疾病; ④ 临床或随访资料缺失,研究期内不能按要求完成治疗。对2015年6—11月入院的40例患者进行常规医护治疗,设为对照组,对2015年11月—2016年5月入院的42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设为观察组。2组患者年龄、利手、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在给予2组患者同样微波治疗、水肿消除基础治疗机徒手淋巴引流术等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基础治疗:① 对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嘱咐患者每日数次抬高或活动患侧上肢。② WB-3100型微波治疗仪,频率2 450 MHz,输出功率为10~20 W,用直径75 mm的圆形辐射器垂直照射水肿区域,每日照射1次,每次30 min。③ 徒手淋巴引流术:医护人员用手指沿:患者腋窝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患肢远端—患肢腋窝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路径缓慢推动。每次30 min,隔天1次,每周3次。观察组运用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① 成立医护一体化合作小组:由管床医生、责任护士与顾问护士组成医护一体化合作小组,患者的治疗由管床医生负责。顾问护士参与患者治疗前后医护活动,需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自理能力及时制定护理医嘱,且有指导、帮助责任护士按医嘱完成护理工作,监督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落实情况的责任。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具体患者的常规治疗、护理、评估及宣教工作[8]。

② 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术前:管床医生与顾问护士每日查房时向患者讲解BCRL发生的机理、表现、危害及预防措施,展示或发放徒手淋巴引流术和上肢抬高动作分解图。顾问护士需指导责任护士在临床落实健康宣教,由责任护士对所其负责患者进行一对一讲解及动作释放,使患者现场演示,保证患者完全掌握术后活动的正确方法。术后:手术当天,责任护士对手术中腋窝淋巴清扫的具体情况做记录,术后告知患者淋巴清扫详情,使患者了解自己术后并发BCRL的可能情况。顾问护士向患者发放《患者落实继续教育记录》,指导其在术后当天即进行第1次肢体康复训练,患者每完成一项运动后由责任护士在记录上打√。顾问护士与管床医生每日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每周对患者上臂周径进行一次测量记录,强调正确活动对术后上肢水肿预防的重要性。患者出院当天,责任护士为患者发放《出院指导手册》,包括饮食、运动、家庭护理及复诊等内容。出院后:患者出院1周后,由顾问护士或管床医生对其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并给出针对性的康复指导。

1.3 评价指标

BCRL分级标准[9]:① 未发生(0级):双侧上臂周径差值<2 cm,患者上肢无肿胀感。② 轻度(Ⅰ级):对水肿肢体加压可出现凹陷,肢体抬高时水肿大部分消失,无纤维化样皮肤损害。③中度(Ⅱ级):加压时,水肿肢体不出现凹陷,肢体抬高时水肿部分消失,有中度纤维化。④ 重度(Ⅲ级):出现象皮样皮肤变化。在患者发病判断时,0级为患者未发生BCRL,Ⅰ、Ⅱ、Ⅲ级为患者发生BCRL。上臂周径差:术后3周和6周时,用皮尺在肘横纹上10 cm处测量患者双侧上臂周径,单侧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两侧上臂周径差值并记录。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术后6周,对2组患者进行癌症生活质量问卷调查,从疼痛、疲倦、恶心与呕吐、躯体功能、食欲丧失、情绪功能、体型7个方面[1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BCRL发生率比较

术后3周,观察组有9例、对照组有21例患者发生BCRL,观察组BCRL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上臂周径差比较

术后6周,观察组患者上臂周径差值为(2.8±0.4) cm,对照组为(4.3±0.6) cm,观察组上臂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术后6周生活质量对比

术后6周,观察组患者疼痛、疲倦、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和体型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 2组患者在恶心与呕吐、食欲丧失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6周生活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BCRL是乳腺癌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理是由于手术对淋巴清扫致使上肢淋巴泵的功能衰竭导致肢体局部淋巴向静脉回流受阻,大量淋巴液潴留于组织形成上肢水肿[11]。BCRL重度患者出现的严重肢体水肿会引起疼痛、乏力、活动不便,水肿局部皮肤破损则会引发反复感染,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也造成了严重的精神负担,不利于术后恢复[12]。目前,临床对BCRL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2种,保守治疗主要是配合利尿、降纤药物的物理疗法,包括功能锻炼、徒手淋巴引流、间歇气压疗法等[13]。手术治疗包括淋巴管和淋巴结移植、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病变组织去除等[14]。康复护理对BCRL的恢复至关重要,多数患者在正确康复训练和护理后水肿可得到缓解,因此临床针对BCRL主要采取保守治疗。

