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白前多糖、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与相关性分析

2017-07-05 13:48潘晨曦陈健苗吕伟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根状茎浸出物柳叶

潘晨曦 陈健苗 吕伟旗

·药学研究·

柳叶白前多糖、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与相关性分析

潘晨曦 陈健苗 吕伟旗

柳叶白前;多糖;浸出物;相关性分析

柳叶白前系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Decne.)Schltr.ex.Levl.的干燥根茎,是2015版《中国药典》收录的两种白前药材之一,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四川、广西和贵州等省区,性辛、苦、微温,具有降气,消痰,止咳的功效,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1-3]。柳叶白前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根部挥发油、甾体类等成分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抗病毒等药理药化作用,药材伪品生药学鉴定与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对不同产地柳叶白前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工作鲜有报道[4-9]。药用植物中提取的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多种功效,研究表明柳叶白前根部醇提物具有镇咳平喘、镇痛抗炎、抗血栓形成等作用[10-14],因此本试验收集全国柳叶白前主分布区18个种质资源,以多糖与醇溶性浸出物为含量指标,分析其与产地、经纬度、海拔、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柳叶白前种质资源质量评价与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2013年11月—2014年1月,收集浙江、江西、福建等省柳叶白前种质资源18份,2014年3月将收集的种子统一播种,同年5月待苗高15 cm左右时统一移栽于我院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常规大田水肥管理。原植物由陈健苗副主任药师鉴定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C.Stauntonii,见表1。

1.2 仪器与试剂Milli-Q Academic超纯水仪(美国Millipore公司);UV25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DK-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DGG-9070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DSH-9070型高温干燥试验箱(杭州蓝天化验仪器厂);GT16-3型高速台式离心机(北京时代北利离心机有限公司);FA1004B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无水葡萄糖(B21882)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蒸酚(909C024)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浓硫酸(81007)购自深圳市冠泰化工有限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醇。

表1 供试柳叶白前种质资源

1.3 试验方法

1.3.1 农艺性状考察2015年10月考察农艺性状,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5株,用卷尺与游标卡尺测量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根状茎长、根状茎直径与根状茎节间长,计算叶长宽比=叶长/叶宽,叶长宽积=叶长×叶宽;采挖地下根状茎,以10m2小区所有植株地下根状茎干重为产量指标,试验平行3次。

1.3.2 多糖与浸出物含量测定

1.3.2.1 样品溶液制备与含量测定多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1]:精密称取柳叶白前粉末0.3g,加蒸馏水200mL,沸水浴回流提取3h,趁热过滤定容至250mL,精密吸取5mL,加25mL无水乙醇,4℃放置1h,4000rpm离心1h,倒去上清,加80%乙醇20mL,4000rpm离心30min,重复1次,沉淀定容至50mL。取样品溶液1mL,加5%苯酚溶液1mL,浓硫酸5mL,摇匀冰浴放置5min,沸水浴20min,冷却至室温,于488nm处测定吸光度,以蒸馏水为对照,试验平行3次。

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采用热浸法,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1]:精密称取柳叶白前粉末2.0g,加95%乙醇50mL,密塞称重得质量b,放置1h,80℃加热回流提取1h,补差重,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后105℃干燥3h,干燥器内冷却称重得质量a,计算浸出物含量=(a-b)×

1.3.2.2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0.1mg/mL葡萄糖标准品溶液0.1、0.2、0.4、0.6、0.8、1/mL,蒸馏水补足2mL,按照“1.2.2.1”方法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Y,浓度为横坐标X,绘制标准曲线,本试验线性方程为Y=13.856X-0.0166,R2=0.9997,浓度范围为0.005~0.05mg/mL。

1.3.2.3 稳定性试验取浙江松阳样品,在“1.3.2.1”方法下制备样品溶液,室温避光保存,分别在0、1、2、4、8、12、24h测定OD值,计算RSD为1.21%,供试多糖样品溶液在室温避光保存24h稳定。

1.3.2.4 重复性试验取浙江松阳样品6份,在“1.3.2.1”方法下制备样品溶液与测定多糖含量,得样品平均多糖含量为8.13%,RSD为2.27%,试验方法重复性良好。

1.3.2.5 精密度试验取浙江松阳样品溶液,按“1.3.2.1”方法下连续测定6次吸光度,得RSD为0.17%,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1.3.2.6 加样回收率试验取浙江松阳样品适量,加入葡萄糖标品,在“1.3.2.1”方法下制备样品溶液,配制成80%、100%、120%的低、中、高3个浓度梯度分别测定多糖含量,计算加样回收率(%)=(C-A)/B× 100%,A为样品多糖含量,B为加入标准品含量,C为实际测得量,试验平行3次,得平均加样回收率与RSD值,见表2。

1.3.2.7 数据处理应用SPSS17.0与DPS9.05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聚类分析采用类平均法。

2 结果

2.1 不同种质间多糖、醇溶性浸出物与农艺性状比较18个柳叶白前种质间多糖、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农艺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广东阳山种质株高、茎粗、叶宽、叶长宽积,浙江临安种质叶长,四川峨眉山种质叶长宽比,江苏金坛种质根状茎长、根状茎产量,福建浦城种质根状茎直径,浙江松阳种质根状茎节间长指标最高,分别达到103.66cm、2.41mm、1.18cm、7.09cm2、6.03cm、8.72、7.21cm、3.12 kg/10m2、3.21mm与3.85cm;供试柳叶白前多糖平均含量为6.54%,浙江建德种质多糖含量最高,达8.50%,安徽祁门种质含量最低,仅为3.84%;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为10.16%,浙江临海种质含量最高,达12.85%,江苏溧阳种质最低,仅为8.20%,见表3;相关性分析显示,柳叶白前多糖含量与茎粗、叶长、叶长宽比、根状茎直径、根状茎间节长、产量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宽、根状茎长、海拔相关性较低;浸出物含量与叶长、叶长宽比、根状茎直径与产量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宽、根状茎长呈负相关,与经纬度、海拔相关性较低,见表4。

