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2017-07-03 15:54韩丽君刘欣颖周来凤胡佳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状况冠心病心理

李 娟,韩丽君,刘欣颖,周来凤,胡佳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心内科,北京,100050)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李 娟,韩丽君,刘欣颖,周来凤,胡佳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心内科,北京,100050)

冠心病; 心理状况; 相关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动脉官腔狭窄甚至闭塞,最终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观点认为,冠心病不仅是一种生理疾病,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紧密联系[2]。心理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缓解或者加重疾病的症状,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复发、转归和预后,并最终决定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3-4]。原因主要为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容易受精神因素影响、应激、行为模式及情绪等都会直接和间接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5]。研究[6]表明,冠心病的发生有32.5%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目前,心理状况与冠心病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是目前研究热点。因此,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心内科住院就诊并确诊为冠心病的2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40例,女60例; 年龄(68.58±9.21)岁; 学历:大学及以上37例,中学73例,小学及以下90例; 农民56例,职员61例,离退休73例,其他10例; 婚姻状况:已婚181名,离婚、分居或丧偶19名; 家庭月收入:<2 000元30例,2 000~5 000元93例,>5 000元77例; 医保66例,自费134例。入选标准: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由临床医生诊断为冠心病; 意识清楚、可以沟通; 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有精神病; 患有严重认知障碍疾病; 不同意参加本研究; 病情严重。

1.2 调查方法

实施研究前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进行此项科研的意义、研究方法及问卷内容、预期结果、实际操作方法、专业知识。调查表于患者在医院期间发放,采用现场作答的形式填写问卷,向患者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无法书写的患者回答后,由调查人员协助填写问卷。全部问卷当场检查问卷有效性,发现疑问及时复核。发放200份问卷,回收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观察指标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收入、文化程度等。②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包括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共有90个条目。可归纳为10个症状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心理状况采用5级评分法,1分表示没有,2分表示症状很轻,3分表示重度,4分表示重度,5分表示严重。总分大于160分或者各个因子得分大于2分为阳性,表示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得分越低,心理状况越好[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统计推断采用t检验,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冠心病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SCL-90评分与常模比较 分

与全国常模比较,*P<0.05。

2.2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SCL-90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患者一般资料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躯体化、强迫症状呈正相关; 患者文化水平与总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症状呈负相关; 患者经济收入与总均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症状呈负相关。见表2。

3 讨 论

3.1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在于生存率的提高,而生活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医学评价技术,不仅关注生理状况,更加重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状况,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反应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冠心病作为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紧张等消极情绪[8]。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主要包括:① 疾病本身引起的心理反应; ② 住院环境对患者的刺激; ③ 缺少亲人的接触与交往; ④ 疾病知识缺乏,不能正确认识冠心病的病因、预防及康复,不能正视疾病,情绪消极,导致焦虑抑郁状态,敏感多疑; ⑤ 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使得患者不能很好和医护沟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表2 SCL-90总均分及各症状因子影响因素分析

3.2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影响躯体化和强迫症状,分析原因可能是人体随着年龄的增加,器官功能逐渐老化,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减弱,反而在疾病发作时,对疾病的反应加深。文化水平与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症状方面有显著相关,这可能由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高、寻求知识的途径多,因此积极性高,相比较而言,文化水平低的患者仍容易出现躯体化、焦虑、抑郁、精神症状的情绪。经济收入对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等都有显著影响,主要因为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及康复,经济收入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关键,收入高的患者更容易接受好的治疗,积极主动关注及治疗疾病,改善自己的不良健康行为,具有更强的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形成较好的心理应对方式。

3.3 干预措施

孙箫音等[9]研究指出,心理因素可能作为诱发因素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降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不但提高了生理健康,也提高了心理健康,从而改善总体生存质量。不良的心理状态可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使得血清中皮质醇浓度升高,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同时,可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健康行为增加,最终影响冠心病的治疗和康复[10]。因此,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重视心理状态对冠心病的负性影响,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其焦虑心理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在生理、心理领域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爱护,精神上给予支持稳定其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心理上给予疏导。为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知识,认识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并教会他们相关护理技能,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他们增进感情交流,营造良好氛围。做好患儿出院随访,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对于焦虑、抑郁水平较高的患者,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1] 张荣梅.高血脂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系统化护理后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3):338-339.

[2] 季鹏.老年冠心病患者自评量表心理评测80例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4(11):949-950.

[3] 叶海霞.社会心理因素在多发性硬化发病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09.

[4] 叶海霞,刘晓加,王宗发.社会心理因素在多发性硬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作用的比较[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0):915-917.

[5] 李斌晨,胡云鹤,汤楚中.98例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4(20):104-105.

[6] 杨黎.D型人格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复发及其他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8.

[7] 徐精敏.武汉市高中生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331-1333.

[8] 潘红云.护理干预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160-3161.

[9] 孙箫音,陈芳,裴大军,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11):75-77.

[10] 范秀红.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4):168-168.

2016-12-04

R 472.5

A

1672-2353(2017)12-129-02

10.7619/jcmp.201712038

猜你喜欢
状况冠心病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心理感受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