临床研究[15]显示,综合消肿法(CDT)是BCRL治疗的有效措施,包括了徒手淋巴引流、正确的功能训练、手臂绷带压迫、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等。但临床存在重视BCRL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而忽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的问题,患者未能做好术后自我健康管理和康复训练,出现BCRL症状后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16]。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强调了患者是医护工作的中心,这种医护模式的出现将增加医护效果,缩短患者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行医患一体化健康教育大大加强了临床对BCRL患者医护中的忽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术前对BCRL的讲解和肢体运动的标准示范加强了患者对该并发症的了解和心理准备[17-18]。术后的督促措施则保证了患者可以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后的随访可及时采集患者预后状况。在医患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中,通过对患者制定个性化医护方案,医护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使医患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不仅优化了本院的医护水平,也对BCRL的防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9]。本研究显示,实行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防控BCRL的发生,也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推行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加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交流,使患者更深入了解疾病和相关预防措施,全程进行规范、专业的康复训练,降低了BCRL的发生率,患者也得到更好的恢复,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1] 陈万青,郑荣寿.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13):668-674.

[2] 郭勇.保留上肢淋巴结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6,17(6):6-10.

[3] 郑建伟,蔡淑艳,宋慧敏,等.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5,9(6):363-366.

[4] G?rtner R,Jensen M B,Kronborg L,et al.Self-reported arm-lymphedema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 afte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a nationwide study of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J].Life Sciences,2010,19(6):506-515.

[5] 孙韬,沈洋.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5):461-464.

[6] 肖丽平,陈世容,黄敏,等.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在头颈肿瘤病房优质服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820-823.

[7] 王深明.发病形势不容乐观诊断标准亟待规范-《乳腺癌诊断》标准解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1,2(6):12-14.

[8] 马培芳,李素云,余盈,等.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预防胃肠癌症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12):70-72.

[9] 周琴,胡凯文.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6):28-32.

[10] 周文红,张玄,井月秋,等.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61-664.

[11] 战祥毅,隋鑫,王文萍.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12):1305-1309.

[12] Coriddi M,Khansa I,Stephens J,et al.Analysis of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everity of 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J].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2015,74(1):22-25.

[13] 徐雨,赵远红.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14(2):95-97.

[14] 臧荟然,毕晔,穆籣.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治疗与预防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6,30(12):1567-1570.

[15] 曹鑫,刘玲,张欢.综合康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及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6,10(12):152-155.

[16] Campisi C,Davini D,Bellini C,et al.Lymphatic micro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lymphedema[J].Microsurgery,2006,26(1):65-69.

[17] 许颖,林代琼,李静,等.复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效果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4):74-77.

[18] 高冰,李源丽,赵桂萍.空气波压力泵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3):106-107.

[19] 王亚娥,王美凤.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4):205-206.

Effect of doctor-nurse integration health education on prevention of upper limb 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WANG Weifeng,CHEN Shi,SUN Qiong,WANG Shiqun

(DepartmentofSurgery,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AnhuiProvince,Hefei,Anhui,230022)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a doctor-nurse integration health education in prevention of the upper limb 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Methods 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40 patients from June to November 2015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while the 42 patients from December 2015 to May 2016 in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doctor-nurse integration health education.Morbidity of the upper limb edema morbidity after 3 weeks of surgery were calculated,the upper limb circumferences for edema patients were measured after 6 weeks of surgery.Results There were 9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upper limb edema while 21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at 3 weeks after surgery.The incidence of upper limb edema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At 6 weeks after surgery,the circumference difference of upper lim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observation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doctor-nurse integration health education has good effect for the controlling and relieving of breast cancer-related edema.

doctor-nurse integration mode; health education; breast cancer; upper limb edema

2016-12-05

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ZJ-841)

R 473.73

A

1672-2353(2017)12-073-04

10.7619/jcmp.201712022

猜你喜欢
周径淋巴医护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