2.2 主成分分析与优良种质筛选主成分分析显示12个供试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性状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1.21%。其中,第1主成分特征根值为5.3250,贡献率为44.37%,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长宽积与产量指标特征向量较大,且为正值,构成本成分主要变异来源;第2主成分特征根值为2.7076,贡献率为22.56%,多糖含量、浸出物含量、叶长宽比为主要变异来源。见表5。以第1主成分Y(i,1)>0且Y(i,2)>0为入选标准,筛选出浙江建德、浙江临安、浙江临海与浙江松阳4个优良种质,表现出生长势好,根状茎发达,多糖与浸出物含量高等优良性状。见表6。

表2 加样回收率试验(n=3)

表3 供试柳叶白前农艺性状、多糖与浸出物含量比较(n=15)

表4 多糖、浸出物含量与农艺性状、经纬度、海拔间相关性分析

表5 入选主成分的特征根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与特征向量

表6 入选优良种质的主成分值

2.3 聚类分析按照类平均法,依据D2=7.19的聚类水平,将18个供试柳叶白前种质分为4大类(图1)。第Ⅰ类群共5个种质,以浙江种质为主,分别为浙江建德、浙江松阳、四川峨眉山、浙江临海与浙江上虞,该类群植株较高或中等高度,茎较粗,叶中等大小较狭长,根状茎产量高,多糖与浸出物含量高,筛选的大部分优良种质归在此类;第Ⅱ类群共5个种质,分别为浙江莲都、福建蕉城、江苏金坛、江苏溧阳与广东阳山,该类群植株较高或中等高度,茎较粗,叶片大而宽厚,根状茎产量高,但多糖与浸出物含量较低;第Ⅲ类群共4个种质,分别为浙江临安、江西资溪、福建浦城与安徽休宁,该类群浙江临安种质植株生长势好,根状茎产量于成分指标均表现较好,其余种质植株较矮,茎较细,多数叶片小而狭长,根状茎产量低,多糖与浸出物指标表现一般;第Ⅳ类群共4个种质,分别为江西临川、广西马山、安徽祁门与广西田林种质,该类群植株中等高度或较矮,茎较细,叶片大多小而宽厚,根状茎产量低,多糖与浸出物含量较低。

图1 柳叶白前种质聚类分析图

3 讨论

供试柳叶白前不同种质间农艺性状、多糖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作为良种选育的种质材料;柳叶白前多糖、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与产地、农艺性状关系密切,与叶长、叶长宽比、根状茎直径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产地中浙江、四川种质多糖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较高,其次为江西、广东、广西种质;12个供试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性状,累计贡献率为91.21%,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为农艺性状产量指标,以叶长宽比与根状茎产量为主,第2主成分为多糖、浸出物含量指标;18个种质可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Ⅰ植株较高,茎较粗,地下部根状茎发达,多糖与浸出物含量高,总体表现较好;柳叶白前良种选育时,可优先在根状茎发达,高叶长宽比的浙江建德、浙江临安、浙江临海与浙江松阳种质中选择。

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白前药材质量暂无定量标准规定,本试验柳叶白前多糖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6.54%与10.16%,可为后续柳叶白前药材质量标准制订提供参考。中药材产地生态环境包括水、土壤、生物、气候等环境因子,在中药材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环境因子间相互影响与关联,本试验对不同区域的海拔与柳叶白前多糖、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了初步考察,下一步将在优良种质筛选的基础上,开展同一区域内不同海拔对柳叶白前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分析,以减少环境因子间互作关联性的影响。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四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09-110,283,202.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3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337.

[3]梁爱华,薛宝云,杨庆,等.柳叶白前的镇咳、祛痰及抗炎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3):173-177.

[4]郑声祥.柳叶白前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8):488-490.

[5]田效民,李凤,黄顺菊,等.柳叶白前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111-113.

[6]余舒乐,马林,吴正凤,等.柳叶白前中非C21甾体类化学成分[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5,46(4):426-430.

[7]Zai-Chang Y,Bo-Chu W,Xiao-Sheng Y,et al.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volatile oil from Cynanchum stauntonii and its activities of anti-influenza virus[J].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2005,43(3-4):198-202.

[8]陈宏康,万美亮,刘国杜,等.提高柳叶白前产量和质量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4):204-207.

[9]万定荣,葛建平,冯海龙,等.中药白前的栽培品与野生品质量及鉴别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8,8(1):2-3.

[10]黄芳,方悦,郑琦,等.白前抗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7):574-575.

[11]梁爱华,薛宝云,杨庆,等.白前与白薇的部分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10):622-626.

[12]沈雅琴,张明发,朱自平,等.白前的镇痛、抗炎和抗血栓形成作用[J].中国药房,2001,12(1):15-16.

[13]薛爱珍,邓旻,史亦谦.中药多糖促诱生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64-66.

[14]丁洁平,王慧铭,孙炜.生物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8):517-519.

(收稿:2016-12-12修回:2017-01-10)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药剂科(丽水323000)

陈健苗,Tel:0578-2780083;E-mail:lstracy1027@163.com

猜你喜欢
根状茎浸出物柳叶
禾本科草本植物根状茎发育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陇西白条党参浸出物含量分级标准研究
柳叶和鱼
柳叶的形状是春风的“魔术剪刀”剪出来的?
畲药铜丝藤植物根和根状茎部位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不同产地黄精品种的成分分析
冲泡条件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
玛咖中有效成分的不同方法不同条件下浸出物的含量比较
八角莲不定芽的快速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