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2017-07-03 15:54兰惠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剖宫产

兰惠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产科,广西 南宁,530021)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兰惠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产科,广西 南宁,530021)

护理干预;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作为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着产妇的生活质量,如果栓塞脱落形成急性肺栓塞时,可能严重影响产后恢复,甚至危及产妇生命[1]。随着医疗及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二级预防,而是对于疾病给予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从根源上避免疾病的发生,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2]。本研究中,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本院剖宫产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本院500例剖宫产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2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剖宫产适应症,排除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妇科疾病患者。250例对照组中,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30.7±5.4)岁; 初产妇185例,经产妇65例; 孕33~42周,平均孕(37.4±1.6)周。250例观察组中,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30.9±5.2)岁; 初产妇187例,经产妇63例; 孕32~41周,平均孕(37.8±1.4)周。2组年龄、产次、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去枕平卧,遵医嘱给予吸氧,动态监测生命体征,记录产妇排尿情况,术后6 h后嘱产妇改为半卧位,每2 h翻身1次,给予流质饮食,多饮水。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4]。健康宣教[3]:怀孕期间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产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时进行孕期检查,早期发现孕期并发症,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心理护理[4]:产妇入院后,详细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高危因素、危害及治疗等,引起产妇及家属的重视。同时,做好产妇的心理疏导,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使其对治疗和预后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病情观察[5]:剖宫产术后遵医嘱开放上肢静脉输液通道,避免下肢输液,密切观察产妇下肢末梢血运情况,注意下肢皮肤颜色、皮温及水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主管医师。产后功能训练[6]:空气波压力治疗,每日2次,每次30 min,7 d为1个疗程,治疗压力维持在60~200 mmHg,双下肢同时应用,强度以能耐受为宜。患肢抬高30°左右,嘱产妇穿弹力绷带,产后24h鼓励产妇下床活动,辅以下肢肌肉按摩、热敷等方式促进末梢血液循环,活动时避免过劳、久站。

比较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导尿次数、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剖宫产术后下肢出现疼痛、苍白、麻痹、变冷、感觉异常、无脉搏等现象时,应高度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静脉血管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及频谱信号,静脉加压后管腔无塌陷时,即可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8],评价护理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分为5项(躯体、角色、情绪、社会、认知),共30个条目,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2 结 果

2.1 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2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分

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P<0.05。

2.3 2组导尿次数、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导尿次数、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导尿次数、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 论

研究[9]提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受损等因素有关。妊娠晚期血小板功能改变造成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水平增高,继而机体呈现高凝状态。剖宫产手术损伤血管壁,造成胶原纤维暴露,造成血小板反应性变化,抗凝蛋白减少,同时大量释放胎盘蜕膜等组织凝血活酶,从而增强血小板凝聚作用,促进血液凝固、血栓形成; 妊娠晚期产妇运动减少,剖宫产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0]。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着剖宫产产妇的生活质量[11]。因此,剖宫产术后针对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产妇微循环,加快血流流速,预防狭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2]。

怀孕期间做好孕期检查,尤其是肥胖、妊高症、凝血机制异常的高危产妇,更应仔细学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知识,使产妇积极配合产后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的心理特点、饮食习惯、术后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饮食搭配、肢体训练方案,最大可能避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降低,患者导尿次数、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1] 李琼敏.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8):94-96.

[2] 李玉,吴婷婷,王娇.人工款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38-238.

[3] 李宏伟.阶段性护理干预模式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6):1989-1992.

[4] 汪艳红,金俐文,张庆华.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7-1110.

[5] 陈尚轩.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3,19(4):133-136.

[6] 潘麒羽,刘尚芹.踝泵运动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4):213-215.

[7] 樊雪频.循证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28(18):16-18.

[8] Fayers P,Bottomley A.EORTC Quality of life group,et al.Qality of life research within the EORTC-the EORTC QLQ-C30: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J].Eur J Cancer,2002,38(4):125-127.

[9] Claire Mclintock,Tim Brighton,Sanjeev Chunilal,et al.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in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J].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2012,52(1):14-17.

[10] 黄艳萍.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52-53.

[11] Goto M,Yoshizato T,Tatsumura M,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romboprophylaxis using enoxaparin sodium after cesarean section:A multi-center study in Japan[J].Taiwan J Obstet Gynecol,2015,54(3):248.

[12] 李秋英,陈俊霞.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40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4):76-79.

2016-12-04

R 473.71

A

1672-2353(2017)12-205-02

10.7619/jcmp.201712069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剖宫产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