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解析几何”模拟考题的解法探究

2017-07-05 13:11北京市第八十中学100102孙世林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17年7期
关键词:解析几何斜率四边形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100102) 孙世林

一道“解析几何”模拟考题的解法探究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100102) 孙世林

解析几何的综合问题,已知条件多,题干长,常涉及多个知识点,对能力要求高,不少同学感到思路不清,难以入手,鉴于此,笔者结合今年北京市高考模拟解析几何试题,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谈谈如何自然形成解题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从已知出发,循序渐进自然生成

已知条件是我们解题的重要依据,解题时要认真阅读已知,准确把握已知给了我们那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全面分析这些已知条件还可以得出那些结论?这些结论和我们所要求的结论有什么关系?另外,还有要充分挖掘题目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哪些?弄清了这些问题,解题思路便可自然生成,问题不攻自破.

例1 (2017年高考西城区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19题)

图1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O为原点,P为椭圆上一点,AP的中点为M.直线OM与直线x=4交于点D,过O且平行于AP的直线与直线x=4交于点E.求证:∠ODF=∠OEF.

分析1:本题的第一问很容易解决,第二问中P为椭圆上一点,AP的中点M与原点O连接并延长与直线x=4相交,形成了点D,点E是过O且平行于AP的直线与直线x=4相交形成的,这样才出现了线段DF和EF,可见DF和EF都与点P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就应从点P入手探究点D与点E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研究发现点D与点E与x轴没有对称关系,这样自然引领我们来要探究EF与P点有紧密联系的直线MD的位置关系,接下来再探究FD与OE的位置关系,这样本题的解题思路就生成了.

(2)由(1)得A(-2,0).设AP的中点M(x0,y0),P(x1,y1).

图2

评析:通过上述分析及解题过程可以看出解题思路的形成是从已知入手,从已知条件间的联系出发,探究从已知得出的相关点、线、角间的关系,循序渐进地得出所要求的结论.因此解题中要善于利用已知条件,这里所说的已知条件既有题目中直接给出的,也有隐含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才能得出的条件.

分析2:如何使解题过程简便快捷,运算量小一些,一直是考生们所追求的,在解法一中,我们从直线AP的方程出发,运算量略显大些,如何解决?在本题中,点P为椭圆上的动点,点E和点D随着点P的运动变化而变化,所以点P的运动变化是主动的,所以我们从点P的坐标出发,用点P的坐标表示点E和点D的坐标,从而刻画EF和FD的运动变化,探究EF与直线MD的位置关系,这样,从点P的坐标入手成为了解决本题的自然选择.

评析:解析几何综合问题常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探究某些不变的性质与规律,对于这类运动变化问题,解题时要从已知出发深入探究产生运动变化的根源,从产生运动变化的根源入手,选择好从直线方程入手还是从点的坐标入手,就可以简化计算过程,自然快捷地解决此类问题.

二、从结论入手,执果索因由此及彼

例2 (2017年高考北京市海淀区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19题)

图3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点Q(4,0), 若点P在直线x=4上,直线BP与椭圆交于另一点M.判断是否存在点P,使得四边形APQM为梯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是否存在点P,使得四边形APQM为梯形?很自然想到假设成立,将四边形APQM为梯形视为已知反推点P所满足的条件,由已知显然AM,PQ不平行,所以AP与MQ平行,由平行我们又很自然地想到斜率相等,在AP与MQ斜率相等的条件求得点P的坐标,这里我们可以有三种思路.

思路一:因为点P在直线x=4上,所以可设点P(4,y0),由此得出直线BP的方程,从而用点P的坐标P(4,y0)表示点M的坐标,最后利用AP与MQ斜率相等的条件求得点P的坐标.

思路二:从直线AP入手,由于点A已知,所以设AP所在直线为y=k(x+2),利用点P在直线x=4上将点P的坐标用k表示,从而得出直线BP的方程,利用点M是直线BP与椭圆的交点,将点M坐标也用k表示,最后利用AP与MQ斜率相等的条件求点P的坐标;本思路中要经历两次解方程组,特别是求点M坐标时要注意韦达定理的应用,以简化运算.

思路三:从直线BP入手,由于点B已知,所以设BP所在直线为x=ty+2,利用点P在直线x=4上将点P的坐标用t表示,利用点M是BP与椭圆的交点,将点M坐标也用t表示,最后利用AP与MQ斜率相等的条件求点P的坐标;观察发现直线BP一定存在斜率,所以本思路中直线BP的方程我们采取了横截距式,与思路二对比大大降低了运算量.

(2)假设存在点P,使得四边形APQM为梯形.

由题可知,显然AM,PQ不平行,所以AP与MQ平行,即kAP=kMQ.

(2)假设存在点P,使得四边形APQM为梯形.

由题可知,显然AM,PQ不平行,所以AP与MQ平行,kAP=kMQ,显然直线AP斜率存在,设直线AP方程为y=k(x+2).

(2)假设存在点P,使得四边形APQM为梯形.

由题可知,显然AM,PQ不平行,所以AP与MQ平行,kAP=kMQ.

评析:在解决解析几何综合问题时,有时若从直接求解,常常感觉不知从何入手,我们可以尝试从结论入手,观察结论和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探究结论成立时应满足什么条件?执果索因,往往可使解题思路豁然开朗.

三、善于将问题进行转化,从几何角度寻求突破

“解析几何”首先是几何问题,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解决问题也是不可或缺的方法,解析几何问题中蕴含很多几何条件,这些几何条件间有什么关系?从某些几何条件出发能得到什么样的新几何关系?某些几何关系成立需要有怎样的几何条件?随着这些疑问的探究和解决,解题思路也就自然的生成了,请看例2的第四种解题思路:

图4

从而得出点P的坐标.

评析:解析几何的核心方法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利用平面几何知识研究题目中的几何关系是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历文字信息、图形特征和符号语言之间的多重转换,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几何关系的深入研究,使用恰当的代数形式表示题目中的几何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解析几何综合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是每年高考的热点,也是重点;高考的解析几何考题常考常新,难免会遇到陌生的题目,但陌生往往只是在形式上,本质不会超出我们所学的知识范畴,只要我们遵循解题的基本规律,抓住学科知识本质,认真探究已知、结论间的本质联系,解题思路定会“柳暗花明”,事半功倍地解决好解析几何的综合问题.

[1]朱玉群.对解题思路自然生成的几点感悟[J],中学数学(上),2016(12)80-82;

[2]孙世林.探究几何关系代数化的有效策略[J],高中数理化(上),2015(11)1-2.

猜你喜欢
解析几何斜率四边形
椭圆中关联斜率的一个优美性质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四边形逆袭记
4.4 多边形和特殊四边形
探究数学软件在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例谈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微分几何》教学的教改实践